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魂穿三国,这个刘琦不简单 > 第二十七章 亮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十七章 亮愿效犬马之劳

    开门见山,不作扭捏姿态。

    兴许能给诸葛亮留下一个好印象。

    “公子贵为荆州牧长子,亮不过一山野躬耕之辈,才疏学浅,怎能帮到公子!”诸葛亮轻摇羽扇,徐徐说道。

    “先生莫要自谦。庞德公称先生为卧龙,水镜先生司马徽称,卧龙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普天之下,能得到他二位如此盛誉之人,唯有先生。”

    “亮乃一耕夫,整日以青山绿水为伴,只会夸夸其谈,公子还是另请高明。”诸葛亮摇摇头,娓娓说道。

    听到这,刘琦深吸了一口气。

    请诸葛亮出山,不容易。

    必须得下点猛料。

    幸好看过许多关于三国的书籍、影视,文章,此刻拿出点硬货来,不难。

    他略微组织了下语言,沉声说道:

    “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兵戈争斗不休,战乱蹂躏下,民生困顿,百姓不得安生。从山峦之畔,到大海之滨,皆是累累白骨,断臂残肢。

    身为汉皇后裔,上不能承天扶汉,下不能手刃奸贼,每每思之,都有如万箭穿心,痛不可当。

    如今汉室危在旦夕,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

    值此危难之际,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助我匡扶汉室,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诸葛亮心怀家国大义。

    拥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刘琦猜测,听到这一番话,他不可能无动于衷。

    果不其然。

    下一刻,诸葛亮看向刘琦,眼中带着一丝诧异,“公子竟有这般志向!”

    一开始,他认为刘琦只是一个贵公子。

    没曾想,在贵公子的外表下,竟还藏了这么一颗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仁义之心。

    “此为苍生黎民之天下,非暴虐诸侯之天下。刘琦方才所言,不过是为天下万民发声罢了。”

    “公子高义,亮钦佩不已。”诸葛亮目视刘琦,眼中带着一丝赞许:

    自高祖举义,光武诛莽,汉历江山世二十有四,践年四百有奇。

    而今汉室倾颓,四方扰攘,内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外有群雄并起,争斗不休。

    方此离乱之世,欲伸大义于天下,唯有践行天道,兴废治乱,息心节欲,待时而发。

    公子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此乃仁德正义之举,非克千难万险,不足以达成此等宏愿。

    潮起潮落,足以磨平巨石。亮相信,终有一日,公子可以实现心中所愿,青史传名,流芳百世。”

    诸葛亮这番话的意思,难道是答应出山了?

    刘琦心跳加速,问道:“先生可愿出山相助?”

    诸葛亮笑而不语。

    他提步来到草堂外,问道:“亮斗胆相问,公子若成为荆州之主,会将荆州引向何处?”

    这是在考校我?

    刘琦心中一喜。

    正确的答案,不就是你的隆中对策!

    他走到诸葛亮身侧,清了清嗓子,徐徐说道:

    “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可为援而不可图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刘璋暗弱,非立业之主。

    待时机成熟,可遣一上将军,领荆州之兵,取西川建立基业,以与曹、孙成鼎足之势。

    继而积蓄力量,进取中原。

    如此,大业可成。”

    不管是出师表,还是隆中对,早就背得滚瓜烂熟。

    根本难不倒我。

    “此金玉之论也。”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公子所言,亦是亮心中所想。”

    就是现在!

    机会来了!

    刘琦拱手合抱,言辞恳切:

    “无士之君,难成大业;荒地之木,不可参天。刘琦斗胆,请先生出山相助,日后定以先生为师,日夜聆听先生教诲。”

    诸葛亮背过身,摇了摇头:“亮躬耕于南阳,早已懒于应世,恕不能奉命!”

    “先生不出,苍生无望,社稷无光,恳请先生怜悯众生,出山相助!”

    刘琦走到诸葛亮面前,躬身作揖,执礼甚恭。

    “这——”

    “先生如若不应,我便长躬不起。”

    诸葛亮注视着刘琦,看到他一直躬身不起,心中有所动容。

    刘琦贵为荆州牧之子,纡尊降贵,三顾茅庐,只为请得自己出山。

    自己不答应,他便百折不挠,再三请求。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刘琦既有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又有这份仁义之心,顽强坚持的品质。

    他日必定一飞冲天,前途不可限量。

    再者,自己躬耕南阳,久卧山野,多年来,难觅良主。

    今日刘琦以赤诚之心相待。

    态度谦虚,诚挚恳切,实属难得。

    想到这,诸葛亮再无半分犹豫:

    “公子请起,亮愿效犬马之劳。”

    听到这句话,刘琦瞬间狂喜。

    他面带慨然之色:“我得先生,有如周公得吕望,汉王得张良,大业何愁不成!”

    “公子三顾茅庐之情,亮必当终生铭记。”诸葛亮言辞恳切。

    上有天公,下有地母,人心中的善恶,天地都能看得见、听得着。

    通过三顾茅庐这件事,刘琦明白了一个道理。

    诚心是对别人的,更是对自己的。

    如果不是怀着一份赤诚与崇敬之心,万万不能轻易将诸葛亮请出山。

    日后待人做事,定要时刻牢记,以诚为本,忠义为先。

    “先生不必如此。”刘琦连声说道:“能得先生辅佐,刘琦三生有幸。”

    历史上,诸葛亮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数次北伐,积劳成疾,于五十四岁,病逝五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琦暗暗发誓,这一世,一定不能让诸葛亮过于劳累。

    秋风五丈原的悲剧不能重演。

    定要让他长命百岁,亲眼看到天下统一,还于旧都的那一天。

    “人才易得,明主难求。公子言重了。”诸葛亮轻摇羽扇,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刘琦满面春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上前一步,拉住诸葛亮的手,笑吟吟地说道:“孔明先生,这位是黄忠,黄汉升将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