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锦衣判官,开局状告朱元璋 > 第二十二章 曹书阳动怒,再问朱元璋!(求追读)

第二十二章 曹书阳动怒,再问朱元璋!(求追读)

    滴滴的鲜血不断从曹书阳的手上滴落下来。

    但饶是如此,曹书阳的表情却仍是没有任何的变化。

    寂静!

    彻底的寂静!

    这一瞬间,不仅仅是朱标。

    甚至就连朱元璋都已经呆立在了当场。

    他愣愣的看着曹书阳手中的荆棘,整个人一时之间竟然都忘了开口。

    而反观朱标,

    此时似乎是终于领悟到了曹书阳的意思。

    整个人颤颤巍巍的便伸出了手,

    紧接着,便握住了那已经被鲜血染红的荆棘,眼神莫名就坚定了起来。

    “陛下,太子殿下握住了。”

    曹书阳深深的吸了口气,坚定的眼神立刻就看向了朱元璋。

    反倒是朱元璋此时似乎仍是没有反应过来,甚至连看都没看曹书阳一眼,只是看着朱标手中的荆棘,不断的喃喃道:“握住了....握住了...”

    “父皇。”

    见到这幕,朱标此时也是终于反应了过来,随即深深的吸了口气后,便直接跪了下来。

    “父皇苦心,儿臣明白!”

    “父皇是不放心儿臣,想将前路一切难题都给儿臣解决了。”

    “但....父皇!”

    “儿臣毕竟是储君!是我大明未来的帝王,更是您和母后的儿子。”

    “这些年来,儿臣跟在您身后早已学到了很多东西。”

    “儿臣可以跟父皇保证!”

    “虽然前路满是荆棘,但儿臣定会披荆斩棘,绝不会丢了父皇的脸,更无愧于这朗朗天下的百姓!”

    朱标的语气极为认真。

    直到现在,他怎么可能还不明白朱元璋这样做的深意?

    这荆棘无非就是皇帝的权杖,而朱元璋想说的,就是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帮他解决一切,再把这权杖交给他。

    而曹书阳这样做....就是在和朱元璋说。

    哪怕满是荆棘,但依然会有臣子帮自己把荆棘破开!

    直到现在,他已经完全的明白了!

    甚至不仅仅是这一件事,乃至于朱元璋这一天所作所为的深意他也已经完全领悟到了。

    朱元璋....就是在试探他。

    所以,他现在又怎么可能再犹豫?

    话音渐渐落下。

    朱元璋此时也是终于反应了过来,他缓缓的转过了头看向了朱标,整个人的表情也是异常的复杂:“标儿...治国不是儿戏。”

    “你们说咱杀戮太多,致使天下人心惶恐!”

    “可是尔等可知这奉天殿上虽是血流成河,但咱的大明天下却是在日渐昌盛?”

    朱元璋的表情尤为认真,

    说着,他的语气微微一顿,紧接着立刻便转过头看向了曹书阳,在看了看他那仍然在滴着鲜血手后,他的眼神立刻便是一冷。

    “还有...身为帝王。”

    “皇权岂能容忍臣子握之?”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朱元璋的身上瞬间便散出了浓浓的杀意。

    哪怕曹书阳并没有这种意思。

    但甭管其他的,朱元璋又怎么可能能容忍曹书阳如此的举动?

    但!

    曹书阳的表情却仍是没有任何变化。

    迎着朱元璋那凌厉的眼神,心中的那股情绪在此时愈发浓郁。

    皇权岂能容臣子握之?

    所以...为了皇权,就能够牺牲一切吗?

    感受着手上传来的阵阵痛意,这个念头在心中立刻炸开。

    一瞬间,曹书阳的眼神顿时就是一凝。

    随即还不等朱标反应。

    他立刻就当着朱元璋的面缓缓的举起了那还在滴着血的手,“皇权岂能容忍臣子握之?”

    “敢问陛下...”

    “若无臣子佐之,陛下可能还有今日之大明?”

    曹书阳的语气愈发认真,任由手上的鲜血不断滑落,丝毫面不改色道:“还是说如今的陛下,可以无须任何臣子,独自治理天下?”

    “还是说...陛下就真的以为,天下一切臣子百姓,都对这所谓皇权感兴趣?”

    “在下现在斗胆问陛下。”

    “若是当初的陛下能够吃的饱饭,还会造反吗?”

    在说到最后时,甚至就连曹书阳都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都大了起来。

    这一刻,甚至就连曹书阳自己都已经将生死忘在了脑后。

    作为一个穿越者,

    曹书阳本就对所谓的皇权有着极深的抵触,更何况是亲眼看到了廉洁这么多年的家人如今遭遇到了这种的对待。

    而这所谓的帝王如今竟然还在说着这种话。

    他怎么可能不生气?

    “陛下,在下不否认,您绝对是明君。”

    “无论是开国之功也好,又或是严正律法,惩治贪官之举也罢。”

    “您都算的上是明君。”

    “但陛下能否想一想...如今的陛下和当年的陛下有着什么区别?”

    “或者说...”

    “现在的陛下可还记得这一路而来的艰辛,可又想得起当年的来时之路?”

    话音渐渐落下。

    整个御书房内瞬间就陷入了绝对的寂静之中。

    但...曹书阳这一声声的质问却如同魔障一般不断在朱元璋与朱标的耳边响起。

    敢问陛下,若无臣子辅佐,可还有今日之大明?

    敢问陛下,若无群臣,陛下可否独自治理整个大明??

    敢问陛下,可还记得当初陛下这一路走来的来时之路???

    这一声声的质问,

    就犹如那震雷一般直接在朱元璋与朱标的心中炸开。

    而最关键的是,哪怕就连朱标,这一次都没有开口去劝阻曹书阳。

    反倒只是深深的吸了口气后,便看着朱元璋格外认真的道了句:“父皇!”

    “您曾经跟儿臣说过,能听得忠言逆耳,乃是帝王之兴。”

    “儿臣大胆。”

    “觉着曹书阳这些话说的不错!”

    “身为帝王,当以群臣共治天下,罪臣确实当诛,但良臣本就难得,更是帝王良药。”

    “儿臣大胆。”

    “还请父皇收回成命,详查胡惟庸此案,宽恕一切无关之臣!”

    一边说着,朱标一边直接就用双手举起了那根染红的荆棘,缓缓的递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

    Ps:跪求推荐票,跪求月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