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简易皮甲

    源义境心中一发狠,心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胸前绑一个木盾,背后在背上一个木盾,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一件铠甲?

    我要是在山上找来一些藤曼,然后将其阴干之后,缠绕在身上,算不算是诸葛孔明曾经也为之头疼不得已放火焚烧的藤甲?

    或者将一件狼皮从中间挖出一个可以将头放进去的洞,穿在身上之后,再用绳子将前后连接起来,算不算是一件皮甲?

    在或者,我身上直接裹上一层干皮,然后把肩膀部分和身体部分连起来,算不算是一件皮甲?

    甚至也可以将那些领民屋子中的蓑衣拿出来,然后在蓑衣上面糊上一层干皮,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件有内衬保护的皮甲?

    如果在把新发田秀家的那个阵笠缝在胸前当作护心镜,算不算是古罗马时期的镜甲?

    如果在把那面护心镜固定在皮甲上,算不算是一件有护心镜的铠甲?

    源义境脑筋大开,不一会就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土法制作皮甲铠甲的方法……

    ……

    在有了保底的方法之后,源义境的思路彻底打开,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据说中世纪末期,西方的骑士们穿着冲压成型的板甲驰骋沙场,所以源义境就准备用制造板甲的方法制作皮甲。

    虽然现在没有钢铁,也没有冲压钢铁的机器,所以源义境参考的是制作半身板甲(只有胸甲,无手臂和手套)的方法而已!

    半身板甲前面护身的部分是直接冲压完成的,后面有些也是冲压出来的钢板,有些干脆就是糊上牛皮,将这两面紧紧的连在一起之后,一件半身板甲就制作成功了。

    于是源义境拿出3块狼皮来,按照自己的身形用木炭画上线,然后按照所画的线将其割掉,这样前胸的部分就弄好了,用3块狼皮则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加防御力。

    狼皮没有几块,后背则是用的鹿皮,用同样的方法将后背的鹿皮割下来。

    前胸和后背的干皮弄好之后,源义境就开始将两边和肩部的干皮串联起来。

    首先从找来了从一件从鸣风城贼人拔下来的破烂腹卷,从中拆下了一些铁片,烧红之后将其制作成了一根铁条。

    找来两根竹片,将制作成的铁条放入篝火中烧热,然后趁热就将铁条刺入干皮的边缘,等铁条变凉无法刺穿干皮之后,在放入篝火中进行煅烧,烧热之后趁热……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前胸和后背的连接部分与肩部的连接部分的孔洞都已经制作完成了。

    由于担心鹿筋可能不够,所以就用刀将狼皮割成条当做绳子。

    等这些狼皮的绳子制作好之后,源义境用绳子将那些孔洞串联在一起,这样一件三层干皮制作而成的皮甲就制作完成了!

    “恭喜宿主成功制作出皮甲,可以建筑皮甲作坊!”

    听到系统提示之后,源义境哈哈大笑起来。

    然后将鸣风城贼人身上拔下来的破烂腹卷直接拆开,然后将其固定在自己制作的皮甲上,虽然看着不伦不类,但是系统的提示声却依旧响了起来!

    “恭喜宿主成功制作出铠甲,可以建筑铠甲作坊!”

    源义境集中精神,意识来到了系统世界。

    经过这些居民几天开几乎日夜不停的开垦和种植,大部分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被种植到了开垦出来的肥沃黑土地上。

    按照粮食的优先几率,最开始种植的是小麦,然后则是移植水稻秧苗,再其次就是大豆,然后才是一些其他的农作物。

    因为需要武器和盔甲保护领地,所以源义境将那些男性居民都抽调了出来,只剩下女性居民在那里开垦农田和种植农作物。

    抽调出来的男性居民则是先建造这些已经激活的各种作坊,然后一人负责生产焙烙玉(需要先去陶器作坊烧出来焙烙玉外壳,然后去火药作坊配置火药,再去焙烙玉作坊制作成焙烙玉),一人负责制作竹枪,竹枪制作好之后,则是制作竹弓和箭矢。

    一人负责制造皮甲,虽然有铠甲作坊,但是不论是在领地还是系统世界,都没有发现铁矿,所以不能制造铠甲了。

    还有一人则是去制作盾牌,然后就去砍树烧制木炭……

    ……

    一夜无事,天亮之后又开始了紧张的训练工作!

    一连这样训练了几天,足轻和小姓们的队列也基本成型,足轻们也能熟练的按照源义境的口令进行行动,而那些足轻的伤势好的差不多了,于是就开始实行新的训练方法。

    战争离不开军队,军队离不开行军,每当两国交战,只有优先到达战场,抢占先机的军队才有机会获取更多的战斗资源和有利的战斗信息,因此,行军速度成为了决定胜负的重要指标之一。

    军队行军按照前进速度可分为常行军,急行军,强行军。强行军,顾名思义,是所有行军模式里面前进速度最快行走强度最大的模式,这往往需要发挥人体极限,让军人承受极大的身体和心理的挑战。

    根据记载,周朝灭商,周武王从孟津发兵朝歌,全程500里,仅仅用时5天就走完了,估算下来平均一天100里。

    而先秦时期的《尉缭子》提到当时的行军平均速度也才只有60-80里。可见在周朝就有闪电军的存在。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提到了,曹营的轻骑对刘备连夜追击,一天一夜行走了三百多里,看得出来,三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可以达到商朝的三倍。

    而史上最快的骑兵行军,口评最好的当属蒙古成吉思汗手下的快军突骑,每天的前进速度可以达到90到95公里。

    战斗不是短途旅行,说走就走,每个军队配备的人员数量,兵器辎重,车队马队不尽相同导致军队整体规模不同,行军速度也会受到牵制。

    越是大规模战斗越是容易影响行军速度,加上气候条件,地理因素,不可抗因素等条件的不同,行军速度的对比性并非单纯的数据就可以评论优劣。

    如果说行军速度可以考验一个军队的战斗效率,反过来,一支优秀军队的必备因素则不仅仅局限于此。

    士兵的身体条件,战斗技能,自身的修养,军队的组织架构,鼓励政策,外部的舆论风向和精神建设都至关重要。

    古罗马军团的战斗力在古今中外获得大众的认可,这不得不说这和他们维系了古罗马帝国统治长达两千年不无关系。那么这支号称“杀戮机器”,让蛮夷闻风丧胆的军团,究竟厉害在哪里呢。

    首先,在古罗马在共和初期,兵役对市民来说是极受欢迎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军人代表最高荣誉,其社会地位首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而在军事训练中,军官和高层也会不断给他们灌输军队强大,当兵光荣,勇敢杀敌,战无不胜的思想意志,加强他们的自信和信念,使他们在战场上勇于冲锋陷阵。

    其次,罗马军团的组织层次分明,军事化管理异常严苛,军纪严酷。

    所谓的军团,只是罗马军队里的基础单位,每个团的人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数。而军令如山,每个士兵对上级的命令必须绝对的服从,这大大保证了作战指令的执行速度。

    罗马军纪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们的“十一抽杀律”,每当军队里有谁临阵脱逃或者做了什么违反军规的事情,就会把士兵十人分成一组,通过抽签,斩杀其中一个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很明显,军队人员数量庞大,军官们不能全部管理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监督。

    只要一人犯错全军都会受到牵连,而且目标不定,每个人都有平均的纪律被斩杀,这在无形中让士兵互相有了性命相关的利益牵扯,谁还敢轻举妄动。

    最后,每个合格的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不仅自身身体条件过硬,还有各种技能在身。每个士兵在接受训练时候都异常艰难,近乎残酷,因为战斗中需要背负铠甲和武器,容易消耗大量体力,所以训练中,都会按照实际强度的两倍进行训练。

    就行军速度来说,合格的士兵必须在负重至少25公斤的重量下,5小时内行军36公里,如也就是说,假设士兵一天一夜不眠不休强行军,就可以达到345里,实打实力量和速度并存的人肉绞杀机。

    除了这些他们还被有意训练,身怀各种技能马术,游泳,短剑,建筑军防,排阵……这些技能让他们在战斗中适应各种格斗模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