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导演快出击 > 010,风头(求追读)

010,风头(求追读)

    罗温慎还没上大学就已经在美利坚出版了一本畅销中长篇小说,而且二流报纸还以青年作家的称号冠之。

    出了大风头,不光是在学校,随着开学典礼的报道,北电和罗温慎的大名绑在了一起,跟随者记者的笔杆子,开始往外界传播,北电名头在今年稳压了中戏一头。

    校领导的案头就放着一沓报纸,有些头版,有些二版,都是关于北电和罗温慎的:

    ………

    媒体极尽夸赞之能事,毕竟是直属文化部门的任务,而且对于罗温慎的事迹,大家也与有荣焉。

    从来只有欧美作家对国内进行文化倾销,没有多少本土作家对欧美市场发起攻略。

    何况还是部里提倡的青少年计划伊始之际,罗温慎的出现更是让部里看到了文化兴盛在青年一代的端倪,必须要作为一个典型重点宣传。

    哪怕这本书的精神内核并不是很符合国内的意识形态,但它写出了这个年代最让人向往的人权。

    尤其是二流报纸的评论:“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在西方国家一直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一个关于生与死的宏大命题,在青年作家罗温慎的徐徐展开,富有跌宕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震撼人心的结局不得不让人深思……”

    甚至有一篇报道是采访的罗温慎现在的同学和之前小中高的同学,把罗温慎的成长历程掀个底朝天。

    表演系的崔老师也看过这篇报道,尤其是有当初一起艺考的同学把当初罗温慎考表演系因为闹肚子被涮下来的故事原原本本的讲出来,让崔老师一阵牙疼:风头本该是表演系的,结果小丑竟是表演系!!!

    远在高原上的罗进,手里拿着各式报纸,来回翻个不停,嘴边的笑容就没有收起过。

    而且他逢人就亮报纸,尤其是罗温慎在北电舞台上致辞的照片:“看报纸了吗?哎呀,这可是京城的报纸。”

    剧组的成员经历过最初的惊奇,而后就是有些受不了罗进的显摆。

    王文杰更是对罗进说道:“罗主任,这边工作开展的差不多了,你看,没什么事你干脆回去吧。”

    孔生也在一旁帮腔:“对,咱中心那帮人还没看到贵公子的风姿,你回去也让那帮人好好学习一下。”

    罗进本来有些高反的身体,此刻也没了呼吸不畅的虚弱:“诶,不用,中心有我家那口子呢,哈哈哈。”

    “……”

    “……”

    罗进突然看到那边统筹屁股下坐的报纸吼了一嗓子:“老关,去催催午饭,别没事就坐那发呆。”

    统筹老关一脸茫然,这也不该是我的事儿啊?怎么什么事都找我。

    不过官大的说什么都有理,无奈的起身去干涉场务的活计,一脸摸不着头脑的样子,让场务笑出了声。

    老关低声道:“你笑个屁?”

    场务偷摸指了指罗进,老关顺着望过去,只见罗进捡起地上的报纸,一脸心疼的抚平。

    场务:“活该你被训,娇贵的你,还敢拿罗公子的报纸垫屁股,没踢你都是轻的,”

    老关委屈的说道:“我媳妇给我买的裤子,小三十呢。”

    罗温慎在第二天就又提着礼物去了郑学福家里,对于郑玉全帮助扬名的举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郑玉全看罗温慎精神状态挺饱满,没有提打击人的事情。

    昨天郑玉全为罗温慎提请加入文协的事而奔波,文协却是以罗温慎的小说在国内缺乏影响力为由婉拒,其实也是因为罗温慎资历浅,没有活动和拜山头的缘故。

    郑玉全也是觉得有些着急,等罗温慎慢慢积攒名气吧,文化部也不好施压。

    泉城出版社也因为郑玉全的帮忙催促,很快拿到了书号,现在已经开始借着媒体的东风放开铺货。

    赵冬令还专门约了几个同行帮忙写序,这种事情在业内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毕竟是露脸的事,罗温慎也乐的帮赵冬令扬名,互相成就。

    罗温慎在国内还没出名的时候,是赵冬令一手操作的出版事宜,虽然最后是借的郑玉全的东风起飞,但是该承赵冬令的情,这点是抹不掉的。

    泉城出版社也在之后的时间里,派了个副总编来京城找罗温慎签了加印协议,顺便商量了一下出一千册英文特供版。

    因为是和美利坚的发行公司签的对赌协议,所以版权都在罗温慎的手里,而且协议里明确指出了国内市场不在美利坚发行公司的发行范围,就不用经过美利坚发行公司的同意。

    李晓苒在这期间只和罗温慎见了两面,没什么进展,只是二垒上分,他最近一直在忙国内发行和宣传的事情。

    学校对于罗温慎的态度很明确,最近时间不要耽误小罗同学发行宣传的工作,一切课程可以等小罗同学忙完后上小灶。

    所以在9月13号北电开展军训工作的时候,泉城出版社也在前两天开始了加印铺货,并组织了几个大城市的签售,需要罗温慎的出面,罗温慎乐的逃开军训的苦难。

    罗进本来就是军人家庭,罗温慎从小就被罗进逼着锻炼,每天早上都要和罗进一起锻炼,身体本就有当兵的记忆,不差这么几天军训的成果。

    《大卫》的国内销售情况还可以,在9月20日的时候,已经卖出了2万册,按照泉城出版社的统计,其中青少年占比百分之七十多,这个比例很大概率上说明了罗温慎在青少年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

    不过可能是因为纸媒的局限性,罗温慎来到渝城签售的时候,现场还是比较冷清的,当地的文化部门领导还因为这事发了脾气。

    罗温慎倒是比较坦然,这年头大家都在为生活忙碌,谁会花13块钱买书,而且纸媒的宣传重点在于青少年作家,上了年纪的不会很感兴趣,学生又只是开始新鲜,一个班级可能有一本书来回传阅就够了。

    最后渝城站,只能是文化部门的人来充当读者,这才让现场看起来有声有色,摆拍了一些照片,圆满的完成了上面安排的任务,皆大欢喜。

    罗温慎完成了签售的任务后,学校里的军训也结束了,这会正在操场上和新生们一起打篮球。

    旁边过来一个小胖妞喊了罗温慎一嘴:“慎哥,教务处有你电话。”

    罗温慎头也没回:“知道了!”

    “别打球了,跨洋的,姜老师催你赶紧去回电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