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4,从大山养蜂开始 > 第131章 敬业模范,县城租房!(二合一)

第131章 敬业模范,县城租房!(二合一)

    这中奖,倒不是彩票中奖。

    而是县里举办了一次“薪县模范”的评选。

    镇里面将方鸿安他们为学校和别的村里清理毒蜂的事迹,作为千马坪十个推荐名额中的一个,推荐了上去。

    而经过层层审批之后,方鸿安成为这千马坪唯一一个入选的模范。

    被县里授予了“全县模范好人奖”。

    坦白的说,这件事情上次那位李副镇长其实跟方鸿安提过一嘴。

    但当时方鸿安根本就没当回事。

    甚至觉得有几分荒谬。

    毕竟就这事,在他看起来其实很微不足道。

    但不曾想这次居然就获奖了。

    在来到镇政府领完奖,陈书记还特地找到方鸿安聊了一下方鸿安养蜂场的事宜。

    应该是获悉了现在养蜂场从第三食品厂和供销社获取到的大订单,推测以现在养蜂场的产量,供应量达到了饱和的程度。

    陈书记这边关心的问起了方鸿安这接下来的推广养殖计划。

    毕竟,这眼下,已经是有很多乡镇找上来了。

    其中,一些是直接邀请方鸿安过去帮忙建养蜂场的。

    有的,则是想送人过来学习养蜂技术的。

    这年头,能有一个致富创收的路子,那都是香饽饽的存在。

    在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之下,各乡镇也是卯足了劲在一心想往现代化跃进。

    这薪县地区,可不止天莽山东岭这一片大山。

    各乡镇的环境,都有适宜蜂蜜养殖的地区。

    在方鸿安这个典型被竖起来之后,这些乡镇心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陈书记是知道方鸿安这人看上去年轻,但眼界和格局是大得很,在跟他当初描绘这一切的时候,就提到过,要把蜜蜂养殖推广出去。

    而虽然方鸿安没有明说,但陈书记也听出来了,方鸿安说的这推广,可就不限于是在千马坪镇。

    而是甚至是整个薪县,乃至于是整个潇南地区……

    或者放长远的一点,还有可能是这周遭整个三市两省的区域……

    这种大潮,陈书记自然是乐见其成。

    不过,这作为千马坪镇的主政人,他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希望方鸿安先尽力的在整个千马坪镇内进行推广,等全镇范围内发展起来之后,再向外拓展。

    不过,方鸿安的性子,陈书记也算是摸到一点了。

    知道这些话,自己还不能随便开口。

    于是只能是在一边旁敲侧击的打探。

    这陈书记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在他说了几句之后,方鸿安就已经是清楚了。

    所谓明人不说暗话,按方鸿安的推广计划,在这种交通条件制约性相当大的情况下,方鸿安想的也确实是以石湾村为中心,以地域远近逐步向外辐射。

    这跟陈书记的需求的,应该也是不谋而合。

    当下,便是把这想法、甚至是具体的推广时间节点。

    都直接跟陈书记坦白的说明白了。

    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陈书记你自然是十分的满意。

    也是跟方鸿安做出承诺,除了这次的模范,这明年的劳动模范,也会给方鸿安提前预定了。

    如果这县里还有什么评选,只要方鸿安和养蜂场符合,都会尽力的上报。

    对于这个结果,方鸿安也没有推辞。

    在这个年代,这些奖章头衔,那还是有着不小的作用的。

    多多益善!

    这跟陈书记谈完。

    又有人来镇政府直接找到了方鸿安。

    不是别人,正是上次去过石湾村的那位千马坪收购站的黄站长。

    应该是听到消息说方鸿安来了镇政府,一路跑着找了过来。

    原因也很简单。

    方鸿安与供销社商定好的,那个蜂蜜玻璃瓶的生产厂家已经联系好了。

    以薪县供销社的名义下了一批订单,规格和样式是按方鸿安当初画订的的。

    这生产厂,已经做好了几个样品送到了供销社。

    供销社也是昨天送到了千马坪的收购站,这黄站长本来是想等这几天就上一趟石湾村。

    但恰巧是听闻方鸿安来镇里领奖了,这怎么肯错过这个机会。

    当下就赶了过来。

    样品拿出来。

    这玻璃罐子,确实是按方鸿安给的样式做的。

    虽然工艺方面不如后世精致,但质量也不比先前用到的八厂的罐头瓶差。

    算是符合了方鸿安的预期。

    点着头同意之后,方鸿安也留下了几个玻璃罐头。

    蜂蜜号称是永远不会过期的食品,在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也不用像罐头那样需要蒸煮和真空高压封装。

    在这个年代,用人力进行灌装,也完全是可行的。

    不过……

    这单就一个玻璃瓶子的模样,也是太丑了太素了。

    按方鸿安想的,是要做一个品牌的标签纸,贴在玻璃瓶上面。

    这一方面,前不久的时候,方鸿安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开始,是方鸿安回忆着前世里几家著名的蜂品牌皮,准备模(chao)仿(xi)一番,不过想来想去,也没有觉得特别的满意的方案。

    自己画了一下,也总觉得差点上面。

    最后,还是兰文绣给了灵感。

    就用高山、蜜蜂、蜂蜜,几个元素,简单的做一个简笔画的标签纸。

    方鸿安画了一个大体图之后,兰文绣觉得是相当不错。

    忍不住自己也跟着画一下。

    她从小就喜欢画画,这方面的天赋可比方鸿安要好太多。

    经由他手一画,立即是达到了方鸿安想要的效果。

    方鸿安当即就拍板定了下来。

    至于这品牌的名称,叫着王通、方成涛和郑全他们集思广益了一番之后,也定了下来。

    就叫做“林源蜂蜜”。

    这年头的品牌名,还不兴那么花里花哨。

    “林源”这两个字,很是亲切不说,还言简意赅道明了来自大山森林。

    方鸿安的意思是,除了标志和名称,再在后面写上一句:“源自高山,纯甄好蜜”。

    这样整个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包装纸。

    设计好了之后,将制作好的样本,直接交给众人看,当时众人都是一致通过的。

    而确定了样本,在方鸿安来镇里面之前,就已经把样本交给了老木匠,让他用模板雕一个模板出来。

    等这批玻璃罐子一到,就可以采购纸张印制,然后粘贴了。

    跟这位黄站长确定好玻璃罐头的数量和交货的细节。

    方鸿安又来到圩场。

    找到黄贵根和孟九香。

    他们这小店虽然不大,但作为自己第一个代销模式的试点。

    方鸿安也是给予了不少的关注。

    这距离上次供货,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他们这小门店里的蜂蜜已经是卖完了,鬼头蜂酒也已经是卖得差不多了。

    见方鸿安主动过来,是欣喜不已。

    在了解完他们的销货进度之后,方鸿安也主要告知了一下他们蜂蜜供货方式的改变。

    在得知方鸿安下次提供的不再是散装的蜂蜜,而是罐子包装好的蜂蜜之后。

    这一对夫妇先是有些惊讶,而随即在得知方鸿安的供货价只是上涨一毛钱一斤之后。

    两人脸上的笑容就更盛了。

    这虽然涨了一毛钱,但本身为他们省下了一个罐头瓶子,就相当于是省下好几分钱了。

    而且,按方鸿安说的,这到时候都是统一包装,包装还相当的精美,又跟供销社都有合作,到时候这供销社卖得都是一模样的。

    这对他们而言,简直可以说是一样喜讯。

    两人是不用多想,点着头马上就同意了。

    约定好交货的日期之后,两人照例主动把上次的货款结完了,……

    ……

    ……

    从千马坪圩场回到石湾村。

    方鸿安也受到了陈书记谈话的启发,拿出了一本笔记本和钢笔。

    在第一页上,写下“中蜂养殖实用技术手册”几个大字之后,便开始奋笔疾书了起来。

    这陈书记是建议他,到时候推广的时候,弄一个技术小册子,把一些养殖要点写进去。

    这个想法,方鸿安其实也早就计划好了。

    当时想的印一些大张的纸张用于到时候的技术推广。

    但经陈书记这么一启发,方鸿安思来想去,这都已经要写小册子了。

    何不索性就就编一本书呢。

    据方鸿安所知,眼下是有一些蜜蜂养殖的书籍,但这些书籍,一来是很不具有系统性,二来呢,很多的养殖技术也已经是过时了,大多都停留在旧时的蜂桶养殖的角度上,对于活框养殖这种现代性的养殖法,还极少有涉猎。

    一直要等到九十年代,才有关于活框养蜂推广模式的书籍问世。

    前世里,方鸿安在学习养蜂的时候,就曾经特地钻研过一些养蜂技术的书籍。

    甚至通过实践,还找出过这些书籍上的纰漏。

    这重生以来,对于这些的感悟就更深了。

    胸中,可以说是早有腹稿。

    下笔如风,不多时的功夫,方鸿安就列好了整个大纲。

    前言:蜜蜂养殖发展概述。

    ……

    ……

    ……

    总计内容也就是八章左右。

    按方鸿安所想的,尽量做到文字接地气,言简意赅,指导可操作性强。

    如果不配图的话,应该就是一本小册子,配图的话,可以编辑成一本书。

    兰文绣见方鸿安这边写得认真,趁着倒水的功夫,凑上来看了一眼,眼睛一亮的同时,就忙是悄声离开了。

    这丈夫要写书啊!

    养蜂技术方面的书。

    这肯定能行的,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兰文绣甚至觉得,以方鸿安的才华,就应该写一本这样书。

    方鸿安这边,在写完了大致的大框架之后,接着才是又是填充小框架。

    用了一晚上的时间,把整个框架打磨好。

    这接下来的内容,就不急着一下子弄出来了。

    等有空了,就慢慢的填充,然后打磨修改了。

    反正这距离开始推广,时间还有两个月,也不急于就在一时。

    写书这种事情,都是需要时间来磨的。

    定下了思路之后,方鸿安将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二号养蜂场的建设上面。

    王通和方成涛则是开始入山开始回收前一段时间放置的那些诱蜂桶。

    经过近一个月的放置,很多诱蜂桶已经是诱到蜂了。

    基本上每天回来,两人都能带回几十斤蜜脾、六到十群蜂。

    保持着这个速度。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这二号养蜂场里面,也已经有了一百二十多箱蜂。

    时间,也在一天天的翻篇中,来到了1984年的7月中旬。

    在二号养蜂场蜂箱基本开始即将满箱的同时,王通和方成涛也相继迎来了喜讯。

    前面经过几轮来回,两人的婚期也相继定了下来。

    两人选定的时间还很是凑巧,前后也就是隔了三天的时间。

    方鸿安给两人放了假,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把这人生大事操办好。

    养蜂场这边,反正也是走上了正轨,他一个人是完全顾及得过来。

    这先办酒的,是方成涛的婚事。

    然后才是王通。

    两家的这次的婚宴,都办得相当的隆重。

    而作为亲戚、兄弟、更是重要的牵线人,方鸿安也是受到了相当高规格的待遇。

    当然,也就被灌了不少的酒。

    迷迷糊糊的,一连醉了好些天。

    直到王通的“婚假”结束,一脸春风得意的来到土屋,方鸿安也才重新恢复到了工作状态。

    王通在过来的同时,还把那刚进门的妻子也领了过来。

    而听闻到信息,方成涛也是领着新婚妻子过来。

    王通的妻子名叫兰淑芳,方成涛的妻子则是叫杨丽丽。

    不仅是两人原本就认识,跟兰文绣也都小时候的玩伴。

    也知道方鸿安是他们两家的贵人,很快也就熟络了起来。

    见是这样,方鸿安也就顺便把意思说了一下。

    这他们两位作为王通和方成涛的贤内助,这养蜂场这边是肯定要过来帮忙的。

    现如今的情况的话,方鸿安是打算除了给到第三食品厂的蜂蜜是散装蜂蜜之外,其他无论是供销社、廖叁、还是像孟九香他们的代售点,那都是直接供瓶装的蜂蜜。

    而这就涉及到一个灌装的问题。

    这段时间,是准备就在二号养蜂场新建的那个摇蜜间里灌装,等后续加工厂建起来,再重新建新的灌装间。

    而这灌装的活,就准备交给兰淑芳和杨丽丽两人负责了。

    这在二号养蜂场那边,也正好是在灌装完之后,可以顺便帮着打理养蜂场,学习养蜂技术。

    一听方鸿安是这么安排的,不仅是两人很惊喜,就连王通和方成涛都有些意外。

    不过,经过方鸿安已解释,又觉得是情理之中。

    也就都欣然应许了下来。

    这时候结婚也没有度蜜月的说法,在确定好事项之后,两人也都很快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虽说是来自兰溪和杨家塘这种富庶村,但这农村,只有懒媳妇,可没有懒女儿,兰淑芳和杨丽丽也都持家勤快的女子。

    没几天的功夫,这第一批五百斤蜂蜜就已经灌装好。

    封盖、贴上标签之后,对比那供销社目前卖的瓶装蜂蜜,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这第一批蜂蜜灌装好三天后。

    供销社的货车,如期而至。

    那负责验货收货的黄站长在看到那一瓶瓶码得整齐的蜂蜜之后,是瞪得眼珠子都掉了出来。

    这一刻,他算是明白,当初方鸿安为什么要执意不提供散装蜂蜜,而坚持要灌装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标签了。

    别的不说,就这包装卖相,那简直是叫一个漂亮。

    就这往供销社那货柜上一摆,原本那些蜂蜜,谁家还会看呀。

    这卖得多了,品牌名号是一下子就打响了。

    啧啧!

    这想法,当真是妙呀!

    感叹的同时,黄站长也是相当的高兴。

    这方鸿安的蜂蜜卖得好,对他们收购站而言,那也是有诸多好处的嘛!

    最起码,这次……他这个大山窝里被人被瞧不起的收购站站长,这次可也算是有着王牌单品了。

    这年年垫底的尴尬,也是该要结束了……

    供销社的货车刚走没两天。

    紧接着,廖叁也是坐着货车上来了。

    这虽然是前面时候,给他带了讯,提前告知了蜂蜜供货方式的改变。

    但等来到石湾村,看着那一罐罐的蜂蜜。

    廖叁还是惊呆了。

    试着方鸿安一番解释,廖叁也很快像黄贵根、孟九香夫妇那样,很快点头同意了新方案。

    先前,收到方鸿安上次去县城的时候,给他的提示。

    廖叁就已经在开始着手在准备开店的事宜。

    这本来前期廖叁还有些畏畏缩缩,所以推进的进度并不快,但上次看到报纸上报道的官方给发证的事情之后。

    廖叁加快了推进速度,这门店在上个月底都已经是弄好了。

    主打以蜂蜜、鬼头蜂酒作为主要产品,兼具一些其他的山货,做成南货店的形式。

    这本来就觉得跟供销社相比,还是显得寒酸了。

    而现在,方鸿安提提供的蜂蜜,居然是如此美观。

    又还是供销社销售的同款,那档次,不是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

    廖叁是求之不得。

    至于这高一毛钱的成本,在他看来,那完全是值得的。

    由于这廖三来得急,这一批货是兰淑芳和杨丽丽是赶这一晚上都没怎么休息,才灌装出来。

    五百瓶蜂蜜一上车,这整个两个养蜂场以及土屋里积存下来的蜂蜜,也已经所剩无几了。

    只能是请了人,从兰溪村挑了五百斤过来应急。

    顺便,也运一批瓶子过去。

    这下次跟廖叁已经约好了,下批的蜂蜜和鬼头蜂酒,就直接去兰溪村运。

    等着应急的蜂蜜一到,第三食品厂的厂的货车也来了。

    这次,那为张科长还是随车来的。

    这一下车,就向方鸿安表示,这次他们厂里是希望把蜂蜜的需求量直接提高到一千斤,价格保持不变。

    他这虽然没有明说,但很显然,上次那五百斤蜂蜜应该是给他们厂子里带来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不过……

    对于这种过分的要求。

    方鸿安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这次的五百斤,是一家约好的,方鸿安也按计划准备好了。

    就是想增加也来不及了。

    不过……

    在张科长的软磨硬泡之下,方鸿安也同意,从下个月开始,逐步增加对第三食品厂场的供应。

    下个月可以供八百至一千斤,而到了金九银十这两个黄金时节,可以提供一千至一千五百斤。

    这么一说。

    那张科长才算是满意的领着这一批的蜂蜜回第三食品厂交差去了。

    就这样。

    一连忙活了好一阵。

    总算是把整个7月里的蜂蜜都交付完毕。

    紧接着,方鸿安却是领着王通,两人跑了一趟县城。

    这除了要给药材收购站那位老药材师送蜂王浆,还有几样事情要办。

    这月初的时候。

    王通大哥大嫂的糕点店已经是开张了,就是按方鸿安当初规划的那样,开在了县城一小的对面。

    门店不大,租金也不算贵。

    从王通结婚的时候,两人回家反馈的情况来看,店里头的生意相当的不错。

    一天的销售,抛去各种成本,至少能好几块钱。

    这还只是小学已经放暑假的情况,等开学之后,这利润起码可以翻上个好几倍。

    这到时候,一个月挣上五百块都不是问题。

    这让王贵和王晓洁都很是欣喜。

    王通结婚的时候,也是直接阔气的随了一份大礼。

    这次方鸿安和王通去县城,除了要去他们这门店看上一看,主要也是想看一看目前县城里开店的情况。

    这上次廖叁来的时候,在知道方鸿安他们这蜂蜜是进行罐装售卖了之后,是起了心思,想包圆了方鸿安他们这“林源蜂蜜”的零售渠道。

    想走类似后世那种总代理的路线的。

    不过,方鸿安当时就给拒绝了。

    这廖叁的胃口太大,想吃下所有的零售的货,方鸿安最终也只是答应给他薪县这种独家代理的模式。

    至于外地的代理,方鸿安想趁这次来县城看一看目前整个县城开店的情况。

    以从整天上,估算一下周边县城的情况。

    如果时机成熟,那就可以把风声放出去。

    方鸿安很自信,以现在的情况,只要风声一放出去,再加上廖叁那里的情况,这外地肯定会有人找上门来。

    而除此之外,这次来县城,方鸿安还有最后一个重要的目的。

    那就是提前看一下这人民医院附近的房子。

    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他是准备在这人民医院附近租上一个房子的。

    这现如今的人民医院,就在薪县的解放广场附近,地理位置相当的方便。

    租下房子一来可以作为仓库使用。

    这二来,也可以为接下来亲自兰文绣的生产做准备。

    到现在,妻子兰文绣怀孕已经是有六个多月了。

    肚子已经很明显的隆起来了,上次镇里卫生所的医生下村来的时候,方鸿安转成陪着去做了个简单的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胎儿的发育情况,相当良好。

    但生孩子是女人的一道生死关,这年头的医疗条件也远不及后世。

    方鸿安是打定了主意,这是要带妻子去县城的人民医院生产的。

    而按照满三十七周就足月的说法,其实到十月份的时候,就算进入预产期了。

    按这么算的话,这九月份的时候,就要住进县城里,提前备产了。

    这房子的事情,必须得提前落实了。

    否则,以现在石湾村的交通条件,万一出现点什么异常,是根本来不及。

    带着这三个目的,在去到药材收购站送完蜂王浆之后,这接下来,方鸿安和王通先是找到了王贵和王晓洁的糕点铺。

    两人赶到的时候,正是临近中午,这糕点铺是源源不断的有人买驻足购买。

    两人观察了一下,短短的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有是十位顾客。

    而看销售情况的话,最受欢迎的,正是当初他们都一直看好的蜂蜜糕。

    观察了一会之后,两人才直接走进了店铺里。

    这忙碌的夫妻俩,等到两人进了门,才看清是他们俩。

    那是又惊又喜。

    请到里屋里,等忙完饭点的这一阵。

    王晓杰兴致冲冲买菜,而王贵则跟二人主动说起了近况。

    情况跟上次说的差不多,就是让他不安的是,因为是眼红他们生意好,在旁边已经有好几家也要开类似的包子铺和小吃铺。

    其中的一家,已经是在装饰好,近期就要开门了。

    这无疑给他们夫妇来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没有生意经验的他们,这怕的就是生意会被抢了去。

    面对这种疑惑,方鸿安跟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就是只有一条——不管别人,做好自己。

    像这种学校旁边,那肯定是少不了竞争的,甚至说……现在还只是包子、小吃这些。

    等他们生意再好一点,很快连类似的糕点店也会跟上。

    这其实就是放开之后,市场化跟风的一种趋势。

    而像这种小店,应付起来,其实也只能被动的卷。

    卷口味、卷质量、卷服务……

    方鸿安说的尽力做好自己,其实也就是这个思路。

    毕竟,这个小店拥有着先行者的优势,又有蜂蜜糕这种独家的优质产品。

    只要保持自己不慌,不出昏招、不犯错误,后面的竞争者,其实很难撼动这先行建立起来的优势。

    王贵这边,在听完方鸿安的这些分析之后,也是瞬间有了底气。

    这眼下,对于方鸿安,他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服那么简单,简直是有些膜拜了!

    在小店里吃完午饭。

    小憩一会之后,方鸿安领着王通开始“扫”街。

    沿着薪县几条主要的道路,都扫视了一遍,通过观察,算是对整个薪县目前的开店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跟预想中的也差不多,相较于上一次来,很多临街的门脸,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

    有的已经开门做买卖,有的则在准备待开的状态……

    当然,门店率较之后面,其实也还是很低,但这趋势也已经是相当明显了。

    转到快夜幕的时候,两人在解放广场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麻子脸。

    是一家唤作三麻子百货的店铺。

    店铺相较于王贵他们他那小门脸,算是大的了。

    门店的大门,往里开到了底,货品的陈列,直接就搭了一个木架子,直接放到了大门门槛外。

    这其中最惹眼的位置,放着的正是那一罐罐排列整齐的林源蜂蜜。

    用这一罐罐的蜂蜜直接做了一个堆头。

    而在堆头的下方,还放了一块小木板。

    木板上贴了红纸,写上了几个惹眼的打字。

    “正宗林源蜂蜜、价忧好吃营养高!”

    在旁边,还放了一个大玻璃缸。

    缸里则是泡着鬼头蜂的鬼头蜂酒。

    此时。

    门店里的廖叁,正拿着一罐子蜂蜜跟一个带着眼镜的妇女介绍,他继续发挥着那滑溜的嘴皮子优势:“妹子!你瞧好好了,我这蜂蜜,可是正宗的林源蜂蜜,林源蜂蜜知道吗?可是上过《潇南日报》!”

    说话间,他顺手往身边的墙上指了一指。

    那墙上,正是贴着一张当初报道方鸿安他们事迹的《潇南日报》。

    那戴眼镜的女士看得一脸,露出惊讶的神情。

    而廖叁顺势是再次用热情的声音道:“现在这蜂蜜卖得可好了,就连供销社现在卖的都是这款蜂蜜,我这价格跟供销社一样,还不需要糖票!你上哪找去!

    我可是说好了,我现在整个就这架子上这么多了,卖完这个月就没有了,伱到时候想买都不一定找得到……”

    廖叁这一通介绍,那戴眼镜的女士被他说得也是立即动心了起来。

    一股脑就直接买了三瓶走。

    廖叁这笑眯眯的送走了那戴眼镜的女士,余光感觉到方鸿安他们靠近,抬起头正准备招呼,就看清了来人是方鸿安和王通。

    那赶紧是迎了出来,热情的把方鸿安和王通迎了进去。

    这进门,才发现里屋还有一个长发的女子正在收拾东西。

    见着廖叁这么热情的迎人进来,正有些好奇呢,廖叁已经是挥着手打呼道:“去!去!去!娟子,快给倒茶去!顺便去多买几个菜,把你最好的手艺拿出来,这可是我老跟你说的,我的人生贵人!”

    那女子初时还有些讶异,待听到廖叁说贵客之后,马上是反应过来,指着方鸿安二人,脱口而出:“石湾村?”

    说完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说漏嘴了,赶紧是低下头,进屋子里去忙碌去了。

    “嘿嘿!”

    见方鸿安和王通都有些惊讶。

    廖叁哈哈一笑,顺势也是解释了起来:“刚讨的婆娘!就月初的时候办的酒,小家子里面出来的,没见过世面,你们不要见怪呀!”

    他说到这个,看着方鸿安的眼神,不由得是又是多了一份感激。

    他先前的时候,家里困难,相亲了好几个女的都被嫌弃被份工作。

    后面被逼迫得做了鬼耗子,虽说能赚得到一些钱了,但又被嫌弃不是个正经的工作,也还是没人看得上他。

    知道碰到方鸿安他们才迎来了转机。

    从开始卖蜂蜜赚到钱之后,很多人对他的看法,那都是大为改观。

    而到上个月,听从方鸿安的建议,不做鬼市、不在做鬼耗子,改为开门店之后,转头的第一次相亲,就立即成功了。

    取到了一个比他小五岁的妻子。

    虽然家里条件很是一般,但年轻呀,长相也是如花似玉,经过打探着也相当勤快能干。

    定下来之后,没多久就办了酒。

    他这个被人嫌弃了不知道多少回的廖三麻子,终于也算是完成了人生大事。

    高兴地他那位在他哥哥家里的老母亲,都给抹了眼泪。

    而因为这一切,毫无因为的也让他对方鸿安更是感激了。

    听着方鸿安这么介绍完,方鸿安也是为这货高兴。

    本来是不准备在这里吃晚饭的,这廖叁是硬说当初办得急,没法子请方鸿安他们喝喜酒,这餐酒是一定要补上。

    拗不过这廖叁,两人就只能留下来。

    反正,这下午的“扫”街的任务,也基本是完成了。

    这酒要喝,看了一眼廖叁这门店里的陈列之后,方鸿安便也索性送一份大礼给他们。

    根据前世帮人家看店,学到的一些陈列技巧,帮着优化了一下陈列。

    尤其是是那门口的木板架子,虽然廖叁也也做了堆头,但这种堆头看上去还是太平平无奇了。

    方鸿安直接给他设计了一下,做了一个金字塔状的造型堆头。

    顺便,那小木板上的红纸广告语,也在下面直接加了一句:“供销社同款,畅销第一!”

    还几个字一些,往那金字塔的堆头下面一放。

    廖叁是直接看呆了眼。

    他那刚买菜回来的媳妇,也不由得捂住了嘴。

    晚饭准备得很是丰盛。

    廖叁也直接整出来两瓶茅台,夫妇俩陪着方鸿安和王通频频举杯,是差点把两瓶酒都给喝完。

    晚上方鸿安和王通是去到廖叁位于东门井那屋子里凑合了一晚。

    等早上廖叁的妻子过来送早餐开门的时候,两人才睡醒来。

    一问廖叁那媳妇才知道,廖叁是已经帮他们去人民医院那边打探房子去了。

    方鸿安也才想起来,昨晚喝酒的时候,似乎是对着廖叁提了一嘴这找房子的事情来着。

    没想到这货是这么上心,连店铺都不开,先要帮他们找房子才。

    见是这样,方鸿安索性就决定偷个闲,等廖叁带消息回来。

    这毕竟,人家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

    在这关系网也多,打探起来也是要更方便。

    吃过早餐,左右也是无事,想起来那老裁缝就在旁边。

    现如今那挖鬼头蜂的防蜂服,兰溪村兰建军他们也一直想做两三件。

    方鸿安和王通就准备动身去找一找那老裁缝。

    当时就给说好了,以后应该是还会继续找他做这种防蜂衣的。

    这眼下虽然方鸿安和王通手上是没有趁手的材料,但那时候老裁缝也说了,他也会帮忙打探这种合适的材料的。

    这过去了这么久了,正好是可以过去看看。

    给老裁缝带了两瓶子蜂蜜,又装了两斤鬼头蜂酒。

    等赶到老裁缝那屋子里的时候,正是在家。

    见着方鸿安他们二人,老裁缝还是第一眼就认了出来。

    等方鸿安他们把目的一说,老裁缝也是赶紧找了几块巴掌大小的材料出来给方鸿安他们看。

    这几块材料,方鸿安接在手里,就是一喜。

    都是质地紧密且厚实的牛津布料。

    用来做防蜂衣最是合适不过。

    问了老裁缝,得知他是拖外地的朋友找到的材料之后,方鸿安直接一口气下了十件防蜂衣的订单。

    这大山里,鬼头蜂还多着。

    鬼头蜂酒,那将来也是加工厂的主要产品之一,这优势必须保持下来。

    甚至……

    方鸿安如果有足够的防蜂衣的话,在方鸿安看来,都已经可以规划鬼头蜂养殖的事情。

    毕竟,要单论养殖效益的话,这鬼头蜂养殖那可丝毫不比蜜蜂养殖差。

    而且,相较于蜜蜂养殖。

    这鬼头蜂养殖,更是一条独一无二,人家很难去模仿。

    不过,这种蜂的养殖,那也不是想干就能干的。

    选址、防护、安全性……

    都是要仔细考究的事情。

    但起码,有了这些防蜂衣,是已经算是解决掉一个大的前提了。

    付了一部分定金,约好了好货的时间,方鸿安和王通离开了东门井,直接往廖叁那百货店去了。

    等两人到店,百货店的生意,明显比昨天更好。

    很多人都是被门口那独特堆头和那句广告语给吸引进来的。

    因为廖叁还没回来,廖叁媳妇一个人都有些忙活不过来。

    见状,方鸿安也就索性帮忙当起了售货员。

    有前世的推销经验,在加上方鸿安储备的蜂蜜知识,那是比廖叁要深厚多了。

    这几下的功夫,方鸿安就帮着销出去了十多瓶蜂蜜。

    再一次看呆了一边的廖叁媳妇。

    等廖叁回来的时候,方鸿安这边已经退出去二十多瓶蜂蜜了。

    廖叁知道这个消息,也是直接合不拢了嘴巴。

    一阵子感叹之后,也为方鸿安带来了好消息。

    这租房的事情,他已经打探到了两处地方,都比较符合方鸿安的要求。

    价格也帮着问过了。

    吃过午饭就可以带着方鸿安去看房。

    本章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