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话说西汉 > 别把情谊太当回事

别把情谊太当回事

    就在楚军内部出了问题的时候,巨鹿城内赵王歇和张耳的境遇可是越来越不妙了。

    此时包围巨鹿城的是秦朝大将王离,他所率的二十万人马是秦朝的正规军团之一,也是秦末唯一参加了平定起义的秦朝正规军团,这支军团曾经随蒙恬北击匈奴,在与游牧民族的较量中屡屡获胜,蒙恬蒙冤被杀后,王离接管了这支军团,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他身上有祖辈王翦,王贲遗传下来的武将血统,所以打起仗来也有声有色的,

    王离军团已经连续攻击巨鹿城很长时间了,每次攻击都差那么一点就要攻破城池了,可最后又如潮水般的退了回来。王离心里很郁闷,在这里牵连日久,二十万大军每天都得消耗钱粮无数,朝廷已经下过几次限期破城的御旨了,可目前没有任何进展。

    而城内的守方张耳也像城外的攻方选手那样,心情也是相当焦虑,他本来寄希望于秦军久攻不破,粮草供应困难,自动退却,可他实在没有料到,王离在即将断炊的时候,大魔头章邯仅用一招便解决了王离的问题,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原来是这样的:从地理上来说巨鹿城距离黄河不是很远,而且那时的黄河可不像今天的黄河那样是黄泥汤,而是碧波荡漾,水势很大。这恰恰被章邯合理运用了,因为章邯早已经预料到巨鹿之战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所以在巨鹿之战进入拉锯阶段的时候,他就在认真的考虑为王离输送粮草的事情,在那个年代能省时省力运送粮草的方式无疑就是漕运了,于是章邯专门从黄河渡口挖了一条直达巨鹿城的水道,这样,从关中起运的粮草经过黄河就一路到了王离的答应,断粮的危机被章邯化解了。

    有了粮食,王离大军的军心是稳了,可城内的张耳却不开心了起来,因为巨鹿城虽然还有余粮,但是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啊!现在王离得到补充,巨鹿城的危机何时才能解除,张耳很是忧虑,

    无计可施之下,张耳不得再次拉下脸来,派与陈餘关系密切的张黡(yan)和陈泽突出重围,给陈餘带去自己的口信。

    口信的内容是这样的:“陈餘兄弟,你我结识多年,我们之间有过命的交情,眼下,大王与为兄有倾覆之祸,你却三番四次的拒绝派兵救援,难道你忘记我们金兰结义之时,发下的誓愿,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了吗?”你前次回复我的信,我已收到,虽然你来救援生死难测,但是起码有一线生机啊!如果你再不来,我们可真的要完了。

    收到两位好友张黡和陈泽捎来的张耳口信,陈餘心里也是很不好受,毕竟是生死之交,话说到这份上,自己的脸也没处搁了。但是情义归情义,陈餘还是觉得去救援不合适,他对两位好友说:“我和张耳的情义身后,当年结拜时说过的话,我一天也不敢忘记,即使让我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张耳兄,我也在所不惜。可请两位想一想,王离手下二十万围城,我陈餘却这点人马,自保尚难,何谈相救呢,我也不是怕死,而是想保留一点将来为大王和张耳报仇的希望,现在这个局势,张耳一味让我援助,这跟肉包子打狗有什么区别呢?”

    张耳请求陈餘援助很对此,陈餘几乎都用类似的理由拒绝,他两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两人性格相当的轴,一个坚持求援,一个坚持不救,都是死心眼子。从张耳角度看:“他是想赌一把,让陈餘率领他的几万人马攻击王离,他从城内里应外合,没准就解了巨鹿之围,。”再说,他就要死了,也不管成与不成,只要是办法,不行也得试试,你陈餘的生与死,我也顾不得了。

    从陈餘这方面来看,陈餘肯定觉察到张耳拉他陪葬的险恶用心,知道他已经黔驴技穷,没有任何自救的办法了,陈餘很讨厌张耳成天拿兄弟之情来说事,用当年结拜誓言来逼自己就范,可是自己就是不上当,说点官面的话来当托词。

    三人详谈了很久,架不住张黡,陈泽的一再求情,陈餘无可奈何答应出五千人马,只要这五千人马能冲进去,自己随后就到。

    与陈餘相比,张,陈二人还是很讲义气的,二话不说,带着求来的五千人马就杀了会去,可是五千想破二十万,谈何容易呢!这点人马还不够秦军龇牙缝,转瞬之间,就被吞了下去。陈餘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收到消息的时候,他连眼都没抬一下。

    看了这个结果,我们做为看客,突然觉得陈餘的不出击决定好像很对。死了五千人,陈餘也不是一点不心疼,但是为了应付兄弟情,只能这么做了。其实他心里有自己的计划,只是时机还未到,说出来他的把兄弟还是不会理解的。那他的计划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他是在等,等诸侯国的援军,只是求援信发出去很久了,人还没有来,但是陈餘坚信他们一定会来的。到那时候,大家抱成团一起上,胜算会很大,不像现在只有自己去,没救成人,自己还会折里面。那就得不偿失了。

    果然事情的发展如陈餘所想,燕,齐,楚的援军终于陆续赶到了。

    齐国田荣本来因为田角,田间的事,很气恼赵国,不打算出兵的。谁知他手下的一个叫田都的大将,没有汇报,无组织无纪律,自率本部一万人马,就来到了赵国。

    燕国则是派了大将臧荼统领援军南下,此时燕国的国君曾经是武臣的部下,名字叫韩广,他之所以来救援,不是他燕国多么牛逼,而是因为燕赵两国时近邻,唇亡齿寒的道理燕王还是懂得,赵国一灭,他燕国将直面秦军的兵峰。

    援兵虽然都来了,但是,谁也不敢挑头,都向陈餘学习,做个乌龟,缩起了头。最富戏剧性的是,张耳的儿子张敖也东拼西凑整了万把人来救他的爸爸,可是到了巨鹿附近,张傲也停了下来,止步不前,看着他亲爹在那里被秦军蹂躏,就是不敢出手相救。就这样,各路援军,你看我,我看你,都希望别人先上,去试试火,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是干还是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