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往返三国从捕鱼开始忽悠孙权上船 > 018东吴大航海时代的启蒙

018东吴大航海时代的启蒙

    “这里建造规模比不上龙江和番禺,主要是因为分工合作不一样。龙江造船厂专门建造楼船、大舡和艨艟,而这里是专门建造斗舰和走舸。”

    “楼船,船体庞大,高十余丈,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树立幡帜,置战斗器具,状如城垒。”

    “艨艟,主力船型,船体狭长,机动性强,善用于突破,有防御的船舱。”

    “斗舰,四面设有女墙,半墙上开孔,重列战敌。”

    “走舸,安重墙,棹夫多于战卒,选精锐充当棹夫,往来如飞,可乘人不备,可偷袭可战斗,兼备救急之用。”

    “天下未定,造船厂为我东吴水军最坚强的后盾,每一条船,都是一个新的战斗单位,不过我们的船还不够多,为此我们船厂一直都是高负荷的运转。”蒋钦开口为孙浩科普。

    蒋钦很乐意跟孙浩讨论这些,首先就是孙浩这个人实在,而且,他本身还拥有未知的力量,他相信孙浩的力量一定可以帮得上他们。

    “人力兵员跟的上吗?”孙浩看着船厂里忙碌的造船工人,开口问道。

    “啊...这......”

    蒋钦顿住了,他没想到孙浩问问题的角度这么刁钻。

    “目前来说,我们江东人口还是挺缺的,战争加上粮食问题,不少人都跑了,还有不少是被曹操赶到中原。”

    孙浩只是故意一问,他对这些还是知道一些的。

    东吴虽然看起来地盘大,但是人口却不成比例。这都要归根于东吴地盘里的南方山地。

    这里聚集了很多山越部落,孙权没少在剿灭山越这件事情上下功夫,可惜效果都很一般。

    人口都是有限的,在剿灭山越的时候,人口流失严重。而且在曹操占领皖城的时候,还把那里的人口都迁往了中原,这种计策,导致孙权即使夺回了皖城,也是一座空城。

    孙浩叹了口气,归根结底,人力资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孙浩和徐楷被安排在造船厂一处休息所内继续等候蒋钦和典船校尉吾桀的交接。

    在等候期间,孙浩活动倒也自由,毕竟他可是带来“仙船”之人,四下溜达之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早就提前一天在这个船厂出名了。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天,直到......

    栖霞造船厂,典船校尉所内,一张方木桌,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

    “这玩意一小时能跑二十里?”典船校尉吾桀手里拿着船工刚刚按照孙浩的渔船尺寸绘制出来的图纸,皱着眉头问道。

    “光造船还不行,还要去捕鱼献给所谓的‘上天国’才能得到赏赐的装备?”海昌屯田都尉陆逊侧着头,看着徐盛问道。

    “不会是江湖上的方士吧?”年轻的吾桀看徐盛没说话,继续说道。

    徐盛拿过吾桀手里的图纸,还把拖网、手抛网、救生衣的设计图一起放在桌面上摊开,同样皱着眉头说道:“这几件物件作用甚大,在没有得到有效的确认之前,尽量按孙明堂的意思办,这也是主公交代下来的,我们自当全力配合。”

    吾桀看着徐盛严肃的神情,点头表示同意,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种船,他还是很乐意去试一试。

    而一旁的陆逊还是犯了难,作为海昌屯田都尉,本不该理他们造船的事情,可是孙权吩咐下来,要陆逊协助孙浩进行捕鱼。

    这就把陆逊的头搞大了,屯田尚且需要大量兵员,有快到了要收获的季节,在人员安排上他也是捉襟见肘,头疼!

    徐盛看这陆逊依旧一副困难的表情,遂问何虑。

    “徐盛将军,我这边正直田地的粮食收获季节,实在腾不出人手来,不知可否在船厂抽调一些?”

    “粮食收成不碍事,据孙明堂所言,他手里只有五张拖网,四张手抛网,陆校尉只需要安排十人便可。”徐盛笑道。

    陆逊作为江东四姓集团的陆家,和徐盛他们外来集团素有摩擦,徐盛不愿意在这些事情上过多干涉或者让步,对他来说,按照孙权的意思办,免得引起江东其他世家的针对。

    陆逊明白了徐盛的意思,这件事跟徐盛没什么关系,他只是个传话的,这些都是孙权的意思,实际上吩咐的是吾桀和陆逊两个人。

    吾桀虽然是江东本地人,但并不是江东世家大族,相反的,他最初时只是一小吏,后来被举荐为曲阿县令,正直水军大发展的契机,才被调任栖霞造船厂典船校尉。

    徐盛对这两人都没有什么偏颇,毕竟孙权还要依仗江东本土人才来稳定统治的基石。

    一切商量妥当,徐盛就和蒋钦一起离开了栖霞造船厂,陆逊也开始抽调人手过来。

    离开了校尉所的吾桀整个人都变得活泼起来,他只有在和别人谈论公事的时候才会摆出一副严肃专注的神情。

    吾桀和陆逊都是平级,互相不制约,反倒是徐盛作为一名老将,气场上还是要压吾桀和陆逊一头。

    “噔噔噔”休息所房门传来一阵清脆的声响。

    “你便是孙明堂?”吾桀略带着好奇的语气敲门发问。

    孙浩和徐楷纷纷望向门外,让孙浩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年代这么有礼貌的人并不多见了,而且还是个年轻人。

    “捕鱼船需要什么要求?尽管说来,我会吩咐人去筹备。”吾桀没等孙浩回答,自顾自的的坐了下来说道。

    这么不见外的人孙浩还是第二次见,第一是老默。

    孙浩眼睛四十五度斜向上,他在思考古代的船捕鱼的真确姿势。

    一个人划桨动力不行,两个人又太累......另外还要在船上装固定渔网的东西。

    按照之前蒋钦对船的描述,楼船和艨艟肯定不行,没有这个条件,而且斗舰和走舸也不行,虽然走舸的速度快,非常适合捕鱼,但是它们都设有女墙,不方便放网。

    孙浩也没有头绪,于是反问道:“有没有类似我带回来的那艘船的船?”

    吾桀不慌不忙,不着急回答,先给孙明堂倒了一杯茶,至于旁边站着的徐楷,虽然是徐盛的儿子,但是官阶太低,吾桀压根不放在心上。

    倒好了茶,吾桀才开口回道:

    “有,我们船厂有一种小船,无女墙,船舷上有设桨两长两短,回军转阵,其疾如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