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 第二十七章:浊清之辩

第二十七章:浊清之辩

    诸葛瞻又痛饮几杯,这才向魏延提出了告辞。

    来时不过是十几名家将陪同,走时却带走了两百人的精锐部曲,诸葛瞻很是高兴。

    “镇恶、承嗣,我该怎么称呼你们两个?”

    “你们两个比我大,不如我称呼你们一声大哥,怎么样?”

    魏霸与魏昌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说道:

    “此事不可,父亲让我们两个跟随武乡侯,怎可乱了礼法?武乡侯直呼我们两的字即可。”

    诸葛瞻点了点头,他的手轻拍魏霸肩膀:

    “那我也不多矫情了,你们两个是文长叔的儿子,对我来说,确实与兄长无异。”

    “承嗣,这是我的令牌。你将这只部曲带回武乡侯府安排好,对了这只部曲是否有名号?”

    魏昌答道:

    “还未有。”

    诸葛瞻稍加思索:

    “那便赐其名号为:玄甲军,你们兄弟二人分别为左右屯将。”

    诸葛瞻带着魏霸与魏昌告别,坐着马车前往谯周府上。他在心中算了一算时间,书籍已经差不多印刷出了。

    蜀汉官员们都住在同一里,所以离得很近。只一刻钟,诸葛瞻便到达了目的地。

    诸葛瞻走下马车,拉着门环,咚咚的敲了两下。

    没过多久便有门子开门,诸葛瞻只点头示意,便向内走去。

    穿过前堂,走入大厅,只见谯周正和一留着短髯的中年男子交谈着。

    诸葛瞻恭敬的行了一礼:

    “徒儿诸葛瞻,拜见老师。”

    谯周点了点头,向诸葛瞻招了招手:

    “瞻儿,来!这是杜辅国,是我蜀中有名的山中高士。”

    诸葛瞻向前再度行了一礼:

    “见过杜先生。”

    杜微只是轻轻颔首,便向谯周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既然令徒回来,那我就不便打扰贵师徒叙旧了。”

    说完,看都不看诸葛瞻,就此扬长而去。

    诸葛瞻也不管他,只是颇有些兴奋的问道:

    “师父,那文学典籍是否已经印刷好?武侯阁能开放了吗?”

    谯周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向巨达已经将印刷好的书籍都搬过去了,不得不说你那武侯阁建的还是挺别出心裁的!”

    诸葛瞻兴奋的点了点头:

    “那师父,我们去看看?顺便找个良辰吉日,邀请文人雅士于武侯阁聚会?”

    谯周点了点头:

    “自是可以!只是...”

    诸葛瞻问道:

    “只是什么?”

    “你知道刚才那人是谁吗?”

    诸葛瞻点了点头:

    “杜微,让我父两次写信才请出来的大隐士嘛!”

    谯周挠了挠头,好奇的问道:

    “所以你讨厌他?”

    诸葛瞻带点头又摇头:

    “我不讨厌他,准确的说,我是讨厌他们这类人。”

    谯周皱眉:

    “为何?”

    诸葛瞻振声道:

    “这群所谓隐士不过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于国于家毫无用处,还不如一根厕筹,他不理我,我还不想理他呢!”

    谯周在诸葛瞻的脑袋上一敲,摇了摇头:

    “辅国这种视名利如粪土的高尚情操岂是你这般小儿能懂的?”

    诸葛瞻则鄙夷的说道:

    “那可真是有趣了,他视功名如粪土,名气却越来越大!”

    “拒绝了县令的征召才可能获得州郡的征召,拒绝州郡征召后可能得到三公征召,拒绝三公征召后可能得到皇帝征召。”

    “如果一位名士一路拒绝了所有征召最终被皇帝所征召,实际也就等同于跳过所有吏务直接成为朝臣。”

    “前汉时的商山四皓不就如此吗?他们四个老头有什么才能,又有什么功劳能够后来居上,担任太子太傅这样的官职?”

    诸葛瞻忍不住发出一声不屑的哼声:

    “这些清流于世无用,看着又碍眼,还不如将他们送入深山,隔绝人世,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谯周一愣,细细思索,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不对,不对,总有真正的山中高士是不慕名利,而非将拒绝征召当作捷径。”

    诸葛瞻反驳道:

    “就算有不慕名利的山中高士那又如何?”

    “儒以文乱法,所谓高士无尺寸之功,却能位居功臣之上,凭什么?让这样的人身居高位,岂不是鼓励士人成为远离政务,只需一心修养身心即可。”

    “陛下明明需要达于政务之人辅佐,却又鼓励无所事事的高士,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谯周再问:

    “士人修身养性难道不对吗?”

    诸葛瞻答道:

    “既然修身养性,不问政务,那就不要踏足官场。就怕一些高人没有才能却占据高位,那才是国家的灾难呢!”

    “我听说魏国官员们以【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为荣,如果他们不改的话,恐怕亡国之日不远矣。”

    谯周复读一遍:

    “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好奇的问道:

    “此言读起来颇有韵律,还有点老庄的意思在里面。”

    诸葛瞻无情拆穿道:

    “呵,不过是尸位素餐之徒,不曾想竟有人以此为荣。”

    “我听说曹魏伪帝与胡妃打闹时,胡妃不幸将他的弄伤,伪帝气的大骂胡妃是‘将种’,却不料被胡妃反讽,伪帝不也是将种吗?伪帝脸上露出惭愧的表情。”

    “哼哼,没想到这年头,出身将门居然也算身份的污点了!”

    谯周的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诸葛瞻开口询问道:

    “老师觉得这样对吗?”

    谯周的脸皱成一团:

    “大底是不对的吧?”

    诸葛瞻哼唧道:

    “当年我父与杜微有书信,到了最后也要恭维杜微是清流,我父自谦是浊流。”

    “所谓的清流不过是泥塑雕像罢了!只要不做事,那便永远不会错,只要不会错,那便永远是清流。”

    “这群人,从一开始看不起黎庶,再到看不起将门,现在就连能任事的官员都看不起,再给这群清流一段时间,怕不是连陛下都不配与他们联姻。”

    谯周一声长叹:

    “看不起将门倒是有原因的,自古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后汉末年,朝廷甚至考虑放弃关西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士人们怎么会看得起将门呢?”

    “不过之前是乱世,终究是手握刀把的人说话声音大,这些年天下虽三分,却逐渐太平,治理天下终究是要靠士人的,是故清流的声音又大了起来。”

    诸葛瞻回应道:

    “我听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那些所谓的山中高士,道德高人,从未理过政务,却让他们一上来就身居高位,这不是国家的祸根吗?”

    “程昱文武双全,多任武职,曹操将他比作是自己的孟贲、夏育,可是现在的人却觉得程昱只是个出谋划策的谋士,而非征战沙场的将军。”

    “郭嘉出身颍川阳翟郭氏一族,郭家在后汉出了7位廷尉,他任职军师祭酒,此职参掌戎律,郭嘉本人也以治狱见称。郭嘉明明是个刀笔吏,世人却觉得他是个酒鬼、谋士。”

    “荀彧明明是尚书令,从事政务,同样也被认为是算无遗策的谋士,何其滑稽可笑!”

    “在现在一些人看来,具体的政务、那都是出身低微的士人所做的事;具体军事,那都是身份下贱的将门做的事。”

    “而他们要做的事,无非就是出十个八个奇谋,于是谈笑间,敌人便灰飞烟灭,这样才符合大家对高士们的幻想!”

    “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没想到此刻就连尚书令这样的高官也成了劳力之人。”

    “这般脱实向虚再搞下去,我只怕未来是夸夸其谈者多,脚踏实地者少啊!”

    引:

    胡贵嫔名芳。父奋,别有传...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晋书——胡贵嫔》

    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顷之,昱迁振威将军。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晋书·志十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