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红衣女

    第二日清晨,诸葛瞻洗漱穿衣过后,便坐车前往张府。

    张飞虽然逝去,他的子孙依旧身居高位,如张绍便担任侍中。

    一门两后,可谓极致殊荣。

    马车停在张府前,魏壹前去敲门,并递过名刺。

    后方传来马蹄声,诸葛瞻有些讶然。

    成都府是禁止驰马的,只有驿卒传送紧急军情才允许驰马。

    这安仁里居住的更是非富即贵,看样子应该是哪家的膏粱子弟肆意玩乐?

    诸葛瞻撩开车帘,他的瞳孔瞬间放大。

    一个红衣女子骑着马,紧贴着自己的车队,当她看到自己时,还露出快意的笑容,整个人如鱼跃龙门一般,顺着车窗钻了进来。

    诸葛瞻刚想大喊,却被她捂住了嘴。

    天下竟然有如此精通马技的女子?

    诸葛瞻心中感叹。

    转而则是惊惧,难不成我这穿越生涯就此结束?

    外面的护卫是干什么吃的,一什士卒都没注意到这个红衣女子溜进来了吗?

    然而不等诸葛瞻做出反应,他便被女子用力一捏下巴,口中被塞入了女子的手帕。

    她还做出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道:

    “不许发出声音,不然的话...”

    她的表情变得阴沉,手掌平放在脖子处,用力一横,示意着诸葛瞻。

    诸葛瞻如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只希望面前的女子只是劫财。

    又是一阵马蹄声响起,不过这次的马蹄声听起来很是嘈杂,看起来人数不少。

    他们在诸葛瞻的车队旁稍作停留,便继续向前追去。

    诸葛瞻的心中一安,看来不是特意针对我的。

    也是,上有刘禅蒋琬,下有费祎董允,我一个小屁孩哪会有人关注?

    红衣女子也舒了一口气,悄悄撩起车帘向外看去。

    那批人似乎已经走远。

    她伸手拍了拍诸葛瞻的肩膀。

    诸葛瞻被她拍的直龇牙咧嘴,也不知她一个女的哪来这么大的怪力。

    “哈哈,多谢你帮忙啦!若不是有你的马车帮我藏匿踪迹,我一定会被他们抓住的!”

    “呜呜呜!”

    “你是想说不用谢吗?”

    “诶,我这个人最是豪爽不过,日后,日后再相见时,我定有厚报!”

    诸葛瞻又是一阵呜呜,呜呜声。

    我是想说不用谢吗?

    我是说能不能把我嘴里的手帕拿出来的,我说不了话了。

    “噢,瞧我这个记性!”

    红衣女一拍脑袋,将手帕从诸葛瞻的口中取出,也不嫌弃,挂在腰上。

    她的动作太过粗暴,诸葛瞻之前被塞得差点噎死。

    勉强拍拍胸脯,缓了过来,诸葛瞻虚弱的问道:

    “姑娘,姑娘这是何故啊?”

    “遇到贼人可以报官,何必躲躲藏藏呢?”

    红衣女不假思索的说道:

    “我就是贼人啊!”

    诸葛瞻张大嘴巴,有些说不出话来:

    “啊...这...”

    红衣女发出爽朗的笑声,随后压低声音,掀起车帘,左瞧右看着。

    好似看到了什么,她的表情突然变得精彩起来。

    她开口问道:

    “你是要拜访这一家主人?”

    诸葛瞻点了点头。

    红衣女冷笑:

    “这家人有什么好拜访的,一群碌碌无为,趋炎附势的小人罢了!”

    诸葛瞻的脑门浮现出一个问号。

    作为一头猹,他好像嗅到了瓜味。

    “姑娘认识张国舅?”

    红衣女冷笑:

    “你这话真是有意思,整个蜀中,谁不认识涿郡张家?”

    诸葛瞻的脑门再度浮现问号。

    涿郡张家是什么鬼?

    郡望这玩意是读书人弄得,一些世代簪缨的家族都会给自己找祖宗。

    例如诸葛瞻的郡望便是琅琊诸葛氏。

    后来邓艾劝降诸葛瞻,也是用封诸葛瞻为琅琊王劝降的。

    但诸葛家上几代人虽然没做到三公,然而诸葛玄却是当过豫章太守的。

    自清代起,便有人对诸葛亮与诸葛丰的关系产生质疑,如裴松之注三国志时便提到: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所以诸葛氏与葛氏是不一样的。

    但诸葛亮也没什么必要去攀附诸葛丰,毕竟后世谁还知道西汉时,有个司隶校尉叫诸葛丰?

    说到底还是一些搞族谱的人,为了攀名附利,给自己认祖宗罢了!

    事实上族谱造假太正常不过。

    明代时就有专门的修谱匠。

    你姓萧?

    那你肯定是萧何后人。

    你姓刘?

    那你肯定是刘邦后人。

    五代时郭子仪的六氏孙被人问道是否是郭子仪后人,结果他却说谱牒已经丢失,他自己也不知道。

    而现如今的家谱多夸张?

    甚至有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家谱。

    现在的家谱能追溯到明朝,大概率都是假的,更遑论是再之前的唐宋?

    从晋到唐不过两百年就令人感慨: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末的那些封疆大吏,他们的子女活跃的又有几个?

    绝大多数的家谱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修的,那时正是新时代,要将旧的东西迎回来。

    孔子要回来,家谱也要回来。

    华夏称得上千年世家的,其实也就两家。

    曲阜孔家和龙虎山张家。

    然而龙虎山张家先是认张良作祖宗,后世认张道陵作祖宗,实在是有够离谱的。

    同时代葛洪的《神仙传》压根没提到张良和张道陵的关系。

    至于真正创教的北宋张继,他说自己祖先是张鲁四子,来龙虎山隐居,并葬在龙虎山。

    然而根据出土文物记载,张盛是葬在洛阳,而非龙虎山。

    至于说曲阜孔家,五代时便曾发生小宗代大宗的故事,到了现在,通过基因测序,更是发现孔家有蒙古人的基因,大概率是元朝时,哪个草原蛮子给衍圣公带了绿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