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谁还没有点野望 > 第22章 纸上谈兵 三

第22章 纸上谈兵 三

    因为其成本显然更加低廉,而且足轻相对来说缺乏训练,和不用参加生产的武士不一样,另外长枪的防御力,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在开阔地带长兵器在防御力上明显要高于近身短兵器,因此矮个的日本足轻都拿着长长的杆枪驰骋战场。

    长枪兵在纪律和阵型的配合下有惊人的战绩,古希腊方阵步兵、马其顿长枪兵、秦军、瑞士步兵、戚家军、西班牙军团等强兵都把长枪兵看作是作战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戚继光也要求长枪手保持“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推进”,作战时“丛枪戳来,丛枪戳去”,只要士兵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技巧就行。

    长枪兵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需要的是铁一样的纪律和密切配合,所以长枪技术虽然难以掌握,但对一般的长枪兵来说问题不大。

    出于对那些网文记载和自己纸上谈兵的对于训练的一些想法,源义境在确认好训练方法之后,就开始了对足轻们的训练。

    除了源义境之外,参与训练的共有12名足轻(2名在协助黑田元吉分发粮食之后就和黑田元吉一起赶了过来),这些足轻由佐藤政信所统领。

    甚至新发田秀家也把那些未成年的男丁(低于8岁的都算老弱妇孺)也带来过来,准备随这些足轻一起训练,本来源义境觉得这些孩子年龄太小了,现在训练不合适,但是佐藤政信也表示支持,说要想成为一名能够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武士,那么从小培养的效果会更好!

    再加上本家并没有太多的谱代家臣,所以可以将这些孩子培养起来,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对本家的认可度。

    源义境思索了,觉得佐藤政信说的话很对,于是准备将一些在训练中比较优秀的男孩收做小姓,他们也一同参与训练,平时和足轻们一起参与训练,佐藤政信则会单独找时间对他们进行小姓的训练。

    14岁以下5岁以上的未成年男丁共有27人,这些男孩大多是孤儿,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再加上本家领主血脉高贵,又是八幡大菩萨的使者,所以并没有抗拒训练,甚至在听说优秀者甚至可以成为领主身边的小姓之后,而爆发出非同寻常的热情!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小姓,但能够为领主大人服务,那是他们几世才修来的福分!

    看到训练场所足轻和孩子们狂热的表情,源义境这才明白那些一向宗的和尚们振臂一呼,信徒们齐心合力驱赶了守护代,建立了一个“地上佛国”……

    ……

    训练方案设计的非常的好,要是按照源义境的方法训练下去,这些足轻一定能够成为吊打武田赤备的精锐……

    但有句话说的很对,那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

    做为一个现代人,源义境很难理解对日本战国时期的农民来说,在进行军训会碰到多大的困难,而在源义境看来进行军训是再简单不过事情了。

    可是眼下看着台下虽然一脸狂热,但是却乱轰轰的队列,源义境开始有些绝望了。

    不要说新发田秀家的了,就连号称擅长带兵打仗的佐藤政信也有些懵圈,虽然有些懵圈,但是还不忘安慰源义境:

    “殿下,这些都没什么。不要说这些没有受过训练的足轻了,就连一些从小开始训练的武士们,一开始都是这么过来的,殿下别指着这大字不识一个的足轻们知道什么向左右之类的,那根本就不现实!就连我都不太明白殿下一些所说的话!”

    又继续训练了一会,结果下面的那些足轻和孩子们依旧不知道所以然来,说让他们向左转,结果向右的也有,向后的也有,甚至有些怕转错方向,干脆就站在那里不动了!

    好家伙!就是不知道那些穿越回古代的穿越者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采取了奔跑、举重、跳跃、投石等多种形式的军事训练体育活动,以增强兵士的身体素质,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

    关于奔跑训练,据《墨子·非攻》记载:“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这说明当时吴国在进行军事训练时,要求兵士都要身披坚甲,手执锐器,奔跑三百余里才能宿营停歇。

    另据《荀子·议兵》记载:“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这说明魏国的士兵善于负重跑步,以增强和提升身体素质。

    关于举重训练,据《吴子·料敌》记载:“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这说明当时的军事训练中经常开展举重类的活动。

    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这是管仲提出五种训练士卒的方法,也被称作“五教”,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一是教给战士识别各种形色的旗帜,二是教给战士耳听各种号令的数目,三是教给战士前进后退的步伐,四是教给战士各种长短的兵器,五是教给战士赏罚制度的必行。

    其中“教其足以进退之度”,指的就是队伍的队列阵型训练。这也是所有军队训练项目中最基础的训练。关于队列的训练分为进退、左右、纵横、分合、起、坐、跪、伏……

    等战斗基础动作的要求和变化,掌握步伐快慢的节奏,这种训练是为了人人定位,行列整齐,进退左右,俱成行列,起坐跪伏,俱从号令。

    古代作战又没有无线电,在那么广阔的战场上,光靠吼是没办法下达军令的,在古代战场,士卒判定军令的方法就是听金鼓的声音,看旌旗的摇动。

    教其目以形色之旗,教其身以号令之数,就是为了教会士卒们辨别战场上将军通过什么样的信号,下达了什么样的命令。

    军法军规是一只部队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一只部队要做到令行禁止,奋勇杀敌,必须要依靠具体的军法军规来实施,“教其心以赏罚之诚”,就是要上士卒把军规军法牢记于心,平时训练有素,战时奋勇杀敌,令行禁止,各司其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