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借刀问苍生 > 第二十二章 大乱将起

第二十二章 大乱将起

    “不要寄望别人的怜悯,快快拿起手中的刀枪,战斗吧!”

    齐朝皇宫中,诸位大臣正议论纷纷、各献计谋。

    齐王田旻强忍着满腔怒火,静待着众臣的谋略。打是一定要打,但怎么打,和谁打?田旻揉了揉太阳穴,身旁的太监赶紧递过来一盏参茶。

    虽然即将失去三州之地,但同时对蛮、楚两国用兵,齐王不敢。他仔细的衡量着其中的利益得失,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朝会已经过去两个时辰了,但决议未出,齐王不准任何人离去。田旻怒气难消的走去了御书房。

    又是两个时辰过去了,一帮大臣们从辰时站到了申时,早已饿得饥肠辘辘,有几名年老之士,已经晕到在了大殿中。此时左右丞相以及兵部尚书,拿着众臣的方略,匆匆赶去御书房,请齐王定夺。

    齐王认真看着众臣的这一番谋划,虽仍是心有不甘,但如今之局势,此议却也可行。

    此谋共分四步:“其一,东联林氏王朝,许以其利,助其夺取楚国东陵郡,以牵制楚国兵力。

    其二,暂时许以蛮国林、凉两州府城,派兵入驻各县城,以作对峙。

    其三,集结兵力攻打巴州,尽快夺回失地。

    其四,加强边境三城的巡守。断蛮军后路,先把蛮军压制在州府之地,待巴州事了,再图后计。

    齐开平二十一年,朝庭连失三州之地。四面战火纷起,虽蛮、楚两国未对平民展开屠杀。但三州之地,一下多出了几十万难民,齐国还在应对战事,朝庭根本无力安置。一时间饿殍无数,到处是杀人抢粮。

    在死守了近十日后,宁城沦陷了。在宁城城外的村镇中,有一支几十人的骑兵,这是宁城护军刘若松所带领的。

    自从冲出了宁城,这些日子来,他已数次前去肃州求援了,可惜根本就见不到平北将军之人。他也曾令人去向凉州求援,可惜凉州已先宁城而陷落了,凉州府尹王之益--这位父亲的知交好友,也早就生死不知了。

    刘若松带着这一小队骑兵,游离在各处,打探着宁城的战况的朝庭的动向。当宁城被攻破,再也没有消息传出时。他们这一支在郊外游荡的人马,也变得愈发危险了。

    眼见宁城周边已经无法再呆下去了,刘莺莺提议,先去黑山石村安顿,再作下一步的打算。刘若松接受了。

    石村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本足够半年的粮食储备,现在已经不足三个月所需了。村中不得不组织人员外出狩猎了。在这混乱的黑山之地,村民与周边山寨的冲突,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

    某一天,当石村外出狩猎的一支队伍归来时,队中人人带伤,而且还战亡了四人。对于石峰来说,村中的每一个人都如自已的亲人一般,看着大家一起建好的村子,看着石村不断汇集的村民。石峰知道,自已一定要守护好这里。

    黑山中大家各自安好,互不侵扰的日子不会再有了。现在的黑山是丛林法则,是实力至上。既然这样,那便整合黑山,让村民们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也好在这乱世,多一分自保之力。

    石村的议事大厅,是一座新建的石屋,几丈见方的空间,摆放了一些简易桌椅,到也容得下几十号人。

    此时石村的各方代表齐聚在了一起,石峰开始与众人分说当下的局势。虽然此间他的年岭最小,但论身手、实力以及智谋来说,他却不输任何人。而且场中的各位,也多是因为他才聚到一起的。

    “石村之人再想与世无争,怕是不行了!随着战争的持续,只会有更多的溃军、流民、游匪涌入黑山。等那些山头整合完后,等待石村的恐怕就是下一个灭村之战了。所以,我有一个想法...”

    石峰缓缓的说着,然后抬眼看了一下孙先生。

    “呵呵,你们畅所欲言,我负责生产、建设。打战的事情我不太懂,但是石峰你说怎么做?我都支持!”孙先生很关切的看着石峰表态道。

    石峰又扫了一眼场中的其他人。

    庞云龙笑道:“石峰兄弟,你说怎么做吧!大哥听你的!”

    “打战我就服石峰兄弟,说吧!让我莫老黑干什么都行。”桑城而来的一行人,连声附合。

    望着这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的少年,刘若松心中一时五味杂陈。初来黑山之时,自已未必没有想把石村众人纳入麾下的念头。

    自已堂堂宁城护军,五品官身,四品实力,身后有数十名精锐骑兵。来领导这一群山民,完全没有问题!他自诩自已战力最强,可和庞云龙切磋过后才发现,他居然完全不是对手。

    也常常听到桑县来的众人,谈论石峰的战绩,他觉得这不过是夸大其词罢了。在和石峰交手切磋后,他终于看到了差距,这才相信庞云龙所说的:若是和石峰生死搏杀,恐怕自已挡不住十招。

    齐若松努力的收回的思绪。刘莺莺已开口说道:“石峰弟弟,我们也听你的!”

    一见场中所有的人,都表达了意见,石峰继续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在石村周边五里之地,规化几所城寨,用来收纳流民的那些为恶较少的匪人。要想整合黑山盗匪,得有人、有地!

    我们先把石村周边的小势力拿下来,让他们在我们规化的地方建城寨。等四方城寨都建起来后,我们便有人、有地盘,有了可以问鼎黑山的实力了。

    对于那些少有大恶的匪寨,我们纳降为主。可那些大奸大恶之辈,或斩或逐,决不收容!”

    石峰想了想,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考虑:“对于加入我们的人,只要立下功劳,或为战功,或者有生产。建设之功的均可,其家眷、亲人可视功劳程度入住石村,接受庇护。

    可以如同石村人一样习文习武。以后所有纳降之人,一律放到周边城寨。未立功劳,不入石村。”

    暂时便只想到这些了,细节的事还是要麻烦孙先生也们。对于桑县而来的谢灵璧,石峰其实很仰慕他的学识,无事之时也多有请教。现今也只能先让他,协助孙生先管理石城的大小事务。

    宁城来的骑兵,目前还是由刘若松统领。桑县的一众军士暂时交于庞云龙统领,莫明德、林文超作为他的副手,归为步战。另外从骑兵处调了几匹马,供他们使用。

    一番商议过后,大家都提出了自已的想法,不断的完善着后续的规划。天已近黑,众人对石村接下来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

    村中央聚集了全村大多数人,对于石村的第一次全村大会,目前来看,大家都还想法一致。孙先生拿出了酒水、饮食。

    在几堆篝火旁边,村民们暂时放下了对于未来的惶恐与不安,大家欢歌载舞。美好的日子需要纪念,更需要大家的守护。

    对于即将要面对的冲突与战斗,村中为首的这些人,希望大家都能捍卫此刻的美好与不易。

    一处篝火旁,村长与庞云龙等人聊着眼前的时局。如今宁城已被蛮国占据十几日了。山外传来消息,巴州全境也让楚国占了。朝庭的十几万人马,却困在肃州,毫无动静。

    听到此处,刘若松自然愤恨不已:“十几万的兵马,眼睁睁的看着宁城被困、沦陷,却安然的退回肃州。这领兵的尉迟敬罪该万死!”

    “哪怕他不敢交战,只需在宁城外驻留几日,宁城之危也可解了呀!可怜我父兄至今生死不知。这帮畜生!”此时的刘莺莺在一旁,也是异常伤心。

    “你宁城之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年来蛮国入侵劫掠,多少钱粮被夺,多少百姓身死、离散。你宁城府哪一次不是城门紧闭,可有管过林州百姓的死活?”一位村民愤然说道。

    “你......”刘若松气得就欲当场拔刀。

    “干什么?”孙先生一声喝斥:“现在大家都是石村之人,难道要拔刀相向?”

    庞云龙、莫明德等人,赶紧按下刘若松的肩膀,并好言宽慰了他几句。

    “哎!不是我宁城不顾百姓死活,我也曾多次请兵驱逐蛮贼。”刘若松平复了一下情绪。

    “父亲告知我兄弟二人,朝庭对待林州、凉州这等贫瘠之地,只是将它当成战略的缓冲之地罢了。”

    “只要城池不失,蛮国抢人、抢粮,朝庭根本不会在意。朝中的各位大人,只要不失了商道,别损了利益就好。”

    刘若松想起了父亲之前的叮嘱与劝告:宁城将军府就是为朝中贵人们,看好与蛮国、楚国通商之渠道的。只要宁城不失,其它的皆无事,宁城若有失,刘家上下都难逃一死。

    这也是刘永存即便城破,也不敢携带家眷逃离宁城的原因所在。刘若松想到此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我父,虽名义上统领着宁城的一万兵马。但林州府尹以及城中各大家族皆有后台。若我们轻易领兵出城,怕是有一半的人马指挥不动。”

    “所以每次蛮国来袭都只能固城不出,守护好城中的各位权贵,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齐国如今早已成了商人之国,林州的几万条人命,还不如几万两银钱有用呀!”

    “难道林州的百姓,不是大齐的子民?他们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黎民百姓在蛮国的屠刀下,像猪羊一样死去?”孙先生双目赤红,愤怒的问道。

    “哈哈、哈哈,我们的好君王,我们的父母官!原来我们的贱命,在他们眼中还不如一两银钱!”众村民都是深受其苦的,此时皆是异常悲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