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任凭风去 > 6.杂文四篇

6.杂文四篇

    其一桥

    在我家院门前,坐落着一座小桥。从我出生以来,便这样巍然不动,始终屹立。

    童年的我,一直是待在农村里的,每天无论上学或放学,总要经过这座桥的。晴天时阳光洒满桥面,染上一片金黄;阴雨绵绵时,也能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回头再想,童年多少事物,到如今一直不变的,也就这座小桥了吧。

    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小桥——在别处也很容易找到,并且从不会拥有名称。待到春风归来时,桥两旁探出无数绿草,而桥中却只铺着了无生机的水泥——就这样割裂开了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荒芜的两端萦绕着生命的赞歌,而夹于中间的小桥,却只能远远看着。

    这是一座极含生活闲情的小桥——白日常常止步的地方。夏天的傍晚,余温渐渐褪去,于是常能看见很多人倚着桥闲谈着家常,并且多少裹挟着蝉鸣蛙叫,以及蚊蝇飞过时的“嗡嗡”声,与漫天昏暗的夜幕共同为白日写下终章,为暗夜谱作前奏。以此,让劳作一天的人们缓解疲劳的心。

    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小桥——漫漫十年,却恍如昨日。秋风吹走落叶,满院尽是萧瑟之意;水稻披上金甲,田间皆为丰收之喜。可小桥却仍是不动如山,从诞生的那刻起,它的命运即被注定,结局也隐隐能看见了,多少年的风雨——却连一块伤痕也没有留下——连痛苦也不曾拥有过。多年之后被拆除,便不再会被任何人记得,彻底化作历史的尘埃了——连一声悲叹也不曾拥有过。

    这是一座纯白的小桥——不曾拥有灵魂的它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一夜春风过后,天地间梨花尽开。桥上如其它地方一般也积下了雪,远远看着俨然一座白色的冰桥。北风吹着雪缓缓经过,而它在见证过去一年的逝去之后,只能孤身立于冰湖之上——却也不完全孤单。透过回忆的薄雾,常常能够看见曾经的我在桥上来往——也许是冬日中对它而言唯一的慰籍了。

    曾经,觉得这座小桥应是无时无刻为我所熟悉的,难道它不会始终经过我的生命,每日载着我上下学吗?这理应很容易回答。

    可如今,再回到家时,小桥还是如过去一般屹立,但每每望着桥的那端,却觉着有些遥远,并且已是渐行渐远的了。明明归家之路已近在咫尺,心却无论怎么也无法踏上一步——总是徘徊着难以抉择,仿佛不能也不应踏上去。

    桥的那端,应是渐渐陌生了的童年吧?

    ……

    其二雨

    雨,是四季常有的。春雨绵绵而暖湿;夏雨迅疾而猛烈;秋雨凉爽而安宁;冬雨常常夹着雪花。无论何时,只要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心里便有了着落。

    昼雨是有些叫人颓废的,倘若那雨珠落下来,孩子们便只能无奈地窝在家中,静静观望着窗外略显单调的雨景,无聊得直打转。但这“颓废”之下,却隐藏着别样的乐趣。久旱的庄稼为此而欢愉,于是溢出了无尽的生机,隔着厚厚一窗也能感受到。而细雨轻轻划过,交织于天地之间时,绘成的那幅无比动人的田园画,怎会让有心之人失望呢?

    相比之下,夜雨可能更受欢迎。不知为何,农村中的很多人失了夜雨之后,便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也一样,暗夜里躺在床上,总要听见那阵淅淅沥沥的雨声,才能安心入睡,否则总要失眠良久。夜的雨,虽然看不见姿态,但总是能穿透人的心灵,使人不禁感到清澄宁静。而那有规律的滴滴嗒嗒,无疑是一首动听的安眠曲。

    炎炎夏日里,我总是期盼着雨。雨啊!请你落下来,为炎热的大地带来一阵清凉;为干旱的万物带来一股湿凉;为无聊的生活添增一分乐趣吧。于是,雨常常随着祈祷落下,在瓦片上起舞,在湖面上起舞,亦或在窗户上起舞,发出各样的声音,伴随着隐约雷鸣,就这样谱成一章惊艳的交响曲,久久不息。

    凛凛寒冬里,还是期盼着雨,但不再是夏日那般了,雨已在万里高空化作雪霜了。在南方地方,雪是少见的,就像沙漠地区的降水一般,一年只能见得一两次。倘若年月不好,更是只能单单望着空中的仙子降临又复返——怎么也积不起较厚的雪。

    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雨,不同的心情也有不同的雨。将要外出时的雨可能是扫兴的,以至于不得不斜倚于窗前观赏着雨景,同时也为失去的体育课而惋惜了;而若是平日无聊时遇着的雨,便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了,谁会拒绝天地间那缥缈的银针呢?她总是雨露均沾,没有任何人可以占为己有。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故乡,对雨的感情,自然不止那一滴一池。我又回想起梦中的雨景。天空密蔽乌云,天地间狂风呼啸——这是真正的雨前乡野,它不同于城市,我能清晰感受到自然的呼吸——很是壮观的场景,所有来自自然的伟大力量,此时,都要一股而泻了。望着这般的天地,心情应如何平静得下来?雨,自从太古时期便常常下着,而人类,也不过存在了短短的几百万年。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认识天气?她绝不止这一场雨,或一阵风。而孕育她的天空,更有着无边的魔力。每当于旷野抬头望向碧蓝的天空,总有一种将要被吞噬的感觉——那层层云被之外,定有辽阔于大海的世界!

    我热爱雨,更热爱天空,连同整个自然!

    ……

    其三雾

    我从床上起来,本想着去外面跑步,却透过窗遥遥地发现,世间起了雾。我已不记得上次遇见雾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总归的,这让我十分欣喜,于是便想着记录下来了。

    我是在房间里面对着院外远眺的——却看不清什么,最远也只有几株半隐半现的树,没有风,所以静止着。雾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缓缓地从大地的这端铺向那端,笼罩了所有。好似一张大网一般,遮住了天空,直直地扣在大地上。

    不知怎么的,一起雾,仿佛把世界删除了一般(略显中二的想法)以院墙为周长的圆的外面,除了孤零零的电线杆,再看不见一点东西,全都被迷雾掩盖了。好耶,我孤立了这个世界。

    只在房间里肯定是看不见外界的,于是我便顶着大雾出了门。可视范围随着我的移动一步步变化,简直仿佛探索世界的勇士——多么宝贵的想法,本应该只有小孩子才拥有的,却为我所拾到。在平时的小路上彳亍着,将房屋抛之脑后,消失于雾中。一场朝雾吹起,使得世界的诗意倍增,并且更加冷清了,自然也是十分舒服。

    在路上,看着面前刚好可视的电线杆,觉着它应该是半披着雾纱了,但走近,它便弃了外衣,直面着并不温暖的早春的早晨。所以,它到底是否在雾中呢?这是个哲学或是科学的问题,也是个理性或感性的问题,我觉着自己更偏向于美好与文艺,便想着这般解释了。

    雾天,

    电线杆披上了雾纱

    轻盈的若隐若现的纱,

    即使是名家大师前来,

    也无法织出如此精细的衣来。

    所以,

    如此好的衣服,

    为什么仍会被弃置,

    我想用更加美好的方式来解答。

    有过在无人处唱歌或念中二台词的经历吗?

    或是手持树枝,

    自顾自地化身为剑客?

    倘若这时,

    从转角处走出一人,

    便赶紧地弃了剑,

    装作无事发生了。

    这是很幼稚的行为,

    可我们都经历过。

    所以,

    为何它们会在无人之时披上雾纱顾影自怜,

    却在行人误入时恢复原样,

    已经不算问题了。

    不待我返回,雾渐渐尽了。

    东方行起一轮红日,蒸化了地上的雾,大地又回归到明亮之中。

    ……

    其四枫

    秋风来了,在脸上刮过,留下火辣辣的刺痛感,使人不能忘记当今所处的季节。它悄悄地来,不觉间吹来了整片田野的喜悦,又不觉间吹走了盛夏时绽开的花木。就这么小心翼翼地,窃走了半年光景。

    秋天绝不止金黄的稻谷,更有红于二月之花的枫叶,若将目光跳跃到远山,便常常能看到。

    在山腰间飘逸的红雨,随着北风凋零,不知是远方的谁轻轻地摇曳了风铃。群山之上,悉数覆盖着如浪潮般的枫叶,并不断有着新的枫叶落下。多好的雨景!天空也是这么阴蔽着,却并不感到沉闷,思绪也不觉随秋风飘向远方了。

    是突然而然,十分令人诧异的,时间一瞬间从正午跳至了傍晚。也许是错觉,但那悬挂于天之一方的夕阳,以及血红的云霞,叫人如何不相信?我意识到,若不仔细地去看,这一天便很快要消磨完了。

    于是,我瞪大眼睛,在瞳孔中搜寻,看见许多枫叶落在地上——它们无法再活过来了。

    这世间最隆重的事,莫过于生与死。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这天地间层层叠叠的枫叶,也许过了晚秋迎来冰雪之后,便要彻底消失——如今只是腐败前最后的美丽。可它却从不曾惧怕死亡,从长出开始,枫叶便注定无法度过今年的晚秋。于是,它便以最富诗意的方式,借着秋风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又一道凄美的弧线,风平息之后再缓缓落下,堆积了又一层,最后安然地回到它的故乡。了解这些之后,便不能再有惋惜这落枫的想法了——这分明是伟大的牺牲!目光又转向山间,枫叶还是一阵一阵接连不断地泼下来。多好的雨景!从生的此端到死的彼端,我亲眼见证了无数生命的逝去。但我知道,来年,它又会化作肥料,最终成为枫树的新叶的那部分。

    再靠近一点,又能更清晰地观赏这团烈火,仿佛要将我融化。落枫的叶片上,残残缺缺的总有一些破洞。在经历暖春和盛夏的风雨后,它迎来了生命的迟暮时节。它生得并不伟大,只是稍稍吐着嫩芽。少年时虚度光阴,只长得一般大小。青年时只能沦为群叶中不起眼的那片。中年时更是糊涂,仍然没有珍惜所剩无几的余生,反而抱怨着风雨的猛烈以及命运的不公。如今,它步入暮年,已然对过往释怀。身上残一块缺一块,是饱经沧桑的证明,自是没有什么好怨天尤人的了。亲朋邻居们一片片凋落——不管过去多么风光,都只能这般面对死亡。也许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之后,甚至只在一眨眼之后,它便死去,世界上便没有了它。但到了明年,新的赤红的枫叶,又会为它唱死灵的挽歌——它在消去了记忆后,又成为了众生中的哪位呢?

    傍晚的风是很急的,它吹走了夕阳,枫林便只能在月光之下掀起血红的波澜。

    秋天的叶是活不长久的,去年的枯枝今年又要还原成那般。

    多好的雨景——其实已经看不太清了。但就算仅仅听着哗哗的风声,心中所构筑的那个世界便能想象得到了:孤零零的一个我,在望不到边际的世界里,依着一条小路彷徨着。伸手即是红焰,若是抬头,更能覆上满脸的赤红。从天空中,就像骤雨一般,我有些模糊了。

    画面晕开,梦,醒了。

    雨落秋山,于2023.7.17

    献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