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九十七章 回京(第六更)

第九十七章 回京(第六更)

    余玠激动道:“戴罪之人怎可担当此等大任?”

    赵与芮有点被大宋的这种习气搞烦了,当机立断道:“让你当你就当,你以为是让你吃干饭呢?是让你办事的!”

    “干得好才行,干的不好,你就等着被砍头吧~”

    “褚知州,你觉得此人怎样啊?”

    余玠明白,这是赵与芮打算帮他铺平道路。

    褚非说道:“胆大心细,如此防御体系极其具有创意,恐怕是真正的金城汤池也不过如此吧。”

    赵与芮颔首道:“你看,连褚知州都觉得你适合,你还不答应?”

    余玠没想到荣王殿下如此平易近人,也不做作,直接答应了下来:“在下必将戴罪立功!”

    “好了,下去吧!”

    余玠心中非常激动,知道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和褚非离开了荣王行辕。

    赵与芮安排好余玠的事情之后,在成都府内过上了较为惬意的几天生活。

    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休假,品尝下川蜀地区的美食。

    过了几天之后,曹友闻班师的消息传了过来。

    赵与芮急忙更衣,然后前往一见。

    曹友闻身着甲胄,来到了赵与芮的面前,拱手道:“禀殿下,曹友闻不负殿下所望,西南十余州叛乱已被一扫而空。”

    赵与芮拉起曹友闻的手臂:“得友闻一人,胜十万雄兵啊!”

    曹友闻不好意思道:“殿下谬赞了,友闻全赖殿下扶持,才能有如此功绩啊。”

    赵与芮摆手道:“欸~曹兄深入军旅,短短一日便赢得士卒信任,赏罚分明,张弛有度,追杀残敌,劳苦功高,与百姓秋毫无犯,这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做到的。

    曹友闻用力点头:“多谢殿下赏识。”

    赵与芮拉着曹友闻两人一同入城。

    来到荣王行辕之后,赵与芮向曹友闻介绍了褚非和余玠两人。

    “各位,与芮这几天便要离开川蜀地区了,新的官员调动,我会请示陛下的。”

    “余玠明年便上任四川制置使,褚非是成都府路的知州,曹友闻年底便可上任利州路制置使。”

    “还望你们精诚合作,共同镇守朝廷的西部。”

    “余玠负责建立川蜀地区山城防御,褚非负责统筹内政,为余玠输送粮草劳役。”

    “曹友闻负责前往利州路练兵,那里是我们的前沿阵地,五州三关断断不能丢掉。”

    “钱粮和兵力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掉的。”

    三人走出来一步拱手道:“在下领命!”

    赵与芮语重心长的说道:“诸位,川蜀地区就拜托你们了。”

    三人用力点头,而后赵与芮便和顾瑧等人收拾行李,上马离开川蜀地区。

    经过一个月的奔波,赵与芮等人终于在年底赶回了临安。

    年底的临安似乎又到了合家欢庆的日子了,局势似乎也稳定了下来。

    赵与芮成功荡平了川蜀地区的叛乱,韩凛、邓若水、洪咨夔、郑清之都相继压制住了当地劣绅的反弹。

    赵与莒坐镇临安,频频派遣官员四处巡视,一定要将土地分配的理念落实,让家家户户都能够保持温饱。

    随着年关将至,众位朝臣都回到了临安复命,大宋终于彻底的稳定下来了。

    赵与莒将这些重臣请到了殿内,摆上酒席,为朝臣接风洗尘。

    当然了,所耗费的钱倒是少之又少,在赵与芮幼年的悉心教导下,赵与莒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整个宴席上,竟然都找不到多少肉……

    虽然这顿饭很素,但是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

    那些日夜纸醉金迷的朝臣大多都被清理掉了,剩下的官员虽然较少,但都是一些廉洁奉公,不可多得的贤臣。

    哪怕只是简单的青菜豆腐,也足以告慰众臣之心了。

    赵与莒说道:“诸位爱卿,今年大宋动乱频频,每一件事都险些造成了社稷倾颓。”

    “朕和荣王以及诸卿,铲除史相,平定李全,剿灭劣绅,重分土地。”

    “这一年朕无一日不在担忧,无一日不在思索。”

    “终于,朝廷稳定了下来,经过这一年的努力,相信接下来的几年也不会有动乱发生了。”

    “吾弟,说说接下来的路子怎么走。”

    赵与芮点头,起来说道:“真相,户部还有多少钱粮可供调配?”

    真德秀轻松地说道:“若是利国利民,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若是一己私欲,那么一文钱也没有!”

    “哈哈哈~”朝臣欢笑一堂。

    真德秀随后严肃道:“大宋这几年的财政收入虽然年年新高,甚至达到了一万万贯钱。”

    “但这却并不光彩,连年战乱和奢靡成风,使得我大宋银贵钱贱。”

    “一贯兑七百七十钱,看似收入不错,但现在的钱引不足发行时候价格的一成了,长此以往下去,极易造成财政的崩塌。”

    “虽然在荣王殿下的努力下,大宋今年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两成,农业税提高了一成,土地兼并也抑制住了。”

    “因此接下来的一年里,德秀认为,我们应该与民休息,安心恢复国力为主。”

    “殿下想必是要用到钱粮,但是德秀窃以为,大宋应将国库钱财拿出去,平息飞涨的物价,将钱引升值到正常的价格。”

    魏了翁也赞同此事,这一年的动乱实在太多了。

    赵与芮心中也明白,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那啥的道理。

    他心中也赞成开启种田模式,好好发展恢复下大宋的经济状况。

    但他也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赵与芮站出来说道:“真相你们担心的有道理,此为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的确我们应该与民休息。”

    “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朝廷近几年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实力,但也不能废弛武备。”

    “可以不扩军,但要像与芮训练殿军那样,稍稍提高后勤供给,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

    邓若水点头道:“殿下说的甚是,按照殿下之法练军,军队战力已经呈现大跨步式前进了,应该迅速推广开来。”

    “反正今年粮食产量上升了两成,也不用担心后勤不足的问题。”

    真德秀也赞成:“嗯,走精兵路线的确符合当今大宋的现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