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 第36章:考成法(求月票)

第36章:考成法(求月票)

    诸葛瞻继续说道:

    “共有,共管,共享。”

    “这共享便是将每年不少于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分红给诸位。”

    “具体分红多少则由委员会决定。诸位也可分红再投资。”

    诸葛瞻扫视台下众人道:

    “诸位觉得这汶山商会如何?”

    众豪强陷入讨论之中,绵虒城诸豪强因被陈袛一个个点名,并早已将家中子弟送入诸葛瞻麾下。

    所以他们早已选定立场,坚决的站在诸葛瞻这一边。

    其他各县豪强则依照往日惯性,望向了黄老爷。

    上官家主先开口道:

    “我赞成君侯所说!”

    黄老爷也起身表态道:

    “黄某也赞成君侯所言。”

    诸葛瞻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议定汶山商会的经营之物吧!”

    诸葛瞻收起脸上的笑容,严肃说道:

    “首先,盐铁经营,这是国家之利!”

    “这不是地方大族应当触碰的!”

    “凡盐井,铁矿必须收归国有。若有违背,夷其三族。”

    “过往之事,我不追究,但在今日之后,还有犯者,就不要怪我铁面无私了!”

    诸葛瞻拍了拍手,一个个仆从将早已写好的计划书放在豪强桌上。

    “诸位且看,这便是我对汶山郡未来五年的规划。”

    “开拓岷江河道,将江中礁石、砥柱摧毁,方便行船。”

    “我以为要想富,先修路。”

    “只要利用好岷江这条黄金水道,汶山深处的牛羊马匹,皮毛鹿茸等都可顺岷江而下,运抵成都,进行贩卖。”

    “这无疑是共赢的一个路数!”

    “山中的盗贼,蛮夷,愿意归顺的,一应接纳,不愿归顺的,加以打击。”

    “另外便是汉化蛮夷了!”

    “我们搞得戏园可以转为部分付费制,花钱的能坐着,不花钱的只能站着。”

    “汶山都督府也会持续不断地提供新的剧本。”

    “以上这些都要纳入考核。”

    “每月一次考核,每年一次稽查。”

    “每做成一事便加一分,做不成便扣一分。”

    “每年分红大会,凡未能合格者惩罚,优秀者奖励。”

    “此法,我称之为考成法。”

    “诸位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众豪强对视,又窃窃私语的讨论起来。

    诸葛瞻端坐台上,说到底自己只是在驴子面前挂了根胡萝卜。

    开通成都至汶山的商路,人人都知道能赚钱。

    但谁也不知道能赚取多少。

    何况诸葛瞻所提之事也不算少,要求也不算宽松。

    真要接受的话,简直是可想而知的麻烦。

    然而诸葛瞻此刻是以势逼人,岂容他们反对?

    何况,豪强们也非一体,想要抱上诸葛瞻大腿的豪强也不少...

    诸葛瞻看向上官家主。

    上官家主起身说道:

    “我赞成君侯所说!”

    “说到底不就是疏通岷江,清剿山贼,建造戏园吗?”

    “顶多,顶多还需要考核我们的成绩?”

    “这有何难?”

    “我上官家同意了。”

    诸葛瞻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有不少豪强们站起表忠心。

    诸位若是同意,便在计划书上签字画押吧!

    一个个豪强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手印,此次会议也算告一段落。

    接下来便是饮酒,宴会。

    此后三日,众人又针对商会的旗帜,统一服饰等进行讨论。

    各家豪强,靠江的同意派人修建码头,作为马市,收购蛮夷的牲畜。

    近山的则会从蛮夷手中收购毛皮,并贩卖盐,铁,茶等物。

    商会则统一物价,并负责运输,提供武力庇护。

    若是真能够运往成都进行贩卖,可谓是皆大欢喜了。

    诸葛瞻端着茶杯,混在豪强中间,一个个敬着茶。

    他本就不喜饮酒,在场众人也无人能逼迫他饮酒。

    一旁的黄、杨、周三家家主正聚在一起交谈着,大量汶山其余豪强依附着他们,也围在他们附近。

    周家主先是感叹道:

    “你们觉得走水路运输可行否?”

    杨家主耸了耸肩:

    “经商不是你所擅长的吗?”

    “你都不知道,我们又从何而知?”

    黄老爷则询问道:

    “水路与陆路的差距大吗?”

    周家主点了点头:

    “差距极大。”

    “若是走陆路,三人运送一辆牛车,还要考虑护卫问题。”

    “这其中的后勤消耗便是巨大。”

    “绵虒至都安还好,三百里山路不算很远,约半个月可以抵达。”

    “但若是从蚕陵、汶江、乃至更远的湔氐、白马道运输粮草、牲畜。”

    “我只能说他大概是个傻子!”

    “牲畜、民夫、护卫所消耗的粮食、草料的价值都要比运送的牲畜、粮食价值高的多。”

    “往日里,确有商队前往湔氐、白马。”

    “但那都是卖蜀锦、丝绸、瓷器、茶叶等物。”

    “那是与羌、氐中的头人做买卖。”

    “返回时顺便买些羌、氐人作为奴婢卖掉。”

    “不会有人特意去蛮夷那里购买牛羊牲畜,此举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黄老爷开口问道:

    “水路呢?”

    周家主答:

    “水路无需民夫,一艘小船六百石,运送的粮食便够250人吃一个月。”

    “而且船舶运行水上,只需少量护卫,且不用民夫。”

    “船舶顺流,一日夜可行二百四十里;而人走山路,一日夜不过三四十里路。”

    “且船舶不废人力,人行山路,尚且要防备蛮夷的袭击;船行江中,蛮夷的竹筏难道可以攻破大船吗?”

    说到最后,周家主肯定的说道:

    “若是君侯真有办法在滔滔岷江上行船,他所说的未必不能实现。”

    黄老爷又问道:

    “那,我们呢?”

    周家主露出肉疼的神色:

    “哎!原本应该是我们几家垄断的产业却要分给他人...”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若能行舟,则我们的成本大幅降低,货物周转周期大幅降低。更不用说湔氐、白马可以更进一步的开发。”

    “就算让他渗透出来,他还能在我们的地盘兴风作浪不成?”

    “我们的话...只能说是有利有弊吧!”

    黄老爷看了看众豪强,又将目光投到不远处的诸葛瞻身上,不禁长叹一声:

    “我怎么觉得我是老了呢?”

    “实在是看不懂现在小儿辈的想法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