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苇歧传 > 第十四章 死者长眠,生者无怨

第十四章 死者长眠,生者无怨

    元军成功登陆,击败了迎战的日军,在海滩上插满了赤红色的旗帜,宣告大胜。而日本剩余的幸存部队都退回到本丸,婴城自守。忽敦命令大军就地休息整顿,建造攻城器械,入夜后攻城,一举拿下壹岐全境。

    接下来的攻城战都元帅并没有让纪襄参与,作为惩罚,纪襄已经被关进了囚车里,直到入夜之前都不得放出来。

    正如之前的推测,战后纪襄被几个亲兵立刻逮捕,押送到了旗舰上。忽敦质问邹德磊为何不听军令,执意出战,胆小怯懦的邹德磊自然连连声称对属下管教不严,第一时间就把纪襄卖了出去,说他罔顾军令,不听劝导,私自纠集了几个人加入潘阜部队,意图争功。都元帅对纪襄任打任罚都悉听尊便,自己绝不干涉。

    即使是之前曾经预想过邹德磊可能会把自己卖掉,但纪襄依然没想到居然会卖的这么干脆,邹德磊对自己的的态度来了个急转弯,就像是碰见了什么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

    照顾到军队的情绪,忽敦没有(chi)褫夺纪襄官职,而是念在他攻取对马岛有功,这次的错误功过相抵,按照汉军律法,打了四十大板之后关入牢车,占领壹岐岛之后方准放出。而纪襄带的二十名部众则统统作为今夜攻城的排头兵,最先攻击城墙,以示惩戒。

    这样的处理结果相当于纪襄挨了一顿揍,手下的弟兄们却判了半个死刑。

    午时一刻,元军开始进攻壹岐城本丸

    他独自坐在牢车里望着攻城的方向,眼眶泛红,眼神空洞,整个人缩着肩膀,背后是军棍造成的伤痕,血液已经凝固了。元军大营离壹岐城只隔着一片树林,距离很近,近到可以望见战场上空升腾而起的硝烟。日本人已无路可退,然而困兽犹斗,战斗从入夜一直打到次日巳时,两军的喊杀声才渐渐小了下来,想来应是城池破了。不过多时,隐隐又有日本军民垂死挣扎声,哀嚎求饶声,妇孺哭号声传来,纷乱嘈杂,让人心中升起一股寒凉。

    但是又过去半个时辰,树林里一个回来的人都没有,反而硝烟更重,哭喊声未决。纪襄长年军旅生涯,见此状况也知道发生了什么。都元帅忽敦性格暴躁,一遇阻碍便会下令屠城,怕是攻城战的战果并不足以取悦忽敦,城破之后屠戮了日本百姓,将城丸付之一炬吧。

    又过了一两个时辰,终于有零星的蒙古骑兵拨马回营,他们在马上吹着口哨,意气风发,马上挂满了人头和劫掠品,有些蒙古人还挟着日本妇女,女人们脸上早已被血污和泪水糊满,耗尽了挣扎的力气,如同货物般挂在马上颠簸。蒙古人把掳来的日本女人拖进帐篷,女人们徒劳的蹬着双腿,却无法抵抗即将到来的命运。

    纪襄看着这些奸淫掳掠的蒙古骑兵,眼睛里的神色渐渐阴冷,他缓缓闭眼不愿去看。几十年前宋地的汉人女子也是如日本女人这般,被蒙古人随意处置。一百年前,金人统治的中原下的汉人更是惨不忍睹。

    屠城一直持续到申时才渐渐结束,远处升起了滚滚黑烟,那是元军在焚烧尸体。又过了一会儿,树林里慢慢出现元军大部队的身影。跟在他们身后的是此次大战俘获的俘虏,一千多名日本人以绳索贯穿手心连在一起,哭声震天。里面清一色的全是女性,没有男性和儿童。壹岐的经济水平跟对马岛也差不到哪去,除了俘虏的日本奴隶以外,劫掠所得的物资装不满几辆马车。

    纪襄在元军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是他手下的几个弟兄,见他们安然无恙,心下一喜,急忙挥手叫他们过来。

    向增也在其中,他向纪襄简单描述了一遍攻城的具体经过。日本人的抵抗很激烈,连老百姓也在城上协助守城。城破之后又退入本丸台地顽抗,元军不得不一个走廊一个走廊的清理敌军。平景隆在元军攻上城墙之后心灰意冷,把所有家眷亲随都集中在卧室,与他们一并点火自焚了。

    然而守护虽死,剩余的日军一直抵抗到天亮才被完全消灭,而且一连两次都没有抓住平景隆,这让忽敦大为光火,于是下令屠城,所有男子尽数杀光,连小孩都没有放过,只留下女人,用绳子穿了送到船上。

    “兄弟们呢?有没有伤亡?”纪襄急忙询问。

    向增愣了一下,面色有些为难,他笑道:“你这话说的,打仗哪有不死伤?这事儿你就别管了,反正大部分人都回来了。你要是实在不放心,等放出来以后自己回帐里看他们就是了。”

    既然忽敦屠城了,战斗自然不会太顺。看出向增是在强颜欢笑,他没有拆穿他,只是狠狠的一捶地板,一行清泪淌下来,他声音嘶哑:“怪我,都是我带你们趟的这趟浑水!不然弟兄们也不会受这么大牵连。”

    “嗨。”向增摆了摆手,安慰道:“弟兄们跟你多少年了,你什么性子我们能不知道吗?这个仇只该记在邹德磊身上。邹德磊那个样子我们大家都看到了,把自己急着撇清出去,彻彻底底的小人做派。”

    纪襄沉默下去,他没说话,而是把脸别到一旁,能看出来他当着向增的面强行忍住,没有动气。如果一开始听邹德磊说只给二十个兵,还是偷着去的时候就出言拒绝,也不会有现在身陷囹圄这个境遇,大不了挨一顿批,让他出出气就是了。

    “邹德磊……我又何尝不失望难过,他在这个位置上做一天就管制咱们一天。更何况……”纪襄顿了顿:“他是唯一一个能给咱们记军功,升迁的人。”

    “哎你啊。”向增愤怒的捶着牢笼:“还惦记着他给你升迁呢?这么多年了你还没看清楚吗?无论有多少军功,他全都拦在自己身上,一个也不会落给你,那些什么他升官之后给你升迁的话都是骗你为他卖命的幌子,你还没看明白吗?”

    纪襄黯然摇头:“我看不明白,我这个副千户,还有你的百户,邵林的百户,这些都是邹德磊给咱们升的……退一步讲,就算我们真想走,申请转到别的万户府去,哪怕是弩军万户府,他会在申请上签字同意吗?”

    “那怎么办?难道就在这套死了?”

    “不然怎么办?当兵的人微言轻,哪能说去哪就去哪?他是贪功了点儿,但上面吃肉,咱们能喝口汤也行,今天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就像你说的那样,也不是第一次了,这次忍一忍估计就过去了。战事还长着,以后多的是立功的机会,而且他的承诺未必就真的不做数了吧?积攒的多了,他难道还会真的装看不见,一点儿都不给咱们兑现?”

    向增长大了嘴巴,他觉得纪襄说的有点道理,但又觉得哪里不对,纪襄太理想化了,说不好听点就是太天真了。

    “你是被他升成副千户了,可那还不是因为你打仗最好使吗?平日里跟他走的最近的那几个货哪一个不是上了战场就两腿发软的废物?他这么好大喜功的一个人身旁居然无人可用,抓住你了不往死里用用谁?而且再者说了,军衔官职按律可以父死子继,当初你为什么没能继承令尊的职位?你敢说这里面没有他邹德磊的猫腻吗?”

    “你……”

    纪襄无话可说了,向增的这番话说到了他的痛处,父亲是堂堂正正战死沙场的,没道理不能承袭爵位,然而当新千户到任的时候,却不是自己,而是邹德磊,问负责官员事务的达鲁花赤,达鲁花赤却只说此事另有安排,叫他不必多问。谁承想这一安排便安排没了动静,纪襄自尊心强,好面子,见几次三番都没有动静,便也不再催问了。这件事情在军中从上到下一片沉默,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那些父亲麾下昔日的同侪见到自己也都有意无意的躲着走。

    邹德磊跟他说只要跟着自己好好打仗,不需要承荫,靠军功也一样能坐回令尊大人昔日的位置。纪襄当时只是个什长,邹德磊是进士出身,投笔从戎,在军队里素有儒将的口碑,便信了邹德磊的话。如今官至副千户,虽然离千户只差一步,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向上晋升。邹德磊口头上开的空头支票不少,但每当得胜过后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么就是装没印象了,要么就找纪襄其它的理由抵消功劳。

    而且邹德磊生性多疑,清高顽固,身边的人全都是调任过来的时候从原部队带过来的亲信,他满身功劳的背后是纪襄一天天的白忙活,时间一长纪襄也看出点端倪,但无奈自己是营中旧人,不是邹德磊的心腹,对邹德磊扔过来的空头支票也不得不接着。

    如今大军征伐日本,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是元日两国军事实力差距太大,作战胜多负少,极易积攒军功。二是统军将领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两个元帅,四个副使,作战勇猛吸引将军青睐的机会更多,这让纪襄又重新燃起了点信心,他手下有一半左右都是在新兵时期被父亲带起来的人,不仅作战是一把好手,平时也都是无条件站在自己这边,纪襄与他们互为倚靠,如果真的能凭借表现被其余将军看中,这批人可以被纪襄一并带走,脱离苦海。纪襄虽然是个副职,但他这一派都是营里的老人,邹德磊不敢不放,这也是邹德磊对纪襄一直有些忌惮的原因。

    纪襄沉默了许久,恍惚间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向增他们早已离去,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西下,已是酉时。元帅大帐的方向灯火通明,将军们没入城,而是在帐内继续商议下一步进攻计划。

    也到时候该把自己放出来了吧。他这么想着,抬头看了看兵营,发现有个士兵正在远处看着自己。

    “卢巡?”他一愣。

    卢巡胳膊吊着绷带,静静的望着纪襄,一半身形隐藏在阴影里,脸色晦暗不明。他发现纪襄也在看向自己,沉默半晌,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没有说话,望着纪襄的方向,一步步倒退着离开了。

    亥时壹岐海滩,元军营帐

    今日一战,元军损伤大于对马岛,百十多生灵注定无法魂归故土,事务官将这些战死的士兵找了个向西的地方集体下葬,点燃各式引魂法器,白纸飘飞,有些士兵的亲友不幸战死,纷纷烧纸祭酒,前来送最后一程。

    纪襄坐在一旁,烤着坐牢坐麻的双脚,日本气候比中原冷太多了,蹲一天牢车,连健壮的汉子也熬不住。邵林拨拉着篝火里的木炭,脸上云淡风轻,仿佛在汇报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蔡山死了,被城上的滚石正好砸中脑袋。赵酆也死了,巷战的时候跑太快,后面兄弟来不及救……此外就是三个轻伤,一个重伤,都无大碍。”

    他听着邵林的汇报,愣了一下:“赵酆死了?”

    “嗯。”邵林点点头:“日本人在巷战的时候布置了很多陷阱障碍,造成了不少麻烦。赵酆跑在最前面,斜刺里杀出五六个人,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身陷重围了。”

    赵酆是从建德一起出来的老人,感情很深,纪襄的声音有点变化,“就没有一个能跟得上的吗?”

    邵林看了他一眼:“有一个跟上了,卢巡。”

    纪襄低着头,按摩双脚的手忽地停住了。

    “不用奇怪,卢巡是赵酆的拜把子兄弟,如果有一个人能跟得上赵酆,那就只有他了。日本人的援军越来越多,卢巡杀了几个日本兵,但胳膊被人打骨折了,还想着继续往前,还好后面的弟兄及时救下了他,不然兄弟两个今天就都死在那条巷子里了。”

    “我见到卢巡了。”纪襄忽然说道。

    “你见着了?”

    “嗯。”他起身打扑了几下裤子上的土,端起一碗热汤一饮而尽:“对了,赵酆的尸体就别跟他们在一块儿了,把他捡出来找个地方,好好下葬吧。”说罢转身进了帐子,再也没有出来。

    邵林在他身后默默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向增不知道从哪里过来,看见邵林也在,便打了个招呼,一屁股坐在纪襄原来的位置上。从这望去,树林的一端是一里地之外的壹岐本丸,城池已经被烧毁大半,硝烟未散,死一般沉寂。另一端是元军白色的帐篷,从树林起,一直绵延到海滩望不到尽头,再远处海上数百艘军舰兵船收帆下锚,静静浮靠在水面上,随着退潮的波浪缓缓起伏。傍晚归巢的海鸥成群结队的自海上归来,几只海鸥落在桅杆顶端,疑惑的打量着下面的几万大军。

    “喝碗汤?”邵林邀请。

    “不喝了,晚上吃太多睡不着觉。”向增摆了摆手,向家三兄弟形影不离,不一会儿向仁向易也都围坐过来。还有几个相熟的士兵也加入进来,大家坐在一起烤火,五十岁的老黄搬来了脚踏砂轮,义务帮大家磨刀。

    一时间营地里只剩下篝火噼啪声和砂轮磨刀的沙沙声,偶尔发出甲片碰撞的声音,也是戎装未褪的人变化一下坐姿,不同于蒙古人和高丽人,虽然某些汉人将军也会带队屠城,但是中原战乱,汉人长期遭受屠戮,汉军对屠城之类的事情内心多少有些抵触,大战过后,最难将息,因此众人的情绪并不高涨,默默想着自己的事情出神。

    “纪襄今天怎么了?有点不对劲,他不像是坐一天牢车就能坐自闭的人啊。”邵林问道。

    背后老黄“沙沙”的砂轮声静了一瞬,似乎也把目光投了过来。

    “你不知道吗?”向仁看了一眼向增,见他没有表情,便说道:“纪襄应该是正在为昨天的事情自责呢。昨天白天在海滩上,副使潘阜和那个叫平景隆的将军单挑,两人杀的难分难解,最后让平景隆找了个机会逃脱了。潘阜气不过,就把日本大将逃脱的罪责怪在了我们几个头上,可笑,如果不是他纵马过来撞平景隆那一下子,平景隆早就被哥几个射死了,哪还能给他纵火自焚的机会?”

    “这事我知道。”

    “可你不知道的是,当时卢巡建议纪襄一不做二不休,趁乱射死潘阜,死无对证。且潘阜麾下多福建兵,与两浙兵素不相识,此事可以做的天衣无缝。最后关头纪襄出手阻止,这才没有成行。”

    邵林听完大惊:“还有这事儿?你们回来的时候怎么不告诉我?”

    “此事保密,多一个人知道就要多一个牵连。况且纪襄一回来就被缉捕了,他不放出来,我们肯定是不说的。”

    “卢巡……”邵林轻轻念叨了两遍他的名字:“其实纪襄做的很对,如果潘阜当真被你们射死,怕是要铸成大错。一旦事发,有人认出此事是你们所为,不光纪襄,怕是整个邹字营都要被当做陪葬。”

    众人面面相觑,显然是都没有想这么深。

    “那邵大哥,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还会当排头兵吗?”最小的向易忽然问道。

    邵林摇了摇头:“多半不会,排头兵有些人不想当,有些人却挤破头也想当。元帅让你们当这次的排头兵作为惩罚,那么惩罚过了,你们自然是该回哪就回哪了。”

    远处,身着白衣白帽的长者骑马独行,身后三十步跟着一列持旗纛(dao)和魂幡的卫士,马亦着素衣,行至将士坟前下马,坟前祭坛已经布置完毕,绕以青绳,张有幕帐,置军牙及军旗的牌位。祭祀之牲用太牢。汉军所有的将军都从帐内走出来参加祭祀,蒙人将领亦站在一旁观看。

    数十座纯白色的魂幡簇拥着长者,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洋,箭头形的飘带密密麻麻的随风舞动。祭奠战死者应当敲战鼓,鼓手们敲动战鼓,鼓声庄严肃穆,落在大营每个人的身上,原本忙碌的大营渐渐安静下来,人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转头望向祭坛的方向,默默肃立。

    “死者长眠,生者无怨。儒者有言,勇者无惧。道者寄语,万物相生。世世代代,生生死死。”长者放声高喊,声音在林间回荡。

    “残桓破壁,血色漫道。千年之后,无际青川。”有些汉军将士跟着默念起来,渐渐带动了其他人,声势渐壮,鼓声亦涨。

    身后传来帐帘掀动的声音,邵林转头去看,发现纪襄已经站在帐门前,望着祭坛的方向默默吟诵,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可眼睛里的神采却能看得分明,悠长而空旷,带着些许忧愁。

    他有点变了。邵林这么想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