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农 > 第二十二章:开门红,大卖

第二十二章:开门红,大卖

    央汉元心里高呼,表面保持不变,推了一下还在发愣的亲爹,“爹,别发呆了,赶紧给这位大爷称菌了。”

    今日终于做成了第一笔的卖菌,五十文钱卖出两斤牛肝菌,按现代的计算来算就一斤多12克而已。

    央卫这才反应过来,“嘿嘿嘿,这就给你称一下,两斤是吧,马上就好。”

    央卫手脚麻利开始用秤称,其实央汉元用手也能大概估量,但是奈何别人只会认为你缺斤少两,在这个年代被发现缺斤少两是要断手的。

    央家有一个简易的秤称,用细绳捆绑准确重量的石头,一条有尺度刻度的木棍,翘起要丈量的物品,很快就称满了两斤的牛肝菌,给人放到篮子里。

    央汉元眼睛眨也不眨,接过那人递过来的五十文钱,也就是五十个半两铜钱。

    他这辈子还没摸过这么多铜钱,紧紧握在手里,这可是他在这个古代世界里赚来的第一笔钱,意义重大。

    但央汉元也低估了南昌县的消费能力,识货的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

    “也给我称一斤黄熏。”

    “我要半斤吧,半斤有多少的量?”

    这不一下子就突然冒出很多识货的,牛肝菌这玩意一直以来都有,而且还被写入古书《诗经》。

    在现代的认知里,人们认为能被写入诗经的动植物,基本代表这东西原产地是中国。

    同样的道理,二十五文钱一斤的牛肝菌虽然还是贵了点,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吃得起,故而这时有一位年轻的少妇把目光放在松树菌。

    “小伙子,这个松风菇多少钱一斤?”

    央汉元一听,脸色一愣,然后眼光随着她指向松树菌,原来松树菌在古代叫松风菇,怪好听的。

    央汉元伸出手掌,回应道:“嫂嫂,松风菇不贵,一斤五文钱。”

    相比于黄熏,松风菇确实不贵,但是少妇还是觉得贵了,再次问道:“能不能便宜点,你看别人卖的菜还只需三文钱一斤呢,你这无本买卖何须高价。”

    少妇此话一出,围观的众人也觉得有些道理,反而冷静下来,停止买下黄熏。

    央卫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有点不知所措,忍不住看向央汉元。

    央汉元镇定自若道,“可别看这些菌是无本买卖,但这都是我们全家上山找了一天才找着这点,而且这菌也不是天天都有的,今天卖完了,明天可能就没了,可能明年才有。”

    众人一听,也觉得央汉元的话有道理,毕竟别人卖的菜都能随便种植,但卖菌的却不一定能保证天天都有。

    “这位小哥说的也有道理,人家也不容易,一家人花了一整天上山捡菌。”

    “这菌也不是随时都有,也就这段时间才有的。”

    众人纷纷议论,瞧是年轻的少妇脸皮薄,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得丢下五文钱拿走一斤的松树菌,也就是松风菇。

    央卫接过五文钱,满脸茫然看着央汉元,对于自己大郎这张嘴就来的胡说八道,他很是佩服,心想自己一个话都没说清楚,却生了一个说话利索的儿子。

    只见央汉元没几句话,就把刚才难缠的少妇给说着没脸皮留下来,厉害的不行了。

    央汉元看到他爹一脸佩服,微微一笑以对,央卫学着他的样子悄悄给他竖个大拇指,表赞他刚才的行为。

    央汉元见他爹给他竖个大拇指,笑了……

    很快不到两个时辰,央汉元靠着自己沟通技巧把松风菇和黄熏都卖光了大半,当然这其中不包含攒了很久的鸡蛋。

    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色,他也看不出来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是中午还是下午,他都不知道,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天色越来越炎热了。

    央汉元现在只觉得自己饿的手脚无力,肚子噜咕噜咕地响着,掏出他娘给他们准备的黑饼子,递给他爹一个,自己拿了一个,美美地啃了起来。

    活在古代生活,他也习惯了不浪费任何食物,这会儿也不顾得黑饼子会不会凉了硬了,这时候还是填饱肚子才是重要,直接咬着黑饼狠狠地撕开一口。

    说实话,随着时间久了,黑饼子变得有点硬了,还特别有嚼劲,嚼着嚼着他下巴都酸痛了起来,嚼一口黑饼都能嚼很长时间。

    央卫自己嚼着问题不大,毕竟他是成年男人,嚼劲很大,但是央汉元不行啊,他还只是一个十岁男孩而已,连毛都没长齐呢,更别说嚼劲了。

    央卫看了都有些心疼,四周看了下,看到对面不远处有一家专门卖羊肉汤店,他从袋子摸出两文钱递给央汉元。

    央汉元看到他爹突然递过来的两文钱,不知所以看着央卫,眼神示意他爹这是什么意思。

    央卫用眼神看了一下羊肉汤店,示意他去买一碗汤泡着吃饼,想了想还是拿回来两文钱,留下一句话:“你在这守着,爹去给你买碗汤回来给你泡饼。”

    说完就直接走了,央汉元嘴里还嚼着黑饼,本想说不用的,但一想到他们今天也赚了很多钱,很多蘑菇也卖得差不多了,就是鸡蛋卖不出去而已。

    央汉元正嚼着黑饼子,一个肥胖大娘过来,指着鸡蛋问央汉元,“孩子,你这鸡蛋怎么卖啊?”

    央汉元看着大娘,速度伸出两只手指,回应:“大娘,两文钱一个鸡蛋。”

    大娘闻言也没有多说什么,想来大娘也是知道集镇的鸡蛋市场价就是这样,这鸡蛋价格是他爹告诉他的,因为鸡蛋这个市场价是固定的。

    她看着央汉元卖的鸡蛋一个个都白白胖胖的,收拾干净的鸡蛋,没有别人家糊满了各种鸡屎的痕迹,这才是大娘看上央汉元鸡蛋的原因。

    大娘点头道,“那行,都给我吧,一共多少个?”

    央汉元顿时大喜,心想自己遇到大户了,足足有十六颗鸡蛋,全都被别人买走,可以说他们来南昌县卖东西的任务轻易完成了。

    央汉元道:“等会,我给你读一下,一共有十六颗鸡蛋。大娘,你家里人肯定很多吧,肯定是大家族的吧,鸡蛋一买就是一揽子。”

    大娘原本面无表情的脸终于有了些笑意,神色略带得意道:“那没办法了,家里人多了,吃的东西也就越多了,你看可别看着一揽子很多,最多就两天吃完了。”

    听听大娘这话说的,再想想自己,自从他穿越来了这么久,还没有吃过一个鸡蛋呢,一个鸡蛋两文钱,看来这大娘家不仅人口多,而且钱也多。

    说不定大娘的家不简单,或许是士大夫级别的家庭,也就是汉初贵族,不然大娘家也不可能天天吃鸡蛋。

    央汉元一边给大娘装鸡蛋,一边道:“哎呀,大娘家的日子过得真好啊,大户人家,还能天天吃鸡蛋。”

    这句话说的,如果是成年人说这句话,恐怕会被大娘怒喷,而要是换成小孩说出来的话,反而大娘不会生气,而是感觉到开心,这就是说话技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