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圣灵魔子 > 第三十九章 鱼跃龙门

第三十九章 鱼跃龙门

    河湾的鱼群虾跳跃,蛙蛇浮水,癞蛤蟆盆口大,毒蛇碗口粗看得吓人,哗啦啦水花飞溅,银光闪烁的鱼儿,绕过绍云所在的芦苇荡,朝着明洁和小伙伴们所在的河岸,此起彼出浩浩荡荡从河流中游过去,看得明洁眼都直了,好多诱人的鱼,看得人口水直流,可惜毒蛇在旁,倒人胃口的癞蛤蟆,河湾里的鱼肯定很美味。今天出现这样罕见的情况,吸引天湖村的人们前来围观。

    捉了半天的鱼一条也没有抓到,大鱼小鱼,长鱼短鱼,红鱼白鱼等等无话八分,可惜河里的毒蛇和癞蛤蟆也分门别类五花八门,从未见过的河虫蚂蟥黑压压从河里游走,爬上岸的蛇发出嘶嘶声,大大小小的癞蛤蟆,让明洁觉得头皮发麻,随时准备发动灵波能量驱赶毒虫蛇蛙。幸好这些毒虫蛇蛙都顾不上身边的一切朝着上游游走,并不想伤害岸上的孩子们。

    轻轻的揉揉额头,放松心情,明洁后背双手,舌头舔舔嘴唇,摇动头发说道:“什么情况,是不是要发生大事了?我听说地震之前,鸡鸭猪狗能提前预知,难不成这些东西知道了什么灾祸即将来临?”

    松灵走上前低声对明洁说道:“哥哥,蛟蛇该不会住进来了吧?吓得鱼群蛇蛙都不敢住在天湖了。”

    戳戳脸颊明洁思索片刻说道:“不应该,不应该呀!最近的鬼魂都不见了,不会是掉河里变水鬼嘞!”

    松灵不说话,身后小海涛拉明洁衣服说道:“小哥哥,捉鱼呀!”

    咂咂舌,明洁瞪眼摇头,浩东和建民踹海涛骂道:“不怕死你自己去抓,真不要命了。”

    明洁嘿嘿笑道:“不用急,等蛇蛙都走了,我们撒在河里的网说不定能挂一堆鱼,够吃就行喽。”

    浩东和建民转脸看明洁,伸出大拇指惊呼道:“小洁,这时候你还能抓到鱼,真服了你啦!”

    嘿嘿一笑,明洁眉毛抖动,得意洋洋的说道:“当然,你们永远都得佩服我,自有你们的好处啦!”

    浩东吐舌笑道:“不要脸,不要脸。”

    一脚踢开浩东,小心翼翼走到河边儿,果然不招惹毒蛇,任何蛇蛙毒虫都不顾明洁,从明洁身边经过,细细的观察这些鱼虫蛇蛙,也看不出什么异样。

    松了一口气,孩子们不再害怕,跟在明洁身后看,心中有些忐忑,还是害怕毒蛇,盆口大的癞蛤蟆看得人心慌。

    明洁特别好奇如此之大的癞蛤蟆,为什么能长这么大。拽一把松灵附在耳边说道:“神话传说中的仙人神怪能和动物说话,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和它们对话呀,问问发什么事情,如果是灾难,说不定我们可以提前预防,免得造成不必要的灾劫。”

    松灵摇头努嘴说道:“我不会啦!”

    明洁谈起说道:“我就知道不能,不如晚上我找山里的小白狐问问,动物和动物应该能对话。”

    松灵指着河里的鱼群说道:“狐狸和鱼的语言能相通吗?”

    明洁挠耳朵笑了,点松灵的鼻尖儿说道:“也对哦,人和人的语言都不相同,何况冷血的和不冷血的动物之间,隔得天高地远,还不及人和狐狸亲近哈。”

    松灵在旁边乐了说道:“所以呀,小狐狸和哥哥你能对话啦!”

    明洁瞪眼说道:“难道你不能?”

    松灵撇嘴说道:“小狐狸和我不熟,不爱跟我说话。”

    明洁戳松灵调笑道:“鬼才爱跟你说话。”

    等河面平静以后,吩咐浩东和绍云收网,果然挂了几条鱼,望着诱人的鱼乐得海涛直蹦跶。海涛很天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命运的苦难在海涛身上,似乎瞬间就能忘却。

    收获颇丰,然而明洁无精打采,不知道又有什么灾难会降临,穷困潦倒的小山村,根本经不起任何的灾难冲击,上次的事情造成的后果,人病了,村中的一些牛羊猪马也病死了,让原本困苦不堪的生活更难了。

    背着小竹篓,小涛屁颠儿屁颠儿跑回家,明洁专门捡一条大鱼给海涛拿回家吃,小涛妈妈病重,希望能有一条鱼补一补身子,可惜不知什么疑难杂症,不知请了多少医生,都不起作用,唯有绍云的奶奶能够压制病情的发作。那也以后绍云奶奶很少出门,海涛妈妈的病情出现恶化,可怜的小涛还不知自己即将被卖的命运。

    绍云回来的时候一无所获,垂头丧气,浩东和建民不搭理绍云,不出明洁所料,绍云身上的气息,别说这些虫鱼蛇蛙避而远之,即使牛羊之类的牲畜也对绍云敬畏三分。

    “哥哥,你怎么啦?”

    舔舔唇角轻轻叹口气,明洁望着河畔赶牛羊的海涛和绍云说道:“小灵啊,看我们这么穷,老师来了,你说能待下去吗?住哪儿去?”

    松灵眨眼不说话。明洁敲敲松灵脑袋说道:“算啦!其实呀!要发财也不是不行,山里的野兽,河里的鱼,哪样都能卖钱,不过呢野生的野兽呀鱼呀有灵性,太多的杀戮不好,我也不忍心。”

    松灵使劲儿点点头笑道:“不如把你的小狐狸捉了卖,说不定能卖很多很多钱耶。”

    恍然大悟般点点头明洁答道:“对哦,这是个好主意。”

    松灵捶明洁一拳头笑道:“多可爱的小狐狸哥哥你舍得吗?”

    明洁摇头说道:“没办法啊!等哪天我们家过不下去,也卖了我家可爱的小灵,肯定能卖大堆白花花的银子。”

    松灵戳明洁说道:“如果卖哥哥你呢?”

    双手画个大圈圈明洁爽利的说道:“卖我的话,得金灿灿的黄金才行,而且是大大的一大坨。”

    说着话,过河滩的时候,哗啦啦河水响动,明洁闪身跃上岸,避开下游河塘无数的鱼跃出水,哗啦哗啦闪闪鳞片之光,似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从松灵头上身旁飞过去,落入上游的河水继续向上游游去。

    突如其来的鱼群跳跃,居然有鱼把松灵当成踏脚石,噼里啪啦落到松灵身上才跳过去,看到如此一幕,明洁笑弯了腰,捂着肚子看可怜兮兮的松灵,缩脖子挡着头,让鱼群这般欺负,也只有松灵能忍受了,大约一分钟,鱼群过了河滩浅水后恢复平静。

    鱼群过浅水河滩,也是不容易,为什么偏偏这种鱼,非得鲤鱼跃龙门般的飞过河,而不像普通鱼逆水过河,自然过河得收过河费,松灵忍受鱼群欺负的时候,明洁顺手截了一条好大的鱼,从未见过这样的品种,今天看见好多新品种鱼,难得的美味怎么能放过,对于吃明洁向来挑剔,爱吃的小吃货。

    赶牛回来的浩东和建民见多了一条漂亮的红鲤鱼,明洁和松灵异口同声说是捡漏得来,相比绍云什么都没抓到,明洁和松灵捡漏都可以抓到鱼,小哥俩的运气实在好极了。

    晚烟飘起来,河畔响彻牛铃声,明洁的老黄牛一身火红色的皮毛,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看见明洁的时候摇摇耳朵,埋头饮水,明洁瞪眼跳过去拍一掌老黄牛说道:“一段时间不管你都忘了我啦!”

    浩东在旁边笑道:“跟牛说话,明洁你听说过对牛弹琴吗?”

    翻身骑上老黄牛后背,明洁一瞪眼,冷冷说道:“我不是笨蛋,你说我跟牛说话是对牛弹琴,哼,我们家的牛灵性得很,能听懂我的话。”

    咬咬牙,浩东说道:“我不信能听懂多少?胡言乱语,别以为你学习成绩好,说什么我就信什么啦。”

    明洁伸出手拉松灵也骑上老黄牛说道:“信不信由你。老牛老牛,我们回家啦!”

    老黄牛吃饱喝足,转回头嗅嗅明洁的小腿儿,踏进小河,摇摇摆摆顺着铺满鹅卵石的河道走,身后的浩东和建民挥舞响鞭,牛羊呼啦跟着明洁和松灵骑的老黄牛顺着河边走向上游的白云村。绍云背上背篓,自从那夜以后绍云奶奶很少出门,听说老奶奶病了,明洁分了好几条鱼给绍云,让浩东和建民有点儿愤愤不平,俩孩子似乎不喜欢绍云,人家绍云的奶奶可救了全村人,不懂事的俩混蛋。

    有些事情不便多问绍云,而对浩东和建民明洁也不能多说什么,也许绍云奶奶的事情,村中很多大人也不明白不理解,甚至有人埋怨绍云奶奶,祖宅中的好多东西这也不能卖,那也不能动,断了李姓一脉一些人的财路。

    老黄牛扬蹄飞奔,骑在牛背上两耳生风,吹起明洁和松灵好看的黝黑发丝,骄阳明媚,灵动无限的两孩子如两颗灵珠熠熠生辉,老黄牛踏上村庄石桥,回眸看身后奔跑的牛羊群,明洁得意洋洋的招手,骑牛如骑马,方圆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骑牛过村庄,村里人无不调侃明洁,不应该带着松灵骑牛狂奔,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儿,大人都不敢,何况松灵还太年幼,一不小心可能出人命。看见老村长,吓得明洁慌忙跳下来,今天的事情可不能让父母知道,否则少不了一顿骂。

    神神秘秘古灵精怪,活力无限的小崽子,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宝,老村长看见了,老远朝着明洁招手,松灵吐舌头,明洁也是无奈,不知什么事情又要挨训了?

    “李老伯,您老腿伤好了,可以出来走路啦!”

    “哎,李大兵参过军,打过战,藏了治伤的秘方,秘方好呀!”

    眨动睫毛,明洁挠脸说道:“药方不是绍云奶奶的秘方吗?”

    老村长叹气说道:“绍云奶奶病了,可不能让三十年前的悲剧重演……。”

    老村长的话,触动明洁的心脏,抓住老村长手臂问道:“大伯伯,三十年前,发生什么事情了?”

    老村长苦笑摇头说道:“小娃娃,问这个干吗?不说了,不说了,去你家。”

    好奇心被勾起来,又不说,气得明洁咂嘴说道:“大伯伯你又要去我们家蹭饭啦!”

    大嗓门的老村长,络腮胡须喷张,瞪眼一声吼道:“怎么啦?不行呀。”

    明洁被吓得往后退,连声说道:“可以可以。”

    “哼,鬼小崽子。”

    跑得比兔子还快,明洁如风来去自如,领着弟弟松灵,沉静的松灵,硬是被明洁拖着到处乱跑,也不怕摔着,老村长喊都喊不住,真不让人省心。

    回到家忙碌的母亲和村中的几个妇人,看了一眼,浩东和建民的妈妈,还有王家宗族的小梅和红珠妈妈也来了。这么多人做饭,村中办喜事,才会请王家的人,不知道今天要来的人,值得请这么多人帮忙。

    在院子里小梅和小红珠捡菜剥蒜苗,从旁边经过调皮的明洁拽小梅辫子,村中的姑娘不是扎着羊角,就如红珠剪齐耳短发,可小红珠的短发乱糟糟如鸡窝子,脏兮兮的红珠,咋咋呼呼不像个女生,倒像个男孩子的性格。

    偏僻的村庄与世隔绝久矣,流传的风俗,重男轻女,女子不宜读书识字,很久之前村里原本也兴办过学堂,却从未招收女子念书识字,后来学堂封闭,念书上学必须翻山越岭,去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学校,开创女孩子上学先河,可惜也都只能学个识文断字。传说这回来的老师不但收男孩,也收女孩,而且学费全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