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还源 > 第九章 学习不是只在学校里才需要做的事

第九章 学习不是只在学校里才需要做的事

    “叹气做什么?你说的事儿看起来是个问题,其实都是你内心的变现。不过是你现在生育不顺,又不愿找份收入远低于上份薪水的工作的借口。枉你还看了那么多佛法类的书,你却只把它们看成是心灵鸡汤啊。你没看书上写“心生则种种法生”。你说的这些从本质上说根本不存在,全是你心的妄想。”

    宋远打起精神:“哦?怎么说?”

    “一切的人,地,事,物,时都是缘起性空的。比如一个人,在这个人的父母生下他之前,有这个人吗?在这个人死后,还有这个人存在吗?即使去观察一个人,他也不过是毛发,皮肤,脂肪,内脏,筋肉血管,大小便组成。大小便在成为大小便之前是食物,食物之前是一颗种子,加上空气,水,阳光。所以,如果你向前推,根本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你的现在正使用的肉身存在,也就没有你的存在了。连你都不过是空气,阳光,水分,风的组成,更何况你的心,再进一步,更何况你心中的所谓担忧,难过,害怕等情绪?”

    “小武,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也都了解,可是我的心中就是忍不住感到压抑,痛苦。”

    小武拍拍宋远的肩膀:“远哥。这是这个世上所有众生的共业,不止你一个人在痛苦。生、老、病、死、父母生病,亲人离去,人生落入低谷,被人嘲笑,每个人心中都有各式各样不同程度的不安。因为我们可以仰仗的东西,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这世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已经发生的事,永不能重来;当下发生的事,我们什么也留不住;未来发生的事永远都遥不可及。你以为你比别人痛苦,是因为你比别人更敏感,也因为你比别人的情执,我见都更深。别人的痛苦,你是没法看到的,至少不能感同身受。可是你自己的痛苦,你随时都可以把他从自己的心识中翻出来,一再品尝。”

    说到这里,小武郑重的望着宋远:“还记得佛陀成道后说的第一句话吗?他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如果你不能放下心中的妄想,执着,保持净念相继,任你躲到荒山野岭,洞天福地,也一样会闷闷不乐,每日被烦恼搅扰,不得安宁的。”

    “那你说现在我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远哥。发愿!”小武笑笑,“之前我说不上学,是给你开玩笑的。学习不是只在学校里才需要做的事。我每天都坚持学习,没去学校,只不过学校的知识和教学进度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我在家里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外,自己还会学习更高年级的课程。包括四书五经等经典,在我这个年纪,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失掉了学习的因缘,再想学习,就需要自己主动创造因缘,要花费的功夫就大的多了。”

    小武拿起一杯水,连灌几口:“我刚刚从学校回家,也控制不了自己。我爷爷告诉我要发愿。不是为了自己享乐发愿,只你要发解脱的正愿,古圣先贤都会加持你的。”

    “你发的什么愿小武?能不能说来听听?”

    “很简单,我发愿让自己头脑聪明,身心健康,不接触邪门歪道的东西,读书学习不需花多少时间,毫不费力也能考不错的成绩。发愿自己顺利找份薪水高的工作。在40岁以前给家人和自己都存下足够使用的钱,从此再不工作。发愿让自己今生早日悟道并顺利了生脱死。如有弘法机会,自己一定义不容辞去作。总之,你想要什么就发什么愿,只要合理正当,诚心诚意,一定会如愿的。”

    “发愿?发愿?”嘴里念着这两个字,宋远一片迷茫且一片憋闷的心中,像是有一道太阳光冲破乌云,让他重新找到了继续前进的路。

    “你怎么什么都懂,才刚刚十八岁,怎么这么有智慧?”

    小武得意的笑道:“发愿,远哥,发愿。不是刚刚告诉你了?有什么不知道的,有什么想知道的,有什么愿望的,都可以发愿。向父母也好,向灶君爷也好,向佛菩萨也好。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埋在心里。那样时间久了,你就会淡望并忽略掉它。那样你的愿望永远也实不了。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时时记得多发愿,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过一段时间,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愿望会渐渐启动。每一个愿望都会心想事成的。”

    小武又提醒道:“等你有一天顺风顺水,生活再一次步入精彩后,千万不要忘了修行。否则,你的人生就本末倒置了。”

    宋远道:“谢谢你小武兄弟。但我还有一个疑问,前几天你弄那个挑战答题,你说你的题,狮子,蚂蚁,枣树都们都会答,那是什么意思呢?”

    小武鄙夷道:“让你不要在这些意识心的比量境界里打转,看来怎么说都不会听的。那个问题是现量境界的问题,你用比量回答,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宋远讪讪道:“什么是比量境界和现量境界?”

    小武置若惘闻,他从凉开水壶中给宋远倒满一杯水,放了一勺白糖,搅拌后递给宋远道:“远哥,喝水。”

    宋远接过后喝了半杯,把水杯放在桌上,继续等着小武回答。

    小武懒懒道:“水甜不甜?”

    “甜得很。”

    “有多甜?”

    “这,反正很甜。”

    小武道:“你喝水的时候,那个糖化的程度,你的味觉细胞的状态,那个水的冷热程度,所有相关的因素,在我们这个时空里,只有在你喝水的那一刹那呈现一次,下一刹那,所有的一切都不再相同。你在喝时有多甜,那时只有你能现量的觉知,另外一个人没法完现你那时对有多甜的现量觉知,且你自己以后也没办法,再次重现那一刹那的觉知。那个转瞬即逝,无法重现,无法描述的一刹那的觉知,就是现量。而之后,再用各种语言描述那个瞬间的体验,也只能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了。这就是现量和比量。”

    宋远悟然大悟:“难道佛法就是让我们通过修行,一直处在现量状态,面对那转瞬即逝的事实?”

    小武不置可否:“你说呢?远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