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回大明:百官跪求我当暴君 > 第89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第89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乾清宫内很是忙碌。

    朱厚照令太监们,将奏疏搬去别处,又搬来了桌椅,自己也换了一身衣服。

    照旧在上首落座。

    身为领办新设府衙的镇国公朱寿,当然是坐在首位,毋庸置疑。

    但其他人,倒是有些不自在。

    他们彼此身份不同,关系也谈不上多好,如今却要在同桌落座,共同商讨国是。

    难免有些尴尬。

    这种尴尬,在文华殿时,已经有了,只是大家都不约而同淡化了它。

    现在却避无可避。

    朱厚照招呼他们在各自位置上落座。

    又对严嵩道:“今日严卿先将勋戚商税改制的想法提一下,记录之事,由杨卿来做。”

    严嵩立刻停下铺纸提笔,交由身边的杨慎。

    两人动作间,不免有所触碰。

    同时抬眼相望,其中心照不宣之意了然于心。

    严嵩正欲起身,被朱厚照拦下。

    “此乃新府衙第一次会议,非御前奏对,不必拘束。”

    陈敬此时领着诸多小太监入内,为每个人奉上一碗茶。

    而后悄声领人退于殿外。

    朱厚照啜了一口茶。

    “此乃国是机密会议,不宜有外人,往后都是如此。”

    杨慎面上一松,舔笔的动作都轻快不少。

    陛下与过去不同。

    这是绝了阉宦参与机要的路子,轻监宦而重贤臣。

    严嵩并未在意这些。

    于他而言,不过是少了打点宫内监宦的银子。

    如今家产本就不丰,省下来的这笔钱,可以再去结交旁的。

    实惠事。

    “陛下,臣入户部后,正逢年末清点。恰好对去岁的各课国税,略有涉及,是以斗胆,向陛下提出革商税一事。”

    如果说,当初严嵩提出这个想法,不过是为自己博个前程。

    那在进入户部后,他是真真切切地,想要做好这件事。

    “是岁,天下共有口六千六十万六千二百二十口。所收田赋,为二千二百一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六石九斗八升一合四勺五撮五圭三粟三粒七微。”

    “各受灾地,减免粮一百四十八万七千一十五石五斗四升五合五勺七撮二圭。”

    “一斗米,可供青壮男子食半月左右。”

    “以此计算,去岁田赋尚不够天下百姓果腹。野有饿莩,恐为民间常态。”

    “而庙堂一直苦于勋戚赐田,又不纳田赋。皇明的荒地已被开垦得差不多了,百姓无地可耕,便无粮可纳。”

    “是以,各地隐户、流民,屡禁不止。占山林称霸,以打家劫舍为生,地方良民叫苦连天。”

    “臣以为,节流不如开源。勋戚乞请之事,往后应当禁止。已赐之田,收回不甚妥当,纳税赋,亦有违《祖训》。”

    “不若从商税入手。勋戚商铺遍设皇明各处,在地方上也因特权,而被百姓诟病。”

    “若能革当今之商税法,以爵位定税,以商铺收支多寡定税。兴许能为国库积攒些许,以备不时之需。”

    严嵩又朝崔元、朱辅拱手。

    “先前有赖崔驸马与成国公拳拳爱国之心,带头献产。今岁百姓,定能好过一些。”

    “臣在此,替万民谢过。”

    言毕,起身一躬。

    这顶高帽子,倒是戴得挺舒服。

    崔元和朱辅同声谦虚,都称此乃天子点拨,自己不敢居功。

    朱厚照耐心地等他们谦让完,才出言提醒。

    “严卿的意思已经说了,诸卿如何想,都议一议吧。”

    崔元和朱辅当然是不太乐意的。

    这是往他们身上割肉。

    但并不伤及根本,割了也就割了。

    他二人对国是商议,并不熟悉,又是谨小慎微的性子,前有杨一清挡着,自然纷纷让杨公先说。

    杨一清正色道:“严惟中所言有理。勋戚乞请之风过盛,非善事。往后需明文昭告,扼制此事。”

    朱厚照点点头,又看了眼行笔飞快的杨慎,收回目光。

    “此事可矣。勋戚之田,虽为官田,却也不为官所用。”

    他又道:“我欲之后下一道中旨,革勋戚世袭之法。今日暂且说与诸卿听一听。”

    “自坤宁宫起,国戚之爵位,往后只需袭一人止。其余勋戚承袭,自旨意颁布后,三代止。”

    这件事,朱厚照已经和夏皇后通过气了。

    夏皇后全力支持,毫无异议。

    先前因夏氏的事,她已经对夏臣非常失望,只觉家中富贵到了极致,也不需再靠爵位过活。

    难道家中那些田地,还真能传至百孙不成?

    又不是人人都是衍圣公孔氏。

    邵太贵妃也无所谓。

    她虽有家人,可幼年就被卖给了太监,由其一手抚养长大,后送入宫中采选得宪庙临幸。

    如今天子有意改国戚之制,出于对朱厚熜继统的打算,更没有反对的理由。

    天子不做,等孙子长成后也会做。

    不如让天子做这个恶人。

    崔元和朱辅对天子的这个决定非常惊讶。

    这是以身作则了?

    坤宁宫和未央宫那头,都没有反对吗?

    既然如此,那他二人,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天子都对自己动刀子了,他们又算的了什么?

    朱辅这下,心思就更淡了。

    他这把老骨头没了之后,最多到曾孙,成国公一系就算彻底结束。

    戍边的儿子,接不接回来,似乎也不重要了。

    反正眼前的一切,即将成过眼云烟。

    崔元倒是更坚定了,要在朝中站稳,好为儿子打下基础。

    杨一清一直细心观察着朱厚照的神情,不停地斟酌心中用词。

    朱厚照知道,有些话,他们是不敢说的,只能由自己来讲。

    他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出心中盘桓已久的想法。

    “勋戚于地方上,勾结地方官与小吏逃税,由来已久。如今恐怕已是盘根错节,难以分割。”

    “今欲革商税之法,首要的,就是找出如何破解此事的要点。若不能杜绝勋戚于地方勾结,则商税改亦无用。”

    说到这個,朱厚照就想冲到汉朝的皇陵,把汉元帝拖出来给打一顿。

    迁豪族去修皇陵,这是多好的政策啊。

    废了干嘛?

    搞得自己现在都不好做。

    简直就是废物!

    果真是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要是自己儿子,直接打死算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