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兵道唐末,开局执掌军阀世家 > 第九十三章 长安的兵主新政

第九十三章 长安的兵主新政

    许多世家兵道资源匮乏,族人兵道资质优秀,单靠家族无法培养兵主,这时,长安讲武堂挺身而出。

    把族人交给朝廷,执行朝廷的作战任务,就能获得兵道资源配给,给家族兵主修炼。

    如此一来,世家不用投入任何资源,就能培养兵主族人,朝廷也能增加兵力,互惠互利。

    但这有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优秀族人不会被扣押作为人质呢?

    为了收拢天下兵主归附,讲武堂除了优渥的生活条件,还有最大的优点,就是来去自由。

    只要不影响朝廷的军事行动,兵主们可随时离开讲武堂,回到自己家族。

    有了朝廷信用背书,兵道世家纷纷把家族子弟送到讲武堂。

    但朝廷封锁柳家会馆,阻止柳巾帼离开长安,其他兵道世家心里泛起嘀咕。

    各世家在讲武堂的族人,都是家族优秀子弟,一旦成为人质,对他们来说是个惨痛的损失。

    你皇帝今天能搞柳家,明天指不定就会搞我家,还是赶紧跑路吧。

    讲武堂的兵主就像国际资本,一旦当地形势不对,就会用脚投票。

    不少军阀在地方上与朝廷有利益摩擦,此刻都居安思危,极力运作,让家族子弟离开长安。

    在短短数天内,陆续有讲武堂兵主离开,有些兵主因为作战任务在身无法离去,也开始消极作战。

    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吐蕃短时间内攻破好几座边军要塞,这在往日根本不可能出现。

    朝廷极力辟谣,宣布封锁会馆是为了搜查异族细作,并不针对任何世家。

    这个憋脚的解释未能让人信服,全天下都知道朝廷在扬州遭遇挫折,对淮南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这种情况下,扣押人质报复再正常不过,辟谣非但没有阻止讲武堂兵主离开,反而让军阀们看出朝廷心虚,加快了撤离速度。

    长安,大明宫内。

    神策军统领向皇帝汇报:“陛下,短短数天,神策军的兵力损失高达20万,全是因为作战消极,被敌人屠杀。”

    “如果不采取措施,神策军将没有任何战力,削藩也就无从谈起。”

    这时有大臣建议:“陛下,讲武堂兵主之所以作战消极,就是因为可以随意离开的制度。

    如果禁止他们离开,他们就会死心塌地的为朝廷作战。”

    这话一出,立刻有人反对:

    “陛下不可,如此措施一出,就不会有家族将优秀子弟送到讲武堂了,这对朝廷兵力是一大损失!”

    提建议的大臣立刻反驳:“危言耸听,讲武堂的吸引力并非自由离去,而是丰富的兵道资源!”

    “世家缺乏兵道资源,要培养兵主,就只能送到讲武堂,纵使朝廷兵力损失,也大不到哪去!”

    这话引起了唐德宗的兴趣,他询问道:“爱卿有何办法解决眼下困局?”

    主张强硬的大臣作揖道:“此时绝不能解除柳家会馆的封锁,相反,应该进一步出台更严厉的措施。”

    唐德宗好奇:“什么措施!”

    大臣继续道:“削藩在即,讲武堂每个兵主必须服役五年,否则不得离开,并且惩罚消极作战的行为。”

    唐德宗沉默了,这些措施其实一早就有人提出,但为了团结更多兵主,唐德宗没有答应。

    所以他设置了宽松的条件,除了团结缺乏资源的兵主,还想拉拢对朝廷不怎么忠诚的世家兵主。

    在他眼中,朝廷多掌控一个兵主,地方军阀就少一个兵主。

    消极作战尚能容忍,至少肉还烂在锅里,但兵主离开长安,势必增强地方兵力,削弱中央集权。

    最终,皇帝部分同意强硬派大臣的建议,延长服役年限,却没有答应惩罚消极作战

    大部分世家缺乏兵道资源,朝廷掌握天下最多兵道资源,只要世家有人才培养需求,就必须送到讲武堂。

    朝廷唯一的损失,就是对朝廷不忠诚,心怀反意的世家兵主,但此刻兵主的自私表现,让唐德宗抛弃拉拢幻想。

    反贼驱逐了也好,让队伍干净一点。

    朝廷的兵主新政一出,确实没有兵主再撤离长安,消极作战的问题也得到缓解,加入讲武堂的兵主少了。

    五年的服役期,让许多世家兵主陷入犹豫。

    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加入,因为朝廷的理由很充分,削藩战争在即,特殊时期自然要特殊做法。

    一旦离开讲武堂,这些世家兵主没有兵道资源,要想继续进步,只能回到讲武堂,给朝廷打工。

    而且新条件也不算太苛刻,讲武堂生活条件优渥,待五年不难受。

    如此一来,柳家的人质危机也逐渐没人关注,因为讲武堂兵主全部来自朝廷附庸世家。

    服役五年就是变相成为人质,家族本身就是朝廷附庸,上交人质正好增强信任,对家族有好处。

    这就像在某个国家投资,五年内不得撤资,但享有各种政策扶持,同时还能改善与该国当局的关系。

    对于某些资本来说,还真不是亏本买卖。

    又过了数天,原本撤离长安的讲武堂兵主又陆续回归,朝廷解决了信任危机,重新占据了主动。

    唐德宗幽冷的目光透过宫墙,投向柳家会馆:“哼!乱臣贼子,看你们如何接招!”

    与此同时,扬州,柳家大宅。

    柳元说道:“沈族长,长安朝廷挺过来了,是时候进行下一步了吗?”

    沈奕傀儡点头:“嗯,升级应对措施吧!”

    在长安宣布兵主新政的第二天,沈家与柳家各出兵两万,组成四万联军,包围了扬州港。

    此举让刚刚承平的淮南局势再次紧张,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淮南上空。

    扬州港内,三万黄龙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抵御联军进攻。

    这是黄龙卫在扬州的最后据点,不容有失。

    随后,扬州柳家向朝廷提出交涉,放柳巾帼离开长安,不然进攻扬州港!

    朝廷断然拒绝,联军虽有兵力优势,但扬州港作为扬州舰队母港,朝廷经营日久,工事坚固,足以抵御进攻。

    于是,沈家拿出四十门回回炮,对扬州港日夜轰击,火油罐不要钱似地猛砸,将港口变成火海。

    好在扬州港毗邻江岸,不缺水源,守军艰难控制住火势,而且火油昂贵,不可能长期使用。

    但沈家丧心病狂地用上了更便宜的黑油,让量变引起质变,火势终于无法抑制,个别战舰被火油罐砸中,烧成火炬,扬州舰队不得已撤离。

    如此下去,扬州驻军终究会被消灭,朝廷再一次陷入被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