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回宣和靖康 > 第32章 称臣

第32章 称臣

    那么,到现在,汴京城中还有多少可以调动的兵马?

    答案是三万多人。

    这三万多人中有两万人是南道总管张叔夜的人马,还有一万多是皇帝的卫戍部队。

    张叔夜也力劝赵桓赶紧出城,自己带领这三万人马,拼了老命也要保得皇帝的周全,但赵桓拒绝了。

    皇帝进了内殿,现在守在他身边的只有几个人了,包括景王赵杞,梅执礼、谢克家和秦桧。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我们大家都认识的秦桧,你以为他天生就是卖国贼吗?不,他现在还不是。

    既然赵桓不肯走,那只剩下谈判一条路了。

    当晚,景王赵杞和谢克家就去了斡离不的营地。

    斡离不接见了他们,但表示,至少要何㮚来,才有的淡。

    在这样的情况下,宰相何㮚与济王赵栩被任命为请命使,去了粘罕的营地。

    在这里,请注意何㮚与赵栩的职务,“请命使。”干什么的?

    这是和谈的第一个步骤,请求金国不要灭了大宋。

    如果大宋被灭国,还谈什么?和谈的主体都不存在了,跟谁去谈?

    下面是粘罕的质问与何㮚的回答,我认为,在谈判史上要为何㮚点赞。

    粘罕问:“城内一直抵抗,是谁的主意?”

    何㮚回答:“都是我的主意,与皇帝无关。”

    粘罕又问:“请了你好几次,你一直不肯来,为什么今日肯来了?”

    何㮚回答:“一直不肯来是为了社稷,今日肯来是为了生灵。”

    金军攻破了外城,并没有对内城开展进攻。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金人占据了外城,宋军占领着内城,而外城与内城中间的区域就是成金宋的两不管地带,这里的治安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这里劫掠百姓的,既不是金人,也不是宋兵,而是一些散兵或地痞流氓。

    他们会化妆成金人或宋军的模样,对百姓开展劫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开封府此时充当了治安官的角色,在与金人发了照会之后,他们出了内城,抓了一批参与劫掠的人,就地正法,治安问题才得以有所缓解。

    然而粘罕又提了新的条件,必须让太上皇出城做人质。

    赵桓为此又派出使者奔波,甚至一起派了十一个亲王去粘罕的营地,可粘罕确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没有人知道粘罕是怎么想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见交涉无果,赵桓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既然这样,那做为人子,只有他亲自去了。

    危急时刻,赵桓仍然没有忘了人伦纲常。

    靖康元年十一月三十日,赵桓带领随从,起驾去了金军大营,由于斡离不还没有赶到,赵桓被安排在青城的斋宫住了一晚。

    城内的官员和百姓都一直等着皇帝归来,可直到傍晚,得到的回复是今晚回不来了。

    第二日,同样的戏码再次上演,事实上这两天,赵桓根本没见到粘罕和斡离不,他在干嘛?

    写降表,写了改,改了再写。直到粘罕觉得满意了为止。

    当然并不是他亲自动手,是他身边的几个臣子,原本大家都相互推诿,但赵桓下了命令,他们不得不听命。

    最终成形的降表中,只有大金皇帝的字眼,而没有大宋皇帝的字眼,凡是需要自称的地方,一律称“臣”。

    这篇降表非常重要,但由于篇幅所限,不在此罗列。

    最后的署名是:大宋皇帝臣赵桓上表。

    这里允许用大宋皇帝的字眼,只是为了这篇降表的明确性、指向性以及合法性。

    十二月初二,赵桓终于见到了粘罕和斡离不,降表写完了,接下来是受降仪式。

    仪式的地点,就设在青城斋宫之中。

    斋宫中象征皇权的龙的造型,都被遮挡,在北面,设了香案,赵桓在案前大声宣读降表,并向北方遥拜,表示臣服。

    至此,仪式结束。

    但到了此时,大宋还没有灭亡,它只是投降了,向金国称臣了,应该算是金的属国了。

    仪式结束后,赵桓被放了回来,百姓们夹道欢呼,人民的领袖活着回来了。

    与赵桓一同回到汴京城的还有几个金人,自这一天起,他们常驻在尚书省,象征着大宋丧失了行政自主权。

    接下来,金人又给赵桓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要求赵桓把康王赵构弄回来,现在你们已经投降了,让孩子回来吧,一个人在外面多遭罪啊。

    赵桓表示理解,派曹辅去相州找康王,叫他回来,事情哥都解决了,你就别在外面漂了,回来吧。

    但把时间往前面推十天,那时汴京尚未破城。

    赵桓给康王赵构是颁发了一道任命书的,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和汪伯彦为副元帅。

    这道任命就是十日前到的相州康王手中。

    康王于十二月一日,在相州设立了大元帅府,拉起了抗金大旗。

    这大元帅的帅椅,屁股还没坐热,你又一封信让他回来?

    金人为什么那么急着让康王回来?原因有二:

    第一,康王是众多皇子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困在汴京的,并且在组织力量抗金,他不回来,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受降。

    第二,康王现在在河北腹地,这股力量不消灭,对金国的军事布署,始终是心腹大患。

    曹辅到了相州,并没有遇到康王,他去大名府了,曹辅只好回到汴京告诉赵桓,没找到康王,也不知道他跑哪里去了。

    那康王在干什么?

    他在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大元帅府虽然是在相州设立的,但这里离汴京太近了,不安全,于是他从相州去了大名府,又从大名府去了东平府,这就好多了嘛。

    宗泽和汪伯彦现在都是他的副元帅,可这两个人的政治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宗泽主战,他希望尽快去解汴京之围,主张从相州往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挺进。

    汪伯彦主和,他主张大元帅应该待在更安全的地方。

    他的主张很自然的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包括赵构。

    于是,十二月十九日,赵构从大名府跑到了东平府。

    而我则和宗泽留在了相州,继续招兵买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