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未来道路 > 第32章放弃洛阳

第32章放弃洛阳

    午夜时分,夜空中乌云密布,在寥寥无几的几颗星星的注视下,胡轸军到达了阳人聚,部队开始在城门外3里之外集结。

    孙坚已经得到了董军来袭的消息,带着部将们站在城楼上,忧心忡忡地望着远处漫山遍野的火把,心中很是烦躁。

    首战失利以后,部队刚刚在阳人聚重新集结起来,城池的防御还不是很完善,现在董军全军杀到,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孙坚对能不能守住城池很是有些担心。

    胡轸的步军正在紧张集结的关键时刻,右翼负责掩护的吕布骑兵已经到达了集结位置,看着远处晃动的火把,张辽来到了吕布面前:

    “都督,现在可是最好的时机。”

    吕布心领神会,带领部将翻身上马,一声令下,并州军的骑兵们策动马匹,向着步兵的集结地冲了过去。

    轰隆隆的马蹄声在沉寂的夜晚显得异常响亮,正在集结的步兵吃惊地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整个军队立刻躁动起来。

    城门上的孙坚军也听到了马蹄的轰鸣,守军们紧张看着远处的火把,孙坚以为是董军来袭,立刻下令全军做好迎战准备。

    董军步兵们惊恐地看着成群的骑兵高速从眼前掠过,一片惊恐的声音从马蹄的轰鸣声中传了出来:

    “贼兵来了,快跑啊!贼兵来啦!快跑啊!”

    在漆黑的夜晚,步兵们本来就高度紧张,叫喊声激发出了人类对夜晚的原始恐惧,步兵们惊慌失措,直接撒腿就跑!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胡轸等将领们目瞪口呆,徒劳地大呼小叫着阻挡溃散的步兵,所有的努力就像扔进河流的石子一样,刚刚激起一个小小的漩涡随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多时,将领们自己也被裹挟着到处乱跑,漆黑的夜幕下,惊悚的叫喊声异常响亮刺耳。

    董军的叫喊声传入城内,看着董军到处乱窜的火把,孙坚来不及细想发生了什么事情,眼前的情景说明敌军正在溃散,常年的战场经历告诉他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歼敌机会,他想都不想立刻下令全军出击。

    孙坚军如潮水一般涌出了城门,呼喊着向溃兵掩杀过去,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在空旷的夜空下四处扩散,让已经惊慌失措的溃兵更加恐慌、更加疯狂地四处逃散。

    残酷疯狂的追杀一直持续到天亮,侥幸逃回鲁阳的胡轸清点人数后才发现,所部2万多人只逃回来了不过5000余人而已,连步军都督华雄都不知去向,最让胡轸愤怒的是吕布的军队居然毫发无损,看来逃命还是骑兵跑到快。

    很快有人报告说都督华雄昨夜已经死于乱军之中,而孙坚军正在向鲁阳杀了过来。

    胡轸听了之后,他那根已经绷紧的神经立刻就断掉了,当即就下令全军跑路,向着洛阳方向狂奔而走。

    孙坚轻取鲁阳之后,他立刻下令抓紧休整部队,准备趁势向洛阳方向进军,正准备间有人来报,说是袁术停止了粮草供应。

    孙坚虽然有些恼火,但也只好下令部队驻扎在鲁阳原地不动,自己则连夜亲自赶去南阳面见袁术。

    风尘仆仆地到达南阳以后,孙坚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去喝,直接就来到袁术府邸求见,等了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见袁术大步走出了府门。

    “文台鲁阳大胜,真是可喜可贺,文台可是因粮草而来?”

    孙坚心急如焚,性格直率的他也不去客套:

    “我军刚刚获得大胜,按理正该顺势攻取洛阳,后将军为何此时断了我军粮草?难道后将军不想攻取洛阳?”

    要说此次袁术断粮也非出自于他的本意,只是有人对袁术进了谗言,心有疑虑的袁术这才断了孙坚的后勤供应。现在孙坚亲自前来兴师问罪,袁术也是心中打鼓,他在脑子里不停地思索着应对手段。

    而孙坚同样感到不安,在离开长沙以后,他接连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已经彻底得罪了荆襄士人,如今已经成了无根之水。

    董卓派来的荆州牧刘表已经控制住了荆州,如今孙坚已经完全没有了退路,现在的长沙太守也换成了苏代,孙坚除了继续依附袁术之外已经无路可走,要是袁术再断了他的后勤,那孙坚就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见到袁术沉吟不语,孙坚的内心更加担忧,说话的语气也有些不太客气:

    “孙坚之所以战场舍命者,上为讨伐董卓为国除害,下为袁氏之私仇,某与董卓有何恩怨?后将军如此听信他人的谗言,后将军怎能这么猜忌孙坚至此乎?”

    “此事乃我所虑不周,还请文台见谅,军粮我即刻命人送去。”袁术听了有些尴尬,毕竟董卓是袁家的仇人,孙坚所为真也让人说不出什么,再说孙坚也是袁术部属中最为强悍的力量,袁术还真不太敢过于激怒孙坚。

    “如此甚好,孙坚在此谢过后将军!”孙坚见状起身告辞,马不停蹄地赶回鲁阳去了。

    与此同时,董卓军在孟津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张扬、王匡与袁绍回到河内郡以后,众人一番商讨之后,河内太守王匡率兵驻守孟津,袁绍、张扬、於夫罗等人则驻守漳水。

    王匡领兵刚刚抵达孟津,董卓的大军便出现在了黄河对岸,两军安营扎寨隔河对峙,王匡见董卓来势汹汹,他一面向袁绍通报军情,一面召集部将商议对策。

    眼前的情况让王匡焦虑不安,他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董卓能来这么快,而且是他亲自率军前来。

    看着手下同样有些惶恐的部将,王匡有些恼火了:“董卓亲自率军前来,兵力达到2万人以上,如之奈何?!”

    众将垂头不语,王匡心中更加恼火,他挨个儿看了众将之后,最后将目光落在了从事韩浩身上。

    “府君大可放心,我军据河而守,占据天险之利,只要我军牢牢地守住渡口,别说两万,就是十万又能怎么样?”韩浩见王匡向自己点将,回答的倒也不慌不忙。

    “那若是董卓从其他渡口过河,又该如何是好?”

    “河阳津等其他渡口派些人去驻守即可,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韩浩这个说法完全就是应付而已,王匡岂能听不出来,可是眼下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无奈之下王匡也只好点头同意,随即派遣部队前去驻守。

    王匡随即下令在孟津渡口开始布防,士卒们挖掘壕沟修筑土墙,强弓硬弩全部到位,全军擦拳磨掌等着董军来攻。

    董卓到达孟津之后,在连续几次的渡河失败以后,他见王匡防守相当严密,也便放弃了正面强攻的打算,召集众将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肥胖的像小山一样的身躯斜躺在榻上,面对董卓的提问,樊稠一抱拳:

    “我军只要不停在孟津进攻,让王匡以为我军就是在孟津渡河,然后派遣精兵在其他地方悄悄渡河,攻击王匡背后,便可一战而定!”

    这时候张济也起身施礼,赞同樊稠的计策:“太师,我认为樊将军计策不错,只要我军能够渡过河去,王匡军的乌合之众绝非我军对手,即使是小股精锐,也可以保证击败王匡!”

    董卓听了喜上眉梢,他不由得坐直了肥胖的身躯:“从哪里渡河最好?”

    “我已经打探明白,小平津渡河最好,对岸守军不多,相距约20余里,我军在小平津偷渡再好不过。”

    樊稠信心十足的样子让董卓心中大定,他随即站起身来,目光威严地从众人身上扫过:

    “待击破王匡后。我定会重赏诸位,诸位按计施行!。”

    董军随即继续正面猛攻孟津,拿出了一副不破孟津不罢休的架势,而1000余名精锐骑兵在步兵配合下偷偷向小平津进发。

    对面的董军经常性的进攻让王匡坚信,当面的敌军必然会在孟津渡河,于是王匡迅速把全部主力都向着孟津集中,其他地方只留下了小股警戒部队。

    在王匡主力向孟津集结的同时,樊稠已经率部在小平津渡过了黄河,过河后他毫不迟疑,直接就向着孟津扑了过去。

    樊稠到达孟津的时候正是清晨时分,而对岸的董军又一次开始了渡河行动,王军箭矢齐发,董军杀声震天,两军展开了鏖战。

    樊稠见王匡军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到了河对岸,他当即下令骑兵们排成攻击阵型,从背后向王匡军扑了过去。

    王匡所部正在防御着正面,完全没有料到会有来自背后的攻击,结果一击之下阵型大乱。对岸的董军见状也趁势杀过河来,两下夹击之下王匡军彻底崩溃,溃兵们仿佛受惊的羊群一般四散而逃,河内王匡阵殁于乱军之中。

    王匡兵败被杀的消息传到了漳水,袁绍等人接到消息后大惊失色,当下袁绍也不敢再停留在漳水,赶紧率军退到了野王。

    击败王匡之后,董卓满心欢喜地返回了雒阳,结果刚刚一进城就接到了胡轸兵败的消息,还没等董卓反应过来,牛辅被白波军击败的消息也传到了雒阳。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董卓一眼就看出了局势的不妙,如此一来退往长安的后路随时都有被切断的危险,一旦那种情况发生,董卓就有陷入死地的危险。

    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董卓最后还是采纳了李儒的主意,下令退往长安。

    数以百万计的洛阳百姓在董军驱赶下被迫下离开了家园,携男挈女凄凄惨惨地向长安行进,押送的董军士兵趁机对百姓大加淫掠,稍有不从便刀剑齐下,一路上哭声震天尸骸遍野,死者不计其数。

    在撤退之前,董卓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下令将少帝刘辩毒杀,众百官则押送长安,稍有反对者或罢免或诛杀,前后不过短短几天功夫,整个洛阳便被董军洗劫的干干净净,城中到处都堆满了被害者的尸体。

    不管什么年头,钱财都是打仗的基本要求,董卓临走之前又派人挖掘了雒阳周边帝王及王公陵墓,几乎所有陵墓都被劫掠一空,临走还没有忘了再去放上一把火,将整个洛阳变成了一片火海。

    一切准备妥当,董卓留下了一些后卫部队掩护自己撤退,大军则一路向西而去。

    董卓逃到长安以后,他随即又征发了数万余名役夫大兴土木,在长安郊外二百多里的地方修筑了郿坞,城墙的高度与长安城相当,在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收集了无数的金银珠宝,锦绮奇玩等杂物更是不计其数。

    当站在郿坞的城楼上之后,眺望着城坚池厚的城池,董卓不由得心满意足:

    “我居于此,成则雄据天下;既若不成功,守住这郿坞,也可安度此生矣,哈哈哈……”

    而此时的雒阳已经成了人间地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