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踏寻苍茫路 > 第一章 磐石村

第一章 磐石村

    清晨,一缕阳光刺破灰暗的厚云层,给这个略显阴沉的天空带来了一丝光明,也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天依然是阴沉灰暗,夹带着些许光亮,磐石村的村民们已陆续早起,开始忙碌的一天。寒风凌冽,依稀间的嘈杂声开始打破宁静,泥泞的山径时不时的出现几个身影,一边前行,一边的嘴里还时不时念叨咒骂的话语,该是在抱怨连日来几场大雨,让本来就十分难走的山路更加难走。看他们的方向是往上山走,应该是进山打猎的猎户。总之,平凡的一天开始,表示大家又要开始忙碌了。

    这磐石村在几百年前,原本还是个默默无名的边陲小村,处于边城两国交界之处的三不管地带。早年间,战事纷乱,常常遭受战火袭扰,人烟稀少。后因在此处勘测出矿脉,这才被神武国争夺,划入石铁城,归其统管。

    磐石村中,寒风凌冽,吹得破旧木门“嘎嘎”直响,茅草直飞;在这样的寒冬里,街道上行人甚少,青石板的街道只留下寂寥的光景。

    寒风依旧呼啸,位于村头的一户普通人家的大门,在“吱呀吱呀”地声响中缓缓被打开了,一个头戴浅灰色毡帽的小头露了出来,四下环顾,冰冷的寒意又让他缩回脑袋,只见他冲着门内房屋喊着“爹,李伯的马车还没来呢!”声音清脆响亮,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清秀男孩,看上去大概十一二岁左右,小个头,身着一件棕色皮袄,厚实的衣物让他原本微胖的身材略显臃肿;婴儿肥的白嫩面庞上,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四处乱瞟,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眉眼间透着一股灵气。“那就再等等。“随着一声低沉的应答,从屋里走出来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汉,虎背熊腰,棱角分明的面庞仿佛经历了岁月的凝练,略显沧桑;浓眉之下,沉静祥和的双目盯着手上将要熄灭的烟杆,神情沉着淡然。

    “爹,咱们这趟去城里是要干嘛?为什么我也要去啊?”小孩小跑着到了大汉身边,拉着大汉的衣襟问道

    大汉深吸一口旱烟,缓缓的吐出一阵烟气,接着拿着烟杆,朝着脚边的青石板磕了磕,抖落烟槽口中的烟渣,对着小孩说道:“小石头,这次进城,主要是给你找个师父,早年间,我和你娘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颠沛流离,日子清苦,好不容易在这小山村里安稳来几年,但时局动荡,你也该找个安身立命之处。”沉静的面庞略显严肃地对着小男孩说道。

    听到这话,小孩紧皱眉头,吞吐嘟囔的说道:“我想跟着爹娘......“

    ”人总是要长大的,哪能天天呆在爹娘身边,多不像话!再说了,只是见面的次数少了而已,又不是永远不见了;好了,别难过,等你李伯到了,咱们就进城。“大汉轻抚着小孩的后脑勺说道。

    之后,大汉又眼望门外,眼神凝重,郑重其事的对小孩说道:“小石头,你要记住,在这乱世里,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实力,才能拥有一切,如果没有活下去的本事,天下虽大,却连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所以你一定要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也就明白爹的一番苦心了。”

    看着爹爹严肃的表情,小男孩的点了点头,小声的回答道:“我知道了,爹!”。他心中有话,却无法言语表露,他虽小,但自从记事起,也看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些东西懂得,却不一定要说出来。

    两父子就这样在寒风中等待着该来的人。风依然在吹,寒气依然凛冽,但魁梧的身躯紧紧护着小孩的举动,让这寒冷的小院里,显得有些温暖了。

    这大汉名叫历崇山,四十多岁,十多年前和妻子从外地来此,从此以后就在这小山村扎根,成为村中一名普通的采石人,而妻子平日里在家操持家务。膝下两子,大儿子历云,已经十五岁了,目前跟着一位铸器大师远行修行。

    小儿子--历依,小名石头,刚降生之时,请了村中的算命先生老瞎子批过命,说他这孩子一生福缘多,但坎坷也不少,如果命里能有贵人相辅助,定当逢凶化吉,一切顺利,遂起名叫历依,表示困难时,有人扶持依靠的意思。

    近年来,乱世沉浮,战火突起,随着战事的发展,战况愈演愈烈,十分严峻。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是十分不容易的。想到自己和妻子还有未完成的使命,历崇山便不免狠下心肠,早早将两个孩子从自己身边送走,也许离开,才是对他们更好的选择。

    天空已经完全亮了,不再有那一丝暗沉,院落里,历依静默的坐在石凳上,眼睛紧盯门外。

    “哒哒,哒,哒哒哒......“。

    微弱的马蹄声,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慢慢的,越来越近,马蹄声响也大了起来。

    低着头,抽着旱烟的历崇山已经觉察到了。只是略微抬起了头,看了看门口的方向,沉静了一会,又低下了头。从开始到现在,唯一没停下的是他手中的旱烟杆,一直在随风飘散、带着火星的烟碎末。

    深沉,只能这么形容这样一个人。对于一切都好像是莫不关心,好像什么事情都无法让他动容,一直是那么沉静,仿若石雕般。

    相反,一旁的历依早已经欢呼雀跃,手舞足蹈,一边开心地说着:“爹,可能是李伯到了,我先去看看。”不等历崇山回应,历依就直接向门外跑去确认,一蹦一跳,仿若脱兔般奔腾的他,让人可以轻易的感受到他内心的欢乐。

    门外,冬日的阳光裹着丝丝温暖,历依已经在那焦急的眺望着,由于一直跑动,让他小脸通红,大口喘气。

    “哒哒,哒哒,驾......”!

    驾车的声响不绝于耳。眺望远处青石板路的尽头,历依已经看到了马车的身影,马车的速度不是很快,但依然保持着匀速前进。

    “哒哒,哒哒哒,吁,吁吁......”,不过一会儿,马车已经到了历依家门口。

    那是一匹棕褐色的、略显瘦弱的马,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车子略显破旧,但十分干净,可见主人经常擦拭保养。驾车的人放下套索,紧了紧缰绳,随即下了车;这是一个略显驼背、矮小的中年汉子,双目有神,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别样醒目的酒糟鼻,破旧的皮衣下是一双粗糙的大手,右手提着一个破旧的酒囊走了过来。

    “李伯,我和爹都等了你好久了,你怎么才来啊~~~”。历依对着来人抱怨地说道。

    来人笑了笑,摸着历依的头,一边拉着历依走向门内,一边讪讪说道:“小石头啊,本来李伯我早就应该到了,可是路上遇到老黄头,要我捎点东西到城里去,所以在来的路上就耽搁了。”

    “呀呀,李伯,捎东西是不假,不过更多是为了多赚点钱才这么做的吧。”历依边走边装着鬼脸,好似识破般嬉笑道。

    来人也不否认,只是呵呵笑了两声,解释道:“现如今的日子难过,再加上这寒冬里,山货少了,李伯我拉车的买卖也就是少了,如果不再找点赚钱的活,那李伯我也就只能喝西北风了。再说,李伯我还要多置办些你芸姐的嫁妆,要不然,到时候嫁到夫家,该被嫌弃咱们寒酸啦!你看李伯我也是多不容易啊!”

    历依点点头,也觉得甚有道理,转头对着来人说道:“到时芸姐嫁人,你一定要给我多多的酥糖呀!”,话语间带着一份喜悦和幸福。

    “那必须的,到时候你还可以试一试你芸姐的大花轿,那可比你李伯的马车舒服多了。”来人咧嘴谩笑说道。

    来人名叫李二,因在家排行老二,于是就取了这么个名。这李二也已经五十多岁,李二早些年间也是采石人,经常与历崇山一起山上采石,但由于本身身材矮小,再加上体格一般。常年繁重的采石劳作,已让他的身体苦不堪言,无法再承受采石劳累。这六七年改行当了拉车夫,靠着它那辆有些年头的马车拉货,维持生计。

    家中育有三个儿女,大儿子早年间已成家,二女儿也在去年嫁人了,唯一还剩下小女儿李飞芸,也到了婚配年龄。这李飞芸年芳十五,长得是亭亭玉立,貌美可人,乃是这石村有名的一朵金花。

    这一两年里,已经有好多户人家请媒人上门说媒,但都被李二给拒绝回去了,因为这些人也都是李二口中的普通寻常人家,没有达到他心中的理想结亲对象,他不可能让自己家的金凤凰飞到普通人家去。

    要说这小女儿可是李二的掌中宝,从小富养。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只要能供应得上的,一定就给予最好的,李二就是希望她能够嫁到一户富贵人家,一生衣食无忧。

    说话间,李二和历依已到了内门庭院里,李二再次向历崇山解释了一番。

    一丝笑容,历崇山那张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提着手中的烟杆指着李二,低沉笑语道:“你啊,认识你好些年了,还改不了这贪小便宜的习性。”

    李二听了,也只是讪笑道:“都这么些年了,也就改不了,呵呵~~~呵呵~~~”

    “崇山啊,你看,这时候也不早了,要不这就上路,免得到时候误了小石头的学武之事!”李二转头向着历崇山笑着说道,话虽然在理,但其实李二的真正目的是岔开话头,自找台阶下,这是谁都看的出来的。

    历崇山看看了头顶上的日头已经高挂,心想再不赶路,恐怕真的要误了正事,他也不点破李二的话,直接深吸了一口旱烟,之后,抖了抖烟壶口的烟渣,将烟杆插在腰间,低沉了的说了一句:“那就走吧。”说完别着手往门外自顾走去。

    李二见状“诶”的答应了一声,之后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也跟随上去。

    历依看到也是“嘿嘿”笑着,赶了上去,他早已看出李伯的窘境,但是刚才老爹在身旁,这让他不敢大声笑着点破,但现在老爹已经走远了,就安心的放声笑了出来。

    走在前头的李二似乎是听到了历依的笑声,知道小家伙虽然是个小孩,但是机灵的很,感觉这笑声八成是在笑自己,但是他当做没听见,依然朝前走去。

    门外,历崇山已经守在马车去了,李二和历依也到了身旁,历崇山将历依抱上车后,自己也坐了上去。李二紧了紧身上的破旧毡衣,刺骨的寒气让他略感冰冷,狠狠的灌了一口酒囊中的烈酒,一股火热辛辣之感迸发全身,让他不再寒冷。坐上马车,一甩缰绳,马儿吃痛开始跑动了起来,就这样,一行人踏上旅途。

    一段旅途,也预示着未知而奇妙的开始,没有人会知道前面会有什么,一旦朝前奔去,也就意味着改变的到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