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青春流年 >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

    时间在流逝,一切都发生了巨变,我想找寻巨变中的不变。

    啥歪歪还是记忆中的味道,那新颍的乳酸菌直刺人的舌尖,新鲜而不腻,喝得口齿生香。

    小时爸妈很少买零食,眼馋别人吃的。

    只有在不同的时节,大山会奉献出不同的野果子。

    春天的时候,可以去山上采茶桃和茶耳。

    茶桃在还未蜕皮前是青红色的。长大些的时候就把外面一层皮褪去,露出里面的白。

    很远就能看见它在枝头,我们常常叫它“大吊白”。

    从枝头摘得的茶桃一定要仔细观察,千万不要闭着眼睛吃。

    把整个桃子剥开看看,有的里面会有小蜈蚣的。

    如果一不小心,吃了半条,哈哈,想想那个酸爽,恐怕得回味许久吧!

    茶耳则是茶树叶的异生体,书上说它“是一种由细丽外担菌引发的植物病状,具体表现为茶树的叶片肿大畸形。”这种厚厚的叶片吃起来脆脆的。

    即使是成熟的茶桃也有略微的涩味,但不影响我们去吃。

    和茶桃前后的还有野草莓,我们俗称它为“泡”(读第一声)。

    泡红红的,一颗上面是有许多细小的小颗粒组成。

    成熟的泡会散发出甜美的香气,吃在嘴里酸酸甜甜。

    我们常常在野外采摘它,一般不会带着个篮子什么的,用一个类似虎尾草的植物,在尾端上打一个结。

    然后一边采摘一边往上串,不多会儿就有了小串小串的冰糖草莓了。

    到了夏天,山上还有野杨桃,地边还有麦黄泡。最多的还是“乌牙泡。”

    有一块地边长满了一侧,大约有十几米的样子。

    小学时同学来我家玩,家里实在没什么好吃的。

    老妈又在地里去了,最后我就带她们来到泡园,这里是野生的就可以敞开了吃。

    我们站在地边一边说着玩笑,一边用手在那刺条上摘着往那个嘴巴里塞。

    这种泡基本上没有酸的味道,熟了的有些像桑葚的颜色,没有成熟的是红色的。

    吃呀吃,往前走呀走,嘴巴都变了色。

    不是重毒了哦,只是这个泡留下的颜色,嘴巴乌紫乌紫的。

    你看着她的嘴在那里笑,她看着你的嘴也笑个不停。

    直到夕阳留下最后一丝余晖我们才从山上下去。

    家里有一点好吃的老妈就藏起来,一点点地拿出来给我们吃。

    这些吃食大多是老妈帮别人插秧,种花生人家给的。

    记忆中的喔哈哈和啥歪歪就是这么来的,当时的啥歪歪的外包装的小瓶做成各种形状的,配合着那动漫的大眼睛非常可爱。

    喝完了奶那个小瓶子也成了宝贝,时不时要拿出来舔一舔,回味着那个味道。

    学校的小卖部卖的是一毛钱的辣皮,可好吃了。

    可我们基本上是没有零花钱的。

    除了采茶的季节自己每天放学回来到地里采茶叶去卖挣得一点钱,这些钱整块的交给家长几毛的钱自己拿着。

    假期在山上采野药晒干了拿去卖,能换得一个大头雪糕或是六个小矮人的棒冰的快乐。

    记忆中能喝上啥歪歪的次数屈指可数,那味道在记忆中经久不散。

    老妈这么多年来都是在外面打工基本没有参与到我的生日中来,爸爸每年的生日就是早上煮几个水煮蛋。

    说是一定要吃的,滚灾气的。

    像什么生日蛋糕之类的太过华贵的东西从来都没有过。

    只在大学时,我的生日上才出现了蛋糕这稀罕物。

    每天麻木地干活,在吃饭时喝一瓶啥歪歪,感觉真是好极了。

    老妈在这里干了差不多二十年了,身体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下早有些吃不消,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

    光我去这几个月就频频去医院看病,血压高,还有其他的说不出的疾病。

    没几天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眼睛凹进去了。

    我让她回家,她说等我考完试再说。

    白夜班轮着轮着,不知不觉就干了几个月了。

    期间我给在校二战的同学联系过看看能不能把房子租好。

    恰巧她租的是她们老师的房子,老师以前的员工房,有些老旧了。

    只是在学校里面比较安全。

    我比较相信她们就决定回去时去看一下,第二年她们的战绩出来了,有些过了目标院校的初试。

    可只能调剂到自己不很感兴趣的专业,所以选择了放弃。

    同为考试的人我太明白中间的不易了,也劝过她,要是能读就去呗!

    毕竟我们又花了一年时间,何况你所说的喜欢可能并不准确,另一个专业去学一学,不一定就那么讨厌吧!

    何况都是文学类的,可能只是测重不同。

    可她还是决定放弃了,有一些同学同意调剂。

    毕竟前期投入了那么多,虽不说一定到达目标,退而求其次也不防是一个选择。

    可我只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讲的,从骨子里来说我们是一类人,都是如此的执著。

    通过上年当炮灰的经验,露同学劝我保守一点今年务求稳,根据自己擅长的重新择校。

    毕竟那个学校太难考了,她即使读研了看了那个学校的往年真题,就是她现在去考也没把握。

    可自己当时真的太过于执着了,非此不可。

    还信誓旦旦地说着什么:“我就是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不知是谁给我的勇气让我这么说。

    是谁?

    请站出来。

    但即使现在的我再回去,我依然如此。这臭脾气真是没救了。

    总结了自己惨败的教训,今年的复习我把网撒得更大了。

    自己也有钱买一些比较重要的辅导班的资料了。

    只限于资料,想报班的话又是八九千上万不等。

    那些资料并不单独卖,备考之初只能在网上看看能不能买到二手的。

    最终还是买了个二手的。

    那些只适用于当年,我空了一年来挣钱,自己原本就不怎么样的英语单词真得都忘得差不多了,从上年起学校出题的书目又增加了。

    专业课几本书里就出一题还是大综合的。

    有的题根本都找不到影,记得当年出了一个红楼梦的题目。

    大意是为啥叫林黛玉为林姑娘而不叫薛宝钗薛姑娘。

    我自己结合宝黛爱情答了一条,结合背景文化又答了一条。

    可即使自己凑出的这两条也没有足够充分的论据去论证,还是有些空的。

    往年看见出了版本的问题,人物形象等的问题,现在出的得专门去研究下相关课题,或者听听专业老师讲的。

    可这两种我都达不到。

    当时备考时也学了参考资料上的学习方法,串线索。

    而不是像当年那样傻傻抄书,索引的学习方法对于答题确实有效果。

    可是这只是个大框,中间的具体内容还是要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去展开论述的,老师也不傻,看你答题就知道平时又没有看书,了解到何种水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