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神仙打架 > 第二十一章 往事

第二十一章 往事

    据说,大魏的前身,是一个叫大金的王朝。

    大金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几乎统一了人们所知道的每一寸土地。

    可惜,后来,遇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异人。

    这个异人达成了一个无比惊人的成就。

    单人灭国。

    大金以及曾经其背后的仙门,用尽了全力抵抗,可惜还是被异人单杀了。

    大金如同扔在地上,被摔得七零八落的玻璃。

    大金碎解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

    大魏正是继承了大金最大一块膏腴之地发展而来的。

    当然,大金的膏腴之地不止这一块,在其他地方,也有国家成立。

    大魏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大雍。

    大雍起源于深山,在大金时,这里被视为不毛之地。

    其民粗狂,坚韧,凶残,淳朴,好斗。

    深山生活不易,难以养活众人,雍人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兵,大金时期,军队里有大量雍人,他们几乎踏遍了大金的每一寸土地。

    大金亡了,深山里养不活那么多人,雍人自然想要寻找流着蜜和牛奶的土地。

    雍人的地界往东不远,出了深山,就是一大片平原。

    平原上有一条从南往北流的大河,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春秋两次泛滥,滋养着两岸肥沃的田野,即便是大金时期,都是块难得的沃土。

    从大金灭亡开始,为了这片田野,魏人和雍人,不知道打了多少次。

    真真可谓是狗脑子都打了出来。

    陈要金爷爷,年轻时就是在这里发的家。

    这里是大魏的西陲,习惯上,把大河东边称为河东之地,大河西边,称为河西之地。

    现在魏雍对抗的最前线,就在河西之地。

    陈要金爷爷曾经尽取河西三十六城,一度把雍人赶进深山。

    可惜最佳战绩,也不过是打到雍人的雄关磐石城前。

    叩关三载,未破,无功而反。

    只能退而其次,在几里外建拔石城,希望能困住磐石城,堵住雍人东出的路。

    太子之乱,雍人趁机东出,拔掉了拔石城,打通了东出的道路。

    当今皇上即位后,稍微稳定时局,即派遣大军,欲夺回拔石城,将雍人赶回深山。

    这也是陈要金爷爷的最后一战。

    这是所有人都认为毫无悬念的一战。

    只是朝堂上上下下都认为不可能失败的一战。

    当时的大魏虽然经历了太子之乱,政局动荡,朝堂上一片哀鸿遍野,可军队损失不大。

    挂帅的是陈要金的爷爷老定国公,他戎马一生,西陲是他战斗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他的足迹踏遍河西之地的每一座城池。

    新登基的皇帝多次在朝堂上表示,这是自己的当头炮,各部需全力保证西征大军的粮草军械。

    刚刚大病初愈的太上皇也表示,此乃国战,关乎国本,朝堂各部宜精诚合作。

    这也是对面雍王自六岁登基,二十三岁母后病逝,自己亲政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御驾亲征。

    百战老兵对战毛头小子。

    沙场雄兵对战缩头乌龟。

    这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毫无悬念你的一战。

    怎么可能会输呢,凭什么会输呢。

    只有陈要金的爷爷,提前安排了后事。

    那一战,失败的很诡异。

    大军自京城集合出发。

    一路疾驰,不及旬月,即到达大河旁。

    当时的大河两岸都是大魏的地盘。

    陈要金爷爷带领少数精锐,先行度过了大河。

    大军搭桥铺路,在东岸等待过河。

    雍人骤然而来,放弃补给线,绕过数城长驱直入,河西三十六城竟全无半点预警。

    陈要金的爷爷奋力抵抗,最终却没能上演兵仙背水一战的传奇。

    十多万大军的隔岸观望,眼睁睁看着三千袍泽淹没在雍人的铁骑之下。

    雍人最终还是害怕后路被断,退了。

    这一仗,仿佛打断了大魏的脊梁。

    此后数年,殷易夏带着大军与大雍鏖战数场。

    双方互有胜负,大魏损失十余城,杀了数万雍人,自身死了七八万。

    殷易夏打的比陈要金爷爷差远了,期间也不是没换过人挂帅,结果还不如殷易夏。

    战线就这样稳定住了,一直到前几年。

    当时大雍已经占领了十余座城池,实力大大增强,对大魏的威胁远胜以往。

    可惜,雍王是个胸无大志的主。

    小富即安。

    竟然有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的想法。

    结下来,自然是接着奏乐,接着舞。

    舞台不够,好办。

    建豹台。

    房间不够,装不下众多舞女,好办。

    建离宫。

    王上如此做派。

    底下人怎么办。

    几次劝谏无果后,只能放弃。

    从此豹台夜夜欢声笑语,离宫夜夜云鬓交错。

    大雍,仿佛成了大庸。

    这对大魏来说是个好事。

    殷易夏组织了几次进攻,虽然没什么收获,但除了死了些人外,也没失去什么。

    直到去年,一个女子进了豹台。

    女子是和一个杂技团一起被献给雍王的,可惜她并不会歌舞,也不会杂耍,而是会一个很偏门的手艺。

    算命。

    说实在的,这种手艺在大雍和大魏都不罕见。

    望月寺就有求签算卦的业务,看手相,看面相,测字,摸骨,算八字等民间各种类似的方法层出不穷。

    可以说,在民间,和女子争饭吃的人多了去了。

    女子能被献给雍王,那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其余的算命手法大多说的含糊其辞,可行可否,有的骗子甚至提前打听算命之人的信息,从而制造自己先知的名声。

    这个女子算的非常准,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不模棱两可。

    第一次见到雍王,就直言他今天有血光之灾,要见血。

    雍王自然不信。

    结果没过一盏茶的工夫,就应验了。

    雍王看上了和女子同来的杂技团的台柱子。

    很快,雍王就血染长剑。

    女子的预言成真了。

    雍王却不服气,直言女子耍诈。

    女子没说什么,翩然而去,第二天,还是预言,今天雍王还是有血光之灾,要见血。

    雍王不信,直言女子不过尔尔。

    晚上,雍王特意点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嫔侍寝。

    结果,妃嫔月事提前到来,染血之剑再临人间。

    女子赌对了。

    第三天,女子再次预言,今天雍王仍有血光之灾,要见血。

    雍王生气了,干脆今天谁也不碰。

    一上午,都没什么事发生,雍王高兴地来到女子面前,想要打脸女子的时候。

    女子淡定的拿出一把小刀,抢在侍卫反应过来前,划破了自己的手,并把血抹到了雍王身上。

    雍王大怒,要杀了女子。

    女子却说雍王玩不起,明明自己赢了。

    雍王把女子关进大牢,并让女子明天再卜一卦,不准就死。

    第四天,女子仍然做出预言,雍王今天有血光之灾,要见血。

    雍王采取了一切措施,防止出现前几天的情况,却不知为何,在用小刀割羊腿吃的时候,伤了自己的手。

    至此,雍王已经有些相信,但他还是觉得不靠谱,让女子再次占卜。

    第五天,女子预言照旧。

    雍王吃饭咬破了舌头。

    第六天,女子预言不变,

    雍王吸取教训,躲在御膳房喝了一天的粥,连饭都不敢吃了。

    结果遇到了厨房管事太监,这太监是雍王最心腹太监的干儿子。

    平日里仗势欺人嚣张跋扈惯了,见有人敢在自己地盘上随意吃喝,还以为是那个妃嫔的太监来找茬,仗着自己后台硬,直接上前哐哐两拳,打的雍王鼻血直流。

    因为他本身就是厨房管事,侍卫并没阻拦他接近雍王,等他打完,被侍卫按到在地,才发现自己打的人竟然穿着龙袍。

    雍王气坏了,直接送他去轮回,有砍了好几个侍卫,可他又输了。

    第七天,雍王命令女人不得再卜自己血光之灾的事,来点其他的。

    女子预言了今天会有一位大臣死去,可哪位大臣年岁不大,平日里又身强体健,不只是雍王,整个朝堂也没人相信,大臣本人知道后,更是当场耍了一番拳脚,引得一阵喝彩声。

    结果在下朝回家的路上,马惊了,他摔了下来,不偏不倚,脑袋磕在一块大石头上,当场脑浆崩裂,人直接就不行了。

    至此,女子一战封神,直接被开了眼的雍王纳为后妃,因为其诡异的能力,大雍上下称其为妖妃。

    后来大家发现,妖妃的预言都能成,但她能力有限,越是准确,影响越大的预言,越难做出,但一旦做出,绝对应验。

    不过,这也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

    靠着妖妃的本事,大雍又从大魏手里夺得了几座城池。

    这也是这两年西陲战事又激烈起来的原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