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出海

    自愿报名出海访仙的童男童女并不多,刘名各项条件又很是符合。刘家的申请很快得到了官府的答复,刘名已被选中为访仙的童子。

    既然刘名要出海访仙,刘父的劳役自然按规定免除。朝廷还发下些布匹,钱财作为赏赐。不过刘名家里,并没有因为得了朝廷赏赐有一丝的喜气。

    刘母让刘父拿了赏钱,到集市上买了棉花、饰物,在家里没日没夜地为刘名赶制起棉衣、棉鞋。刘名不忍母亲日夜劳累,推说不要。母亲却仍是日夜赶工,针线翻飞。

    刘名毕竟只有九岁,还是个孩子。即将离家之际,父母不忍心再加约束。接下来的日子,刘名与小伙伴们玩的昏天黑地,上树抓鸟,下河捉鱼,满山玩耍,不亦乐乎。

    知道了刘名即将应召访仙,刘名的好友萧晓、樊进、卢燕儿等都非常不舍,想要跟他一同出海,奈何家里大人不答应。倒是刘名丝毫不为自己的即将出海担心,反而是满怀憧憬,能够寻得神仙,学得仙术,从此,飞天遁地,无忧无虑,逍遥天地之间。

    八月初一是刘名离开的日子,刘母为刘名准备的棉衣、鞋子都已完成,打成一个小包袱,让刘名背在身上。在父母、小弟万般不舍中,刘名辞别了家人、玩伴,随朝廷的车队向大海方向出发。一路上,又有其他郡县的童男童女汇合。车队不断壮大,最后达到数十辆,浩浩荡荡驶向海边。

    八月十五,刘名与来自全国的童男童女齐聚齐地琅琊台。访仙的童男童女、随队的军士,以及船工站在高高的土台前。广场四周、琅琊台上幡旗林立,猎猎飘扬。不远处的海边是即将出海的楼船,船体巨大,桅杆耸立,静静地停泊在那里。每艘楼船的船舷上都刻写着自己名号,分别是“步云号”、“拂云号”、“腾云号”、“追云号”、“出云号”。

    秦相李斯带领大家拜了天地,发表了一番演讲。李斯具体说了些什么,由于刘名站的靠后,也只是勉强听得,无非是对始皇帝歌功颂德一番,对出海的人们勉励一番,转达了始皇帝的期望,最后又承诺对能够达成的有功者重奖云云。李斯讲完,访仙船队长官徐福又是一番演说,讲诉了朝廷为此次出海做了各种万全的准备,号召大家要谨遵始皇帝的旨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定要为始皇帝求来不老仙药。

    出发前的誓师大会结束后,徐福一声令下,出海的人们编队登上各自的楼船。五艘楼船,风帆徐徐升起,向大海深处缓缓驶去......

    三年后。

    两艘巨大楼船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刘名坐在高高的桅杆上,微风拂面,秋高气爽。眼前碧空如洗,水面波光粼粼,茫茫大海一望无际。

    大秦访仙的船队在海上已经漂泊了三年。在徐福大人的带领下,船队经历了诸多状况,好在都有惊无险,至今依然在大海之上苦苦寻找那神秘莫测的仙岛。

    刘名静静远望,回想着船队三年来的经历。

    船队从大秦琅琊台出发,一个月后到了济州岛。那里是箕子王朝的疆土。当年大周取代商而王天下,商朝的贤人箕子带领着部分殷商遗民,远赴朝鲜,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大周强盛时,箕子王朝每年派出使者向大周朝觐进贡。后来周朝衰落下来,神州大地战乱不断,这才逐渐中断了联系。几百年来,箕子王朝的百姓受圣贤教化,安居乐业,彬彬有礼,君子之风盛行。

    大秦的船队到访,济州岛的府衙官吏,以来自故土的同胞礼遇。虽然济州物产不丰,民众也不富足,他们依然征集了不少当地的特产、珍贵的药材赠与船队。徐福大人也投桃报李,回赠了一些宝贵的典籍、铁制的农具等,彰显大秦的天朝气概。

    离开济州岛,船队继续向东,二十余天后,遭遇海上风暴。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海上浪高风疾,如同世界末日来临。好在大秦的楼船坚固无比,船长们经验丰富,应对得法,船队终于抗过了风暴,迎来风平浪静。

    之后,船队又遭遇白鲛群的袭扰。白鲛是一种凶猛的鱼类,头部坚硬,口中生利齿,身体扁而狭长,小的丈余长,大的有数丈,在水中游速飞快。似乎是因为船队闯入了它们的领地,无数的白鲛在水下冲撞船体。“咚!咚!”沉闷的响声如同战鼓,令人心烦意乱。其中更有撞击猛烈的,整个楼船都在战抖,不禁令人担心船底会被撞漏。

    初时,随船的军士,纷纷放下小船在水面猎杀白鲛。每当军士们用长矛刺死一条白鲛,四周立即如同沸腾的油锅翻腾。死去的白鲛瞬间就被同类疯狂争夺、抢食干净,观之令人头皮发麻。猎杀了两日,白鲛群并未退去。第三日有小船被掀翻,军士落入水中。白鲛群起攻之,只听得落水的军士凄惨呼救,痛苦挣扎。不一会儿,水面只剩下一片血色,惨不忍睹。

    猎杀行动不得不停止下来。船队不得已,更改航线,却每每无法避开鲛群,只好暂时返航。徐福派人回朝廷调来水师。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大秦水师终于击杀了一条长约十丈的巨鲛。白鲛群这才退去,不再侵扰。

    又有一次,船队遇大雾,“出云号”不幸搁浅。虽经尽力救援,船身仍被牢牢地卡在海面下的两座山之间,无法脱困。大雾散去,大家才发现船队已是靠近陆地。初时,人们兴奋不已,以为是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之一。经过一番探察,才知这里根本不是神秘仙岛,而是一座巨大的普通海岛,岛上住着些尚未开化的野蛮人。

    这里是大海的深处,海岛上正好适于建立营地,以便于补给船队继续访仙。于是徐福大人下令将“出云号”上的物资统统卸至岛上,又将其余船上不常用的物质卸下。发动全员,修建永久性的补给营地。

    岛上的野蛮人见有外来者占领,纠集在一起前来袭扰。这些野蛮人哪里抵挡得住大秦的坚甲利刃,很快就被打败臣服。徐福索性将周边的野蛮人统统收服,教以农耕之术,为船队服务。

    至此,船队在海上有了固定的落脚点。为了让大家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徐福大人将此岛命名为九州。此后,徐福大人又对访仙重新安排,每次派出两艘楼船,另外两艘留守营地,轮换出行。

    海上漂泊的时光枯燥而漫长,刘名等这些童男童女没有什么必须的事情。船队并没有让他们虚度时光,除了有专人教授学习典籍,农事、医药、天文、地理等各种知识外,还安排些船上的杂务。刘名白天和其他的童男童女们一起学习、干活,夜晚则坚持修炼鬼谷老师教授的阴符七则。

    和之前一样,修炼阴符七则并没有给刘名带来什么明显的好处。不过刘名发现自己听力和视力明显比他人好一些,头脑也异常清晰,精力十分充沛。跟船上的先生学习时,无论学什么都一点就通,看过的典籍也是过目不忘。刘名不仅每天能够轻松地完成先生们教授的课程,还有时间跟随船的军士们学习军体操练。

    三年下来,刘名不仅读完了船队带来的各种典籍,还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个头明显比同龄的孩子们高出一头。大家都赞叹刘名是天才,对这个天资聪颖,谦和礼貌的少年喜爱有加。教授典籍和医药的两位先生,甚至为刘名起了争执,都声称待访仙回去后,要将衣钵传给刘名。就连军士们也认为如果刘名日后从军,必然能够建功立业,拜大将军也可期。

    对于大人们的赞赏和褒扬,刘名没有沾沾自喜,他的心中始终怀着自己的梦想。在这海上漂泊的日子,刘名除了对家人们深深的思念外,就是渴望早日遇到神仙,修炼成仙,无忧无虑,长生不老。

    三年中,刘名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在船队竟然遇上一个同门。这个同门不是别人,正是船队的首领徐福大人。

    一年前,刘名在九州岛修建营地,遇上徐福大人视察进度。刘名无意间露出胸前的“鬼谷”玉牌,被徐福大人发现。他将刘名叫到一边询问一番,这才知道两人都曾受教于鬼谷老人,算是同门。

    能在这遥远的海上遇到同门,两人都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一番长谈之后,刘名知道徐福跟随鬼谷老人学习的是夜观星象,岐黄之术,与自己所学并不相同。

    谈话中,徐福还向刘名阐述了自己理念和目标。秦王朝建立之前,诸侯国相互侵伐,百姓受战争之苦久矣。之前的夏、商、周,每个朝代立国之初都是圣贤立国,天下大治。经过数十代,君王或者昏庸无能,或者淫奢暴虐,以致天下混乱,战事四起。如今大秦始皇帝定鼎天下,德威无量,只要取得了不死仙药,始皇帝服下后长生不老,天下将不再重蹈覆辙,可以永葆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了。

    关于此次出海寻找不老仙药,刘名还在师兄那里获知了些内情。海外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世上有很多传闻,确信是有人亲眼得见的。不过,三座仙岛似乎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大海中漂浮不定。它们时而可见,时而又踪影全无。徐福是通过夜观星象,预见三仙岛即将现世,这才上谏始皇帝出海访仙。

    至于带刘名这些童男童女出来的目的,徐福师兄也向刘名坦白。主要是寄希望于有童子能够被仙人看中,收入门下,以此来换取仙药。徐福强调,这对童子们来说,也是难得的仙缘。一旦达成实乃两全其美之事。

    对于徐福师兄所说,刘名心中并不是完全认同。自己离家之前,父亲被迫服劳役的困境,在刘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访仙童子被当作货物一样,用于换取仙药,这也让刘名觉得很不自在。不过,能够有机会跟随仙人学习仙术,这确实是刘名心之所向。

    即便如此,徐师兄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操,远大志向,还是令刘名敬佩不已,诚心诚意地想要帮助师兄达成夙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