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向汝而生之汝瓷传奇 > 第二十五章:申遗的坎坷

第二十五章:申遗的坎坷

    我们的邻国“大韩民国”,是出了名的偷国,而且最想偷我们的传统文化,翻开他们的历史书会发现,原来他们的历史靠的不是传承,靠的是创意和想象。他们的国名是“大韩民国”,在他们国家很多人眼里,这个名字的头和尾是最重要的两个字“大国”。

    在古代作为我国的附属国,学习和继承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了申请世界遗产(包括文化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无中生有的去编纂很多资料去申请。失败的居多,但是也不乏成功案例,比如:

    儒学书院(文化自然遗产)。韩国书院为朝鲜王朝时代性理学教育设施的类型之一,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由乡绅儒林建立。这些书院是韩国社会文化传统基于性理学的突出证据。这些书院作为东亚性理学教育设施的类型之一,呈现出韩国书院的地域性特色。

    韩国大木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中国榫卯结构。大木匠建造的木结构光滑、朴实无华――这也是韩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传统的建筑工序不仅需要会考虑建筑大小、位置与功能的设计建筑的技术技能,而且需要能够选择合适建筑木材的审美意识,并把木材切割成形状,进行组装,在不用一钉一卯的情况下把分开的木件联锁在一起,从而创造所谓的“千年不倒的连接”。

    《东医宝鉴》(记忆遗产)。《东医宝鉴》采用的体系性的编辑,是当时医学书籍中最先进的方法,在朝鲜医学家所撰的医书著作中最负盛名,对指导临床和文献研究颇具参考价值。编制完成后,光海君对此书高度评价。《东医宝鉴》在韩国医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两书同为记载当时医学发展和各类草药的医书集大成之作。

    《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简称《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记忆遗产),是白云和尚在高丽恭愍王21年(1372年)为使禅徒自觉领悟禅道,具备禅观识见,并将禅风和法脉传承下去,不顾75岁高龄而撰写的著作。其弟子释璨和达湛得到尼姑妙德资助,于1377年7月在兴德寺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术将此书付梓刊行。《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97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图书之年”参展图书,被公认为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都知道,上述世界遗产,无一不是源于古代的中国,但是韩国之所以能够申请下来,不得不说他们这种“积极主动”的意识,以及作为曾经的属国,有一些文字资料的留存,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最终成为了他们去申请世界遗产的证据。

    李子汝从宋代穿越回来现代之后,凭借其深厚的汝瓷知识和技艺,写了很多篇文章,更有一本关于汝瓷的书籍销量惊人,成为畅销佳作,其行业影响力极大。在抖手视频平台上,他的制瓷直播吸引了数千万观众,成为了一个现象级事件,开设的公益课堂受到了广泛欢迎,吸引了众多学员踊跃报名,婉汝新生博物馆汝瓷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爱好者。这些动作,无一不备韩国关注,好像发现了新的目标,他们国内的众多学者、官员纷纷开始动用各种资源,深入挖掘与汝瓷相关的资料和历史证据。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国家才是汝瓷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并且在历史上对其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发扬。拿着这些证明资料,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同样的方式,相似的味道,一以贯之的行为作风,让李子汝不得不防。

    这件事是怎么引起了李子汝的重视呢,说来也巧。

    上半年行业协会组织了一次赴日韩的交流考察,李子汝和楚小纹都在被邀请的名单里。这一趟走下来,看的他们痛心疾首。明明很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却被其他抢了先去,或者直接抢,或者换个名头抢。

    韩国大木匠不就中国的榫卯结构么。我国早在2009年就将榫卯技术成功申遗,而在2010年,韩国就以“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进行申遗,虽未提及“榫卯”一词,但其中所使用的技术与榫卯高度相似。

    还有活字印刷,木活字、泥活字等非金属活字发明于北宋,锡活字、铜活字等金属活字亦发明于北宋。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以木、泥、锡、铜、所造的活字,一直被前后交替地使用。怎么《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就被公认为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了?

    这些都深深的刺痛了李子汝和楚小纹的心。现在汝瓷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努力走向世界。要不然早晚被偷国偷走,这不是危言耸听。在现在的韩国影视作品里面,已经有了中国争相购买韩国白瓷的荒唐桥段。影视剧作品能有这样的内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说法已经由来已久,没准儿就是下一个他们蓄谋申遗的内容。

    出于对国家传统文化保护的深厚责任感,李子汝决定采取行动,以确保深爱的汝窑文化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长久的保护。李子汝联合行业协会,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致函,把这一想法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准备过程中,李子汝仔细研究了申请世界遗产所需的各项标准和资料。他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整理了关于汝窑的历史文献、艺术特征、技艺传承以及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等方面的资料。

    随着李子汝在行业的名声越来越大,韩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一个韩国国家级的传统文化节日即将到来之期,主办方向李子汝发出邀请,希望他分享自己是如何运用传统工艺烧制精美汝瓷的技艺和经验。李子汝心知肚明,交流是假,偷师是真。

    李子汝想直接拒绝,担心技艺被他们偷学了去,但是他和楚小纹沟通过之后,改变了主意。楚小纹认为,作为两国同行之间的交流,完全可以赴邀,但是交流的重点需要做出调整,在技术性内容的介绍上只做简单概述,使用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深奥实则内容空泛的话语,比如“要想烧出来的瓷器,釉色纯净,就需要多尝试,多积累经验,不是只凭一些理论经验就可以。”。这样既保留了专业性的表象,又避免了深入透露具体技术细节,实现了既说了又等于没说的效果。

    交流的重点应该放在介绍中国汝瓷的历史渊源上,以此来推广中国的汝瓷文化。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直接泄露精湛技艺的风险,还能利用这个机会提高汝瓷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鉴于汝瓷的存世量极少,每一件汝瓷的信息和所在地都非常明确和具体,这种情况下,他们现在没有真品的支撑,想拿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困难极大。也没准儿他们早就觊觎你手里的汝瓷,只有你手里的这几件汝瓷,能让他们编些子无须有的故事。”楚小纹这样分析给他听,好像貌似有些道理。

    “那是不可能给他们,不管他们开什么条件,都不会让咱们的汝瓷踏上他们的国土。”

    李子汝和楚小纹聊过之后,邮件回复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朴亦生,他可以去做交流,顺便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朴亦生收到邮件高兴不已,感谢的话说了一大堆,最后提了一个请求“是否可以携带一件汝瓷现场展示,为活动增光添彩。”

    当李子汝看到这句话,立马叫楚小纹过来看。

    “哈哈哈,小纹,还是你厉害,提前就猜出来他们下一步的动作,你预判了他们,佩服佩服。”

    “来来来,我来替你回复,看的我兴致起来了。”

    “朴亦生先生您好,邮件已收到,朴先生看来着实欣赏婉汝新生博物馆的汝瓷,这也是我的荣幸,但是汝瓷属于国家级珍贵文物,存在严格的展览限制,不得擅自外借展览,因此我在这一点上确实无能为力。如果切实有需要,我愿意携带一件我个人制作的作品——楚家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参加活动,该水仙盆瓷胎细腻,制造工艺精致,纯净柔和,釉色清淡婉约,抚之如玉,不可多得。”

    “你是真会夸啊,估计他们看到这个,脸一下就绿了。哈哈哈……”

    “那没办法,本来汝瓷就不让出境,我说的也没错。而且那件汝瓷的确算得上美轮美奂,价值连城。还有一点,这件瓷器是在全程直播中制作完成的,全世界人的都知道出自于你手,即便他们得到了这件作品,也做不了什么文章。”

    邮件发出后,朴亦生回复:那就李先生自己过来吧,既然你们国家不让带古瓷出境,也就不勉强了,您自己能过来也是我们的荣幸,balabala……

    国家文物局在收到李子汝等一行人申请请求之后,立即给予了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相关人员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这一议题。在会议中,李子汝作为汝瓷领域的权威专家,向与会人员做了详细汇报。相关领导不仅认真聆听了李子汝的报告,还积极响应,表示将全力推进汝瓷的世界文化遗产申请工作。

    根据从韩国同行那里获得的信息,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参考资料的极度匮乏,以及当前中方在文化交流和信息共享方面采取的更加谨慎和保守的态度。过去,通过以交流为名,他们或许能够获得一些核心信息,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为不同。即便是组织行业交流活动,也很难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申请的负责人感到非常沮丧,以至于心灰意冷,只有几个没有影响力人的仍有所不甘,还在尝试。但整体来看,他们已经基本处于放弃的状态。

    “对嘛,早就应该这样。干嘛老盯着别人的东西,有时间还是从自己身上挖挖吧,抄的多了,容易被反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