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农 > 第四十三章:论松子

第四十三章:论松子

    说到这里,央卫自己从衣服的肚子里掏出一个钱袋,放在饭桌上面。

    央汉元突然反应过来,他们还没吃饭呢,急忙站起身来,道,“先吃饭吧,吃完饭再算钱,饭菜都快凉了,我早就给你们留了饭菜。”

    央卫点头,“对对对,先吃饭再说。”

    央傅氏也是道,“孩子们都还没吃饱吧,先去洗个手回来再吃。”

    洗完手后,一家人吃晚饭了,饭后一家人又围着饭桌上坐在一起,这些饭桌都很矮,央汉元没有感觉什么困难,顶多坐着很容易腿麻了。

    因为西汉时期的农户的饭桌大多都是矮脚饭桌和矮脚椅子,这要是换成稍微富有的平民家庭,那他们就得盘坐在地面上了。

    这些天央汉元也习惯了矮脚椅子的坐法,并非他们家不换个高脚饭桌配套,实在是他们家买不起,再加上还要昂贵的人工费、材料费等,就这还不包括加工费呢。

    一家人又开始数钱了,三个男孩听着他爹娘讲着今天的收获及其如何卖野菌,最后为何又大量买了粮食回家的缘故。

    央汉元全神贯注的听着,就连一旁央秦虎和央楚河也认真听着他爹娘的买卖故事。

    他们家今天照样有很多黄熏,差不多卖了二两白银和一千八百七十文钱,之所以算上二两白银,是因为他们收到了二两白银,那是两颗一两重的白银。

    今天买粮食共花去了两千三百四十文钱,还剩一千五百三十文钱,再加上上次存下来的钱三千一百二十二文钱。

    家里就有二两白银和两千六百五十二文钱,之所以将二两白银分出来单独算,是因为二两白银虽然按一千文钱算。

    但在民间里,特别是战乱时代,一两白银等同于一千半两铜钱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高达一千五百半两文钱。

    自然而然,白银不能单独算成一千半两文钱,他们这里还算是朝廷直管的县城,基本上都是只认秦半两和汉半两的铜钱,而像那些封国铸造的长沙钱、英钱什么的在这里是不被老百姓认同的。

    因为这些封国铸造货币都是缺斤少两太严重了,十枚封国自造的铜板还不如一枚半两铜板,所以他们家收到的钱都是秦半两和汉半两铜板为准。

    听央卫说起一件事,说有一家从长沙国过来的徒商试图以长沙国铸造的货币换他们家的野菌,被他们拒收。

    听着央卫这句话,他想起来了西汉时期之所以混乱,很大原因就是刘邦提出来的铸造货币自由权利,就连他们所在的南昌县城都拒绝收这些货币。

    可见民间大规模铸造货币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一种十分严重的影响,就连他们的爹娘都知道这些私自铸造的货币不值钱。

    央汉元问,“爹,你咋知道这些货币不值钱?”

    央卫道,“咱家你爷在的时候就有很多这种铜板,但后来发生了荒灾,这些钱不仅买不到粮食,就连官府也不认了,所以你爷临死前一直大骂那些鼠辈害死我们家。”

    央傅氏也道,“大郎,在你还小的时候,咱们一家有很多铜板都用不了,最后只能换不到一成粮食,那时候咱们家都知道了。”

    央卫惊讶道,“这样啊,那岂不是很久很久的以前了。”

    央卫点点头道,“是啊,很久以前了,没想到还有人想要以这些私自铸造的钱换我们家的野菌。”

    央汉元不清楚这件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果如何,他也不想知道,他们家卖了很多野菌的钱,至少短时间内,他们家都能吃饱饭了。

    央汉元见一家人都数完了钱了,有两颗粒的白银,央汉元用手颠了一下,还挺重的,两颗小小的银子就有五六十多克的重。

    将手中的银子递给央傅氏,央傅氏用棉布缝的小钱袋装好银子,这银子可是他们家第一次见到的银子,自然留着。

    言归正传,央汉元开始翻着篓簛里面的粮食,又免费获得一大一小的两件麻袋,足够做央卫一个人的过冬衣服裤子了。

    先是打开装着糙米的麻袋,虽然糙米里面的稻壳也很多,但是只要晒一晒,吹一吹,还能减少稻壳,这可是十分接近精米的质量了。

    前两天买的粮食还没吃完,今天又多了一石的糙米,四十斤的黑面粉,这些粮食足够他们家吃到夏收的时候了,还是一天三顿饭吃饱肚子的那种。

    所以他们家不再担心缺粮缺吃的温饱问题了。

    央汉元见央卫和央傅氏还在开开心心用麻线串起半两铜钱,央秦虎和央楚河一直开开心心跟着央汉元在旁边看大米。

    央汉元忍不住道,“爹娘,我这还有一件很重要的喜事告诉你们。”

    央卫好奇,“什么喜事这么重要?”

    央傅氏也停下来串钱的动作,一脸好奇看着她家大郎。

    央秦虎一听,就知道大哥说的喜事是什么了,他嘴比较快,直接用手指着外面的院子松果道,“大哥说是松果,我们在山里打了好多松果回来。”

    央卫和央傅氏互相对视一眼,央卫满头雾水看着央秦虎,问,“啥是松果,松果能吃的吗?”

    央秦虎眉飞色舞讲起,“是大哥说松果里面有松子,松子这个东西可以吃的,比粟子还要小,说县城里的喜欢吃,能卖钱。”

    央卫兴冲冲问央秦虎,“真的吗,大郎啊,你二弟说的是不是真的,这松果还能结果子啊,我活了那么多年,还没见过啥是松子呢,真的能吃吗,能卖多少钱?”

    央秦虎瞬间语塞,干巴巴道,“你问大哥,这些都是他跟我说的,我也不知道啊,我又没吃过松子。”

    央秦虎这么一说,一家人的目光都放在央汉元的身上,等着他解释。

    央汉元早有打算,继续推到不在世的爷爷身上,道,“具体能卖多少钱我也不太清楚,这一点得去县城打听打听一下,其次这是爷爷托梦告诉我的,但不会比一斤牛肝菌便宜,还可能更贵。”

    央秦虎连忙道,“哥,你不是说这些松子炒熟了能卖个五六十文钱一斤吗?你刚开始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央卫和央傅氏听到央秦虎这句话,夫妻俩都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看着央汉元,一斤松子卖五六十文钱?

    天啊,这是在抢钱啊?

    央卫连忙问,“大郎,二郎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真的能一斤卖五六十文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