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加入

    岳燕君有些不太确定顾渊说的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作为商业事宜来谈,那这个学习系统,我们还需要谈一些东西,比如合同以及我能够分到的利润。”

    顾渊松了一口气,看来对方好像接受这个理由了。

    “当然,这个是肯定的,该签的合同以及利润的收益的分配都是应该谈的事情。合同的话需要再等几天,但是收益的话我这里有两种方案。

    一种是我直接给钱,就当是聘用了,另一种是商品上架之后进行分成,但是具体能卖到什么样的价格还是要看市场的接受度。”

    看着顾渊真的好像要谈合同,岳燕君松了一口气。

    “但是我希望作为商品上架的时候,能够给普通的人一条路,而不是只为了利益,如果你能够答应下来,我们就合作。”

    “这是肯定的,我也是从山里走出的孩子,那么你怎么选呢,岳姨。”

    顾渊当即答应了下来。

    “那就第二种吧,我要20%的分成......”

    岳燕君刚想着解释一下她为什么要这么多,只是没想到顾渊直接就应了下来。

    “这没问题,只是20%的利润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快到手。”

    “我不急着用钱,只是想要给岳悦攒点零用钱。”岳燕君温婉的笑着,而后看向关着门的屋子。

    顾渊点点头,当即给柴南海打了电话。

    “柴总,受累您安排人起草一份合同,关于一套名为学习系统的设备制造的合同,合作双方分别是我们和岳燕君女士。

    内容包括,岳燕君女士提供原理方面的技术支持,上架商品之后,岳燕君女士享受20%的利润分成,到时候先发给我,我交给岳女士先看,到时候最终版来人的时候一起带过来。”

    柴南海应了一声,“没问题,稍后就发给您。”

    挂了电话,顾渊也是对着岳燕君说道:

    “岳姨,一会发过来合同,你先看一下。那么现在我们的合作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吧?”

    “这个当然,那么你要从哪个方面入手来构架这个系统呢?”岳燕君反问道。

    顾渊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这不是有专业的吗?

    虚心求教道:“您的建议呢?”

    “我建议是你首先有一个团队再考虑做这件事情。”

    顾渊满头问号。

    “这是有什么说法吗?”

    他还真不清楚这个。

    “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类似于番茄钟,以及通过游戏般的数值刺激这样的空壳子就当我没说,但是如果是想做一个正儿八经能够帮助学习的东西,必须要有团队。”

    “番茄钟?”

    顾渊有些疑惑。

    这些又是什么,之前好像没讲过啊。

    “番茄钟是一种时间管理方法,最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工作和学习任务分解成25分钟的工作块,每一个工作块称为一个‘番茄’,然后休息5分钟。

    这个过程称为一个‘番茄时间’,每完成四个‘番茄时间’后,休息更长的时间,通常为15至30分钟。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因为它将任务分解成短时间段,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避免长时间的工作疲劳。

    同时,每个‘番茄时间’后的短暂休息有助于恢复精力,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任务。

    番茄钟不仅适用于长时间的学习或工作,也适用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活动。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培养自律性和专注力,通过坚持使用番茄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但是我本人并不看好这个东西,有些时候人们的学习和时间有关系但是又没有关系。

    我觉得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需要内驱的动力的。

    仅仅是通过科学的规划以及各种诱惑以及刺激那么终归是不会长久,也不会成功的。”岳燕君很直白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但是,懒惰不才是人类进步的第一动力吗?”顾渊有些疑惑。

    这是他看到不少的视频上的言论。

    岳燕君嗤笑一声,“你怎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孩子,不要被那些言论骗了,那只是表象而已。

    每一个发明者都是经历了绝对的艰辛困苦才能够做出来东西的,懒惰的人是不会有发明的。

    每一个工具或者实物被发明出来,要么就是长久的经验积累,觉得有更好的替代产品。

    另一种就是发明出耒的意外之作,发现在某些方面更好用。

    但是这都是有一个前提的,发明者在做这件事情之前绝对是有着他的目的以及规划的。

    真正促进发展的从来都是发明者,可能他发明出来的东西是为了让人更加舒适或者轻松,但是发明者绝对不是懒惰的人。

    促使他们发明的原因也绝对不是让他们更加懒惰。

    那只是结果上面的部分体现。

    我们是不能够通过结果去推导过程的,任何事物都不应该由结果去推导过程。”

    “数学呢?我们不是经常会有猜测,之后再去证明它的合理性吗?”顾渊突然问道。

    岳燕君欲言又止,有点想替他的父母教育一下的感觉了。

    “除了数学。”

    “好吧。”

    “结果反推过程的典型例子就是成功学,这是绝对的骗局。

    如果你足够清醒就不要去听任何有关的东西。

    你要知道每个人的路径都是不同的,没有任何人人能够走出一模一样的路,哪怕是将成功者本人放回到当时的那个位置。

    他也不能说自己可以再走一次一模一样的人生。

    所以,去看那些成功人士的路径妄图找到成功的秘诀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刻的。

    我们都知道盖茨,谈到成功学的时候,大家的语言都不会离开他。

    但是真的有人去揭开成功学背后的人生吗?

    他们不讲盖茨的出身,也不讲他出生的年代是计算机刚出现多久,更不讲为什么他的中学拥有着全世界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编程的计算机。

    背后太多的事情他们都不会揭开。

    包括成功后的他们自己,也是会宣传他们自己的努力。

    但是实际上就是时代的潮流裹挟着他们,给了他们机会。

    身后的背景支持着他们,让他们有比常人更多的机会以及试错成本。”

    顾渊点了点头有,“所以这东西和我们的系统有什么关系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