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 第34章:怀柔(求月票)

第34章:怀柔(求月票)

    诸葛瞻得知以黄、周、杨三家为首的豪强们打算输诚的消息已经是三日之后。

    他惊的手中的笔都跌落在桌上:

    “什,什么?”

    “你说他们服软了,要见我?”

    廖立一脸不在意的说道:

    “这群豪强最擅长玩进三退二的把戏。”

    “碰到强项令便吐出点东西表示臣服。”

    “来了个软柿子后便用力一捏,大口大口的吞食着。”

    “现在他们明显不如君侯,自然便选择臣服了!”

    诸葛瞻好奇的问道:

    “那他们会吐出什么?”

    廖立答:

    “无非是上报侵吞的土地与藏匿人口数量,之后老老实实的缴纳赋税及服劳役。”

    诸葛瞻下意识的手指敲击着桌面。

    可是一个组织若是没有敌人,那他还能正常运行吗?

    诸葛瞻沉思片刻,有了主意,抬头望向廖立与何随,开口问道:

    “不知公渊、季业有何教我?”

    廖立与何随对视一笑,开口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侯,我们拿到了名,还怕无法指挥豪强们吗?”

    诸葛瞻同样哈哈一笑。

    诸葛瞻口念,何随执笔,回了一封书信,安抚黄、周、杨三家族长。

    又令书佐写信与汶山郡诸豪强,邀请众人参与十日后的宴会。

    诸葛瞻的心中早已谋划,此刻趁着闲暇时间,将陈袛审牛一案写成剧本,预备在汶山郡中排演,大肆宣传。

    一方面将绵虒杜家打倒,踩上一万脚,免得此事还有反复。

    另一方面自然是怀柔蛮夷了!

    你看,汶山县令执法公正,无有偏私。

    你们这些蛮夷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说来后汉百年羌乱,大多是后汉官员自己作出来的。

    羌人历史悠久,自炎黄时期就有,春秋战国时登上历史舞台,是秦国胖揍的对象。

    汉武帝一心对付匈奴时,也曾怀柔过羌人,以免羌匈合流。

    但到了后汉时,随着南匈奴内附,北匈奴远走。

    羌人便出现在帝国统治者的目光之中。

    跟游牧的匈奴人不同,后者逐水草而居,想要攻打匈奴,必须打造堪比吞金兽的骑兵。

    羌人却不同,他们是半耕半牧的文明。

    他们流动性不强,没办法一走了之,所以大多选择内附汉朝。

    至后汉时,朝廷逐渐形成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情形。

    将不过是相手中的一把刀。

    关东人在关东地区为官还会不好意思捞一笔,毕竟谁也不知道当地有没有致仕的大佬。

    但是到了关西,他们就开始横征暴敛了。

    例如班超担任三十多年的西域都护一职,妹妹班昭请求让他回来。

    朝廷以任尚为西域都护,他抵达都护府后向班超征求意见。

    班超说:“戍边的官吏士卒多是罪人,才被迁徙戍边;西域各国如野兽一般容易叛离。您的性格严厉急切,但水至清则无鱼。您应该宽恕他们的小过,只总览大纲。”

    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嘲笑道:

    “我本以为班君当世之杰,定有奇策,结果他说的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可见其不过如此。”

    四年后西域各国反,围攻任尚于疏勒,任尚求援,朝廷以骑都尉段禧接任西域都护之职。

    在这次西域叛乱之中,是谁供给辎重,粮草,人口的呢?

    又是羌人。

    骑都尉王弘发金城、陇西、汉阳各地羌兵数千骑远征西域。

    大量羌人不想当炮灰,选择跑路。而凉州的官员们听到羌人有逃兵便围堵追杀,烧毁房屋,这不是硬要将羌人往死路上逼吗?

    随后羌人造反,汉军平叛,打到最后主政的外戚邓骘甚至打算放弃凉州。

    凉州朝中无人,真正做决策的是相而非将。

    后来还是虞诩站出来阻止了这群又蠢又坏的家伙。

    理由有三:

    一是当年刘秀拿下陇西并不容易,现在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二是凉州要是没了,三辅就是边境了,这是大汉皇陵所在,我们总不能让大汉的祖宗们戍边吧?到时候羌人一把火把皇陵给烧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三是凉州丢了,我们到时候派谁去打仗?难道让关东人上战场?

    接着便是平叛,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段颎一一登场。

    这三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凉州武人,他们边打边抚,很快便平定了当地叛乱。

    于是朝廷又将他们调走,继续任用关东士人为官。

    这群关东士人继续搜刮地方,引发叛乱。

    于是朝廷又派凉州三明出场。

    如此这番重复数次,关东人玩上瘾了!

    这样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真不错,大家都捞到了钱。反正关西人也没什么话语权,事态恶化也有凉州三明兜底。

    于是一个只有凉州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传统的历史研究在此段历史中多抱有民族主义观念,忽视了其中阶级因素。

    当作恶的成本无限低,收益却无限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不会作恶?

    永远不要忽视人心之恶。

    但凡有能当个人的地方官员,也不至于屡次逼反羌人。

    班超所说的恩威并重不好吗?

    为什么一定就要将蛮夷往死里逼呢?

    班超出使西域,原本只有三十六人,后虽然补充了千八百人,却依旧不算多。

    而在攻打焉耆国时,班超纠集西域八国合计七万大军,何等威武!

    若班超只是施威而不怀柔,安有如此成就?

    威是大人之权,恩难道就不是大人之权了吗?

    引:

    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

    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