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诸史本纪 > 第二十六章 戚继光

第二十六章 戚继光

    话说山东蓬莱在古代被称为登州,与泉州、扬州、明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通商口岸,也是一处重要的海防军事基地,城中设有总督备倭都司,一代名将戚继光就出生在这里。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十分喜欢读书,通晓儒学史记。17岁那年,戚继光世袭了祖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任职两年后,戚继光进京参加了武举考试。当时山东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于是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倭寇的意思就是指日本人的侵袭,许多倭寇都是在日本国内战败的落魄武士,他们据山为贼,出海为道。由于倭寇主要以劫掠为主,再加上洋流、季风等原因,所以倭寇流窜的地方多为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后来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内战频发,每个日本大名都需要用钱,就派军队来到明朝的沿海地区抢钱,因军队人数有限,他们又雇用了许多日本浪人充当炮灰,于是就形成了海盗、武士和浪人组成的武装侵略集团,就是我们所称的倭寇。

    1551年,明朝重开市舶司,但倭寇的大规模掠夺却日益严重,海商王直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虎作伥,与倭寇合伙做起了掠夺的无本生意。两年后,26岁的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推荐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5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而王直在舟山立港的海盗巢穴被俞大猷所迫,只能窜逃日本,将大本营设立在了日本长崎。两年后,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担任参将一职,负责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嘉靖中后期,由于海防观念淡薄,导致战船所剩无几,卫锁军队缺额半数以上,士兵老少掺杂,且缺乏军事训练,还成为各级军官压榨的对象,这让倭寇入侵就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深入内地烧杀抢掠,数百里内人皆窜亡。就在戚继光刚刚上任后,王直余党作乱于岑港,四处劫掠粮草,构筑营寨,叫嚣着要为王直报仇。于是,戚继光抗倭生涯中的重要战役岑港之战爆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岑港易守难攻,倭寇依托险要地形与明朝军队纠缠长达数月,沿海州县也烽烟四起,戚继光等将领疲于奔命,久攻不下的他等到了来自京城一封诏书,剥夺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职位,限期一月内荡平倭寇。明军不得不改变打法,士兵们无论白天黑夜,不间断地擂鼓佯攻,时间一长,倭寇也疲惫不堪,锐气尽失,内部也产生了猜忌。戚继光趁机强攻岑港,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仍有一部分倭寇乘船从海陆溃逃,直奔福建而去,最终以明军伤亡3000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就有部分倭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也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绩。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就在朝廷有人以通倭的嫌疑准备弹劾戚继光时,戚继光却因平定了王直的功劳而复官。戚继光认识到,要想将倭寇彻底赶出明朝,就必须全歼或者重创他们。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零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在义乌募兵之后,日本便爆发了织田氏和金川氏的总决战,战败的武士和浪人大量涌入明朝,造成了倭寇的泛滥。值此海疆危难之际,戚继光根据闽浙沿海一带山岭沼泽密布,倭寇作战能力极强,又擅长伏击的特点,在一场士兵厮斗中突发灵感,创造出了专门用来克制倭寇的阵法,因此阵左右对称,故名鸳鸯阵。鸳鸯阵改变了以往军阵大兵团作战的传统,设立了11人的作战小队,这也被人称为最早期的特种部队。最前方为队长,或持战旗,或持长枪,他的身后有左右两队,最前方是盾牌手,盾牌也分为长牌和藤牌。鸳鸯阵的狼筅则是用竹子制成,能化解倭刀劈砍的力量,遮挡倭寇视线。身强力壮的狼筅手还可以转动枪柄,用横枝锁住或扫落倭寇的兵器,让阵中的队友可以乘势出击。在狼筅手的身后,则是杀伤倭寇长枪手,由于狼筅的阻拦,阵法的精妙,倭寇无法逼近长枪手,但长枪手却可以从横枝的缝隙中挺枪刺杀,队伍中最后跟进的是手持镗钯的士兵,刃分三叉,可以挡隔敌人兵器,也可以直接杀敌。鸳鸯阵的成功就在于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几乎没有什么破绽。嘉靖年间,中外火器结合发展,戚继光则认为鸟铳可排第一,于是鸳鸯阵也可以随时转化成火器队形,长枪手换成鸟铳手,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1561年,倭寇率2万余人、50余艘战船进犯浙江,一股3000人的倭寇沿途烧杀抢掠,直扑台州。戚继光率领1500戚家军,一夜急行军110里,赶至台州,与倭寇于花街相遇。花街之战让戚继光排练已久的鸳鸯镇大显身手。最终戚家军大获全胜,全歼来犯的倭寇,斩敌308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随后,戚家军在上峰岭之战斩敌344人,戚家军阵亡三人,长沙之战擒获斩敌56人,戚家军无一伤亡。历史上把这几场连胜称为台州大捷。戚继光带领着他的军队勇往直前,令肆虐浙江沿海的倭寇们闻风丧胆,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创造了敌我伤亡比例1000:1的骄人战绩。

    一年后,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其他地方的倭寇,先后攻陷多地,因为倭寇声势浩大,当地的官军不敢进攻,于是朝廷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倭寇,斩首2200余级。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60余营,斩首无数。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戚继光回到浙江后,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又趁机攻陷了兴化城。

    1563年,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作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之后率兵追击,又斩杀三千余人。戚继光也因多次战功而代替俞大猷成为总兵。1567年,朝廷决定任命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神机营是明成祖朱棣专门成立的配备火器的部队。戚继光在战斗中发现,鸟铳虽然精准,但是杀伤力太弱,而佛朗机虽然杀伤力大,但是非常笨重。于是戚继光便发明创造了虎蹲炮,它比鸟铳的杀伤力大,比佛朗机更便于携带,因其射击时的样子形似猛虎蹲坐,故得名虎蹲炮。虎蹲炮在设计中弥补了许多。火器的缺点相比同时期欧洲的迫击炮要先进许多,可以说那时候国产火器的水平遥遥领先全世界。

    明穆宗又让戚继光训练冀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1573年,北蛮小王子与董忽力谋划进犯,向明朝廷索要赏赐,遭到拒绝,于是二人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继光得知率帅率兵前往平乱,差点活捉董忽力。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无法攻入,于是转而攻击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戚继光也因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但随着朝廷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三年后,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时年61岁。

    评曰:戚继光治军有度,赏罚严明,数歼倭寇,斩首无算,更定武备,以智破敌,时人皆谓之名将。从军四十余年,大小百战,往往克捷,然内阁任将,内外相及,若朝臣失势,外臣亦遭清理,可见明任将之法多有瑕疵。虽戚继光用兵如神,威名远闻,乃张居正死,亦连坐罢黜,晚年尤贫病交加,无资求医,斯一时名将,不免使人歔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