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科技外挂系统 > 第9章 要不然是谁呢?

第9章 要不然是谁呢?

    “杨老,一切准备就绪。”检查风洞各感应装置的研究员,过来报告。

    “好的,辛苦了。”杨利国一改慈祥作风,面色严肃道。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杨利国回头引诱道。

    “我去,超音速间歇式小型风洞,说实话不心动是假的,可是每分钟高达7-8万的费用我可付不起。”伊良摇头如拨浪鼓,拒绝的干脆利索。

    “少了,每分钟最起码10万。”杨利国纠正道。

    “那你把我卖了算了。”伊良撇了撇嘴道。

    “你要同意,我买下你也不是不可以。”杨利国深以为然道。

    “老爷子别逗我,握胆小。”伊良嬉笑道。

    “小滑头,实话告诉你吧,我最近有一个项目:电推风扇涵道动力飞行器的可行性研究,在无轴风扇涵道有一点点突破性进展,不过与你这个无人机的动力系统似乎有些差距,需要验证找找差距。”杨利国无奈道出实情。

    “就这样?”伊良质疑道。

    “当然,假如你的无人机空气动力模型的主要几何参数优异的话,我不排除借鉴一二,同时动力系统足够优异的话,希望可以买下这项技术,以便于我做进一步的研究。”杨利国很认真的说道。

    “老爷子你的眼光绝对这个。”伊良说着竖起大拇指,顿了下继续道:“我发现当今航空器设计普遍使用传统气动布局,而鸭翼也就是大后掠角圆弧形机翼面积的气动布局很少见,我呢对此略有研究,在大迎角状态下有交好的可控性。”

    “嗯,这点从你之前的试飞中我就看出来了。”杨利国附和道,随即语气一变:“行了别废话了,行还是不行给个痛快话。”

    “切,我就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话说吃人的最短,拿人的手短,遇女色英雄气短,看在你那未出阁的外孙女面上,拿去。”伊良最终还是交出了无人机,任由工作人员拿去摆弄。

    “没个正型,算我欠你一个人情。”杨利国对于伊良的反应还是很满意的。

    伊良撇了撇嘴低声嘀咕道:你个老家伙,不是应该说放心吧,介绍我外孙女的事包在我身上,啧,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老爷子有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话我可记住了啊!”伊良故作嬉笑之色道。

    就在爷俩闲聊的功夫,几名研究员已经给无人机装上了十几个各种类型的感应器,并且安装固定在了工作台上。

    当风洞开启后杨利国便顾不上理会伊良,投入了紧张的测试之中。

    “风速40米/秒、60米/秒、100米/秒……”

    “风速达到0.7马赫,飞行器局部出现小幅度激波,零升阻力系数轻微上调。”

    “注意涵道风扇,空气正在加速流进,这是虹吸效应,不可思议。”

    “发动机喷口七流速度进一步提升,加大力度提升风速。”

    ……

    整个实验过程长达1个半小时,看的伊良都一阵阵心跳加速。

    经过2次升级的无人机很强!

    各方面的强,当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超音速时的静音效果,令超音速噪音降到了惊人的85分贝以下。

    其次才是电动风扇涵道动力系统,真的可以提供飞行器超音速航行,虽然时间很短暂只有96秒钟。

    再次是电池容量,竟然可以支持无人机进行高达90分钟的高强度飞行。

    至于飞机的流体动力学造型反而再其次了。

    单单一项就足以令人惊为天人,何况是几合一。

    天才已经不足一形容,在场的所有研究员都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如果不是老板带过来的,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围上来‘切片研究’。

    杨利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也就是来测试下无轴风扇的动力性能以及无了级的空气流体特性,哪成想人家的技术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明显无人机的动力装置用了十分先进的设计理念。

    从扇叶的流体力学特性到内部造成虹吸效应的装置再到极限增压喷射而出高压气流,获得强劲的推力。

    就电动风扇涵道动力方面来说最起码领先国内技术20年,领先世界各国30年以上。

    两个大涵道风扇在尾部竟然可以吸收因超音速引发的激波特性,令噪音降到人类耳膜承受范围之内,简直令人大开眼界,脑洞大开。

    85分呗什么概念,也就是闹事的噪音程度,虽然邻人产生些许烦躁,但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整个无人机系统最最令人吃惊的是电池的能量密度,预估值在800wh/kg以上。

    无人机总重量5kg,电池就算占其50%的重量,也就2.5kg。

    “杨老,这是这次实验的详细数据。”

    “嗯。”杨利国这才回过神来,转身找到伊良,语气急促问道:

    “这无人机上所有配件确认都是你亲手配制的?”

    伊良故作愕然道:“有问题吗?”

    杨利国:“没有问题,就是有一丢丢小惊讶。”虽然如此说,但他心中更加确信这根本不是一个人能搞出来的。

    结果听到伊良解释:“电池能量密度1200wh/kg,这个你们应该有预估值,我就不隐瞒了,但具体的恕我不能说,还有发动机内部构造可以稍微说一点,运用了电磁加热令空气流过磁力室增压增温、也有电磁场切割发电力场的实际运用,电池输出电量转挂风扇扭动力回收发电,隐性增加了电池的总蓄电量,磁力发电具体的技术我已经申请专利,等专利下来,我可以免费授权给你用于相关方面的研究。”

    信息量很大,杨利国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嘶!”杨利国倒吸一口凉气,暗道:“你也就二十几岁吧,就有如此成果,我怎么没听说过你呢?你的相关论文呢?其他学术论文呢,一篇也没有啊~不对,这小家伙叫什么来着?”

    这事搞的,他竟然还没询问人家叫什么?真的是太失礼啦。

    “对了,小友还没问你怎么称呼?”杨利国压了压内心的情绪波动,缓缓开口问道。

    周围研究员闻声,眼眸瞬间有那么一丝收缩:‘我去,我的所长赖,您老人家竟然还不认识人家,你是怎么把人骗过来的?’

    “伊良,伊人的伊,优良的良。”伊良自我介绍道,内心腹诽:您老终于想起来问我名字了?咦,不对,当时好像是他没有自我介绍来着,呼,原来是乌龙,还好没有说出口。

    杨利国听后使劲想了想,也没想出国内有这么一号人。

    伊良看到杨利国的样子自嘲道:“您老不用想了,您不可能听说过我,我毕业于金龙州航空工程大学,曾在赵康教授名下读研究生,最后被他剔除学籍,只留下一张本科学位证书,其他相关的记载也都被抹除干净。”

    杨利国闻言,皱了皱眉头似乎有一点点印象:“我还真听说过老赵似乎因为学术剽窃以及造假开除过一个学生,是你?”

    伊良没有说话没摊了摊手示意:要不然是谁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