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农 > 第二十九章:再上山捡菌

第二十九章:再上山捡菌

    央卫正想说话,央汉元还没等央卫说话就转头又问他娘,说:“娘,俺家有不用的大桶的吗?坏了也行。”

    央卫张着嘴,一个字还没说出来,就被央汉元无视了,直接问他娘,见状他只好闭上嘴了。

    央傅氏看着这小子比谁还要积极,知道是为家里的营生而想,卖鸡蛋也算是一门可以长期做下去的营生,只是这个大桶有点难办啊……

    家里倒是有一个大桶,但那是全家用来洗澡的木桶,不能动的,高度有半个一丈高,差不多一米二左右的高度,长有两米,圆长方形的,是央家老爷子从外面花了巨额买来给家里洗澡用的。

    生怕大郎用家里的洗澡木桶养地虫,她赶紧摇头:“家里没有多余的木桶,还有家里的洗澡木桶是不能动,不然你们就别想洗澡了。”

    央卫一听,也是想到了家里唯一一个大桶,接着道:“对,你们可不能打那桶的主意啊,那可是你们爷爷留给我们洗澡的,不用动啊。”

    央汉元真想白了亲爹亲娘,他虽然胆子大,但不代表他脑子有坑啊,他从来没想过要用那个大桶,先不说是用来洗澡的,而且木桶也很大,用不上那么大。

    央汉元主要试试能不能养出来地龙,再说了家里也只有两只老母鸡,用不了那么多的,所以想了想还是说:“小桶就行,只要两个就可以了。”

    央卫想也没多想就说:“这个可以,刚好家里确实有两个小木桶,以前是我们家用来挑水的,后来院子里就有水,所以就搁置了,你要用的话,就拿去用吧。”

    央汉元也没有什么嫌弃,本来就是用来养地虫的,破了就用什么东西补上去,要是换完整的木桶他还舍不得用来养地虫呢。

    央傅氏想了想就道:“我晚点去跟村里买点种鸡蛋,再看看哪家有没有抱窝的母鸡,拿回来先孵化出小鸡出来。”

    央汉元听他娘这话,就知道他娘打着什么主意了,竟然是古代版的空手套白狼啊,不得不佩服他娘了,不愧是能管着一家四个男人的女人。

    毕竟蚯蚓可以晚点再养,现在还只是立春之后,蚯蚓或许已经爬出来,正在非常肥的土地翻土呢。

    而培养一批小鸡仔还没见到影呢,别到时候养出一堆蚯蚓,结果都喂养了老母鸡。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上山多采摘一些野菌回来,特别是牛肝菌,也就是黄熏,他觉得目前最好尽量采摘牛肝菌,因为牛肝菌单价价格高。

    要知道牛肝菌能卖一斤二十五文钱呢,大米一斤也才不过二十文钱左右呢,猪肉也不过一斤二十三十文钱。这可都是他们家发财第一步。

    吃了早饭,一家人都开始上山了,夫妻俩也不用下地干农活,反正农活还不如赚钱重要,所以赚钱要紧。

    一家五口人,其中四个可是成熟劳动力,虽然央楚河小了点,但也能帮忙捡菌,所以一家五口人的效率那自然相当高的。

    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央傅氏背来的背篓和篮子都装满了,不过呢,家里只有三个背篓和两个篮子,多的就没有了。

    所以央傅氏和央楚河负责一个背篓和篮子,央卫自己负责一个背篓,央秦虎和央汉元负责一个背篓和篮子。

    夫妻俩和央楚河谁也没有嫌弃,哪怕是卖不上多少钱的草菇也采摘下来装进来,大郎也说了这草菇也是可以吃的,只不过价格不一定好卖,照样看见一朵捡一朵。

    这样一来的话,两个背篓和一个篮子就很快满了。

    但央汉元和央秦虎眼光很大,只看上牛肝菌这种量少价格贵的蘑菇,根本没看上杂菌,哪怕松树菌放在眼前他们也看不上。

    他们只想采摘牛肝菌,因为包括松树菌草菇这些杂菌卖不上价,还占地方,他们上山下山都不容易。

    本来就带不了多少回去,结果一来一去就只带了很多杂菌回去?不可能的事!

    这要是只捡了一些不值钱的野菌回去,怎么能对得起他们上山采菌的辛苦呢,怎么对得起他们脚上的几个泡,光是走一步就感觉到脚底传来痛感。

    总之说什么他这次也要多采摘一些牛肝菌回去,上次都采摘了二十来斤的牛肝菌,说明这里的牛肝菌还有很多没有发现。

    一斤牛肝菌顶得上五斤松树菌,一斤松树菌能顶得上五斤草菇,草菇一斤才一文钱,比一个鸡蛋还要不值钱。

    央秦虎就是听了他大哥的念叨,觉得也很有道理,这样一趟来回就能多赚点钱,家里家里不怎么缺吃了,唯独缺能赚大钱的野菌。

    于是兄弟俩卵足了劲在大山里到处转悠,看到了一大堆的松树菌也不采摘,而是先记录下来,方便下次再来捡着。

    央傅氏和央卫带着央楚河都捡满了,而兄弟俩却连五分之一都没有,就只有不到半斤的牛肝菌,都是上次没捡干净时留下来的牛肝菌。

    央汉元带着央秦虎一路走来,兄弟俩也不着急,反正也只能带着一个背篓和一个篮子,今天他能把这背篓和篮子装满了他就满足了。

    一个背篓能装一百来斤的牛肝菌,一百斤的黄熏如果能卖出去的话,那就等于两千五百文钱。

    从上午出发到现在下午,就捡满了一个背篓牛肝菌的数量,还有一个篮子也捡满了松树菌和一点牛肝菌,总体来说捡了差不多有一百多斤的牛肝菌。

    满载而归,央卫和央傅氏一人背着一个满满背篓走在前面,夫妻俩一人一半抬着一个篮子。

    央汉元背着一个背篓拉着央楚河,和央秦虎一人一手抬起篮子一起跟在后面。

    天色也不早了,一家五口从上午捡到快天黑了,再加上大山里的森林黑的比外面还要黑,说不定再过一两小时,就看不清楚回家的路了。

    好在一家人赶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路,终于到家了。

    回到家以后,央楚河负责塞进木柴烧火,央傅氏负责做饭,央汉元带着央秦虎和央卫负责将品相好的牛肝菌和松树菌分出来。

    这些分出来的野菌都是拿到县城集镇去卖,剩余品相不好的蘑菇就只能留着家里,拿去煮蘑菇汤吃。

    央汉元教会央卫和央秦虎如何分清楚品相好坏之分,同时将松树菌分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橙黄色,一部分是蓝绿色,至于快烂的松树菌就留着自己家人吃吧。

    牛肝菌从外观来看都差不多,没区别的,只好都归纳一类。除了这两种菌,其他的杂菌都卖不了多少价钱的,但偏偏无毒又能吃,就留着自家人尝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