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隋卢英雄传 > 第二十章:三杆马槊一张弓

第二十章:三杆马槊一张弓

    三人拜别张须陀,刚刚出了营帐,猛不防旁边一人窜了出来,拦住了三人去路,却是罗士信安排完军务,又转了回来。

    “程三郎,我等你半天了。”罗士信压低声音,怕被大帐里的张须陀听到,“走,去校场比试比试。”说完扯起程咬金的胳膊就要走。

    程咬金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地,怎么就要校场比武了。

    “听说你一杆马槊打遍济北无敌手,那是你没遇到我和秦三哥。”罗士信力气大,不由分说,拉扯着程咬金就往校场方向走去。

    秦叔宝见状忙拦下罗士信。其实这种事情,秦叔宝早已见怪不怪了,但在帅帐门口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他抬手指了指大帐,对罗士信一瞪眼,罗士信会意,讪笑着放开了手,小声说道:“走,走,换个地方说话。”

    话说这位罗士信,小小年纪,无亲无故,唯一的爱好,就一个武字,遇到身手不错的,如果不能与对方比个高下,那比打他一顿军棍还难受。

    罗士信虽身材不高,但力大无穷,各种重兵器,什么铁殳(狼牙棒)大斧,鞭锏重剑,都能耍两下子,尤其擅长马槊。

    早上拦下程咬金,见他赶路也随身带了杆马槊,罗士信就留上心了,只是时机不对,所以只留下了一句“有机会较量一下”。

    刚才接了大帅军令,罗士信回营三言两语安排完军务,又把各种庶务交给副手,便一刻不停赶回了中军大帐,生怕程咬金已经办完事情离营。

    到了大帐门口,正好见牛进达和贺若默默在那嘀嘀咕咕,罗士信一看人没走,便不着急了,大帐也不进了,拉过两人,一边聊天一边等待。

    贺若默默口舌便给,又是好动到猫狗都嫌的年龄,见两人都来打探程咬金的底细,这一个人也是说,两个人也是讲,便一五一十将程咬金的底细交代了个七七八八,顺便还炫耀了一下自己在贼营中的惊险经历,完全忘记了父亲贺若怀亮给他起名默默的苦心。

    贺若默默讲得起劲,正在给两人解释什么是“含酥脔”,旁边程咬金三人一起出了大帐,听得正起劲的罗士信,一边侧头叮嘱贺若默默“回头再讲,回头再讲”,一边赶紧上前拦下了三人。

    秦叔宝和罗士信都是历城本地人,又同为越骑校尉,各领一支两千人的马军,加之秦叔宝平日里为人义气,对罗士信多有关照,所以罗士信视张须陀如父,当秦叔宝为兄。见秦叔宝瞪眼,罗士信赶紧松了手。

    秦叔宝一边带众人向外走,一边向贾闰甫介绍道:“这是罗士信,别看他只有十五岁,但每阵登先,勇武不在我之下。”

    然后又对罗士信说:“士信,过来拜见贾闰甫贾大哥,年后贾大哥的父亲就会来担任我军副帅。”

    罗士信不情不愿上前与贾闰甫草草见礼,然后又去拉住程咬金,生怕他跑了。

    程咬金也是个好武之人,这些年没少和人在马上争个高下,小兄弟牛进达就是这么认识的,但此次他身负求援重任,罗士信又是明日援军的先锋,所以他打定主意,绝不节外生枝。

    秦叔宝也在旁边对程咬金解释,“士信为人鲁直,你别在意,他这人最是喜欢武艺,加上力大无穷,在战场上勇过贲育。”

    程咬金原本已经要开口婉拒比武,不想听了秦叔宝最后一句话,什么?勇过贲育?他改主意了,“大家都是好武之人,今日,程某便见识一下罗将军的武艺。”

    程咬金为啥对这句话这么敏感呢,因为这涉及到了他的老祖宗程昱程仲德。

    当年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曹操大军皆集于前线,只给程昱留了很少的兵力守卫根据地鄄城。

    听说甄城空虚,且曹操家眷皆在甄城,于是便有谋士建议袁绍,南渡黄河攻击鄄城,端了曹操老巢,前线曹军必然混乱。

    曹操有点慌,便送信给程昱,让他小心防守,并且从前线抽调两千士兵回援甄城。

    程昱考虑到曹操的兵马本来就少,若要分兵,肯定影响前线,便拒绝了援兵。他告诉曹操,袁绍此人最好面子,如果他知道鄄城兵少,肯定不会来攻;如果增兵回援,袁绍肯定要来进攻,反而会坏事。

    曹操最后听从了程昱的建议,没有派兵回援。后来果如程昱所料,袁绍听说程昱兵少,便没理会他。事后,曹操称赞:“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这件事可是写进了史书的,所以程咬金一听秦叔宝说罗士信上勇过贲育,就不得不站出来,答应与罗士信比武。

    罗士信闻言颇为欢喜,拉着程咬金便急步向小校场走去。

    到了小校场,程咬金、罗士信自去准备兵器马匹,秦叔宝带了贾闰甫、牛进达、贺若默默在场边等候,身后几十个闻讯而来看热闹的军官兵卒,吵吵嚷嚷地猜测比武结果,十个倒有九个看好罗士信。

    不一刻,便见程罗二人披挂停当,催马上场。

    程咬金还是老装扮,腰挎横刀,背负短柄双斧,丈八长槊持在手中。

    罗士信也没有披甲,他骑了一匹全身紫色的高头大马,身后背了六支三尺投枪,手中轻松提了杆大号马槊,这一亮相就把程咬金比了下去。

    中国之地本就缺马,关中和陇右、河西等地,还能够通过贸易或者缴获,时不时补充一些西域或者突厥良马;山东的军马,也就比挽马、驮马强点,做做乘马也还可以,做战马,其实是勉为其难了。

    鱼山马场规模本就不大,也培育不出什么好马。虽然马场最近两年通过粟特商人小规模走私过一些突厥马,但关山万里,能运到东阿的,也就勉强能称之为良马,所以程咬金的坐骑平平无奇,并不神骏。

    而罗士信的坐骑名唤飞燕骝,此马一身紫色,头小臀肥,高大魁伟,腿骨劲挺,看上去就颇为神骏,乃是一匹不可多得的神驹。

    这飞燕骝原本是张须陀的坐骑,去年罗士信在潍水与贼军交战时冲阵立功,张须陀一时欢喜,便将自己的战马赏给了他。

    再看兵器,程咬金用的是一杆制式丈八长槊;而罗士信的马槊,槊锋部分与普通马槊等长,但槊杆就粗了一圈,长了一截,看起来冲击力十足。

    两人披挂整齐进了校场,双方也不废话,发一声喊,便开始打马对冲。

    马槊作为骑兵的重武器,主要靠冲击力杀敌,一旦起了速度,破甲摧城,不在话下,程罗二人皆是高手,但快马冲了几次,两人便都发现,这种战法奈何不得对方。

    罗士信马快槊沉,又天生神力,冲锋中自然占优势。程咬金一开始便知自己力气不如,但这两年他马术精进,又练就了避槊的绝技,所以打定主意凭招式取胜。只见几个回合下来,罗士信猛打猛冲,大开大合;程咬金灵活闪避,寻隙突袭,绝不硬招硬架。

    罗士信不耐烦了,他一挽马缰,立在校场中央,对着程咬金大喝一声:“来战!”

    程咬金也不示弱,大喝一声:“某来也!”抖擞精神,催马上前。

    两人都改为双手持槊,在校场中央战在一处,点、刺、盘、荡、斩、劈、拖、割,一个招式精妙,枪法精强,一个势大力沉,虎虎生风。

    人是你来我往,马是盘旋往复,场外兵卒看了个目瞪口呆,今日方知马槊还可以这样耍。

    几十个回合下来,二人战了个旗鼓相当。

    两人在场上打得热闹尽兴,却急坏了场外一人。

    秦叔宝也是个好武之人,见两人手段高超,直看得是心痒难耐,向旁边三人匆匆交代了一句,他竟然大踏步下场披挂去了。

    不一刻,便听得一声:“秦琼来也!”一骑泼剌剌向校场中央驰去。

    只见秦叔宝提了一杆制式马槊,身背两柄瓦面镀金熟铜锏,骑一匹毛色斑驳、青白相间的丑马,冲进了校场。

    别看秦叔宝的马其貌不扬,但其实也是一匹神驹,名唤“忽雷驳”,是前年打左孝友时缴获的战利品,也不知是哪个世家大族的商队,遭了贼人的劫掠。

    这“忽雷驳”不以耐力见长,但短距离冲刺快如闪电,正适合斩将夺旗。此马还有一神异之处,便是爱喝上两口,而且每次喝完酒跑得更快。

    话说秦叔宝得到此马后不久,有次与罗士信在路边小酒肆喝酒,拴在旁边的“忽雷驳”突然从破窗探进头来抢酒喝,抢到了便欢声嘶鸣,抢不到便暴跳如雷。此后,秦叔宝就时不时拿酒喂它,每次喝完,“忽雷驳”便欢声嘶鸣,纵蹄狂奔。

    秦叔宝骑着“忽雷驳”一下场,形势又为之一变,楚汉双雄变成了三国争霸。

    三人不分敌友,上回合刚刺你一枪,这回合便替你挡了一扫,前一刻还是秦叔宝程咬金合攻罗士信,转眼间程咬金便抽冷子对秦叔宝下了手。

    罗士信发了性子,把马槊当成长棍,“当当”一路猛砸,程秦二人联手硬抗,直震得两膀发麻。刚缓过劲来,秦叔宝便偷偷来了个槊里锏,横扫罗士信腰间,却被程咬金单手斧接个正着,两人便一齐弃了短兵器,再次合攻罗士信。

    便见校场上,人如猛虎马如龙,三杆马槊胜似翻身怪蟒,上下翻飞,招招夺命,四周围观的军士,看到精彩时,便是喝彩连连;看到危险处,便是惊呼一片。

    三人正打得难分难解,忽听得一声大喊,“看箭!”

    却是牛进达在场边看了良久,终于也跟着披挂上场了,他并不偷袭,大喊一声提醒后,这才提弓在手,嗖嗖嗖连珠三箭,分别奔三人射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