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魂穿三国,这个刘琦不简单 > 第七十章 心存仁孝,性行淑均

第七十章 心存仁孝,性行淑均

    “好极!”

    刘琦举杯,与文聘轻轻一碰,随即一饮而尽。

    “公子初次掌兵,竟能大破曹军,生擒张辽,堪称军事奇才,末将好生钦佩。”文聘连声赞道。

    “将军镇守荆北,抵御北方诸侯的进攻,多年来兢兢业业,没有出过一丝差错,这才是最令人敬佩的。”刘琦不作思索,毫不犹豫地说道。

    “有公子这句话,末将虽战死沙场,亦无憾矣。”文聘声音慨然,眼中跳动着闪烁的光彩。

    “方才所言,皆是肺腑之语,不过,将军需得珍惜性命,好好活着,保卫我荆襄九郡才是。”刘琦的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公子说得极是。”文聘亦是笑道。

    “前一段时间,为何在襄阳城内见不到将军的身影?”刘琦面带疑惑,开口问道。

    在筹募军费考核的那段日子里,从来都没有见到过文聘的影子。

    这也导致刘琦一时间,没能想起来文聘这一号人物。

    “末将受主公之命,前往南阳视察军队,今日方才归来。”文聘面带笑容,继续说道:“没曾想一回来,就听到公子大败曹军,班师凯旋的消息。”

    “今日之胜,只让曹操损伤了些皮毛,并未伤筋动骨,待他平定北方后,定会调转兵锋,将战争的阴霾带向荆州,那时,还请将军不遗余力,率领荆州军抗击曹操。”刘琦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

    文聘点点头,眼中露出一抹肃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若曹军来攻,我文聘定当身先士卒,抗击曹军。”

    “说得好!”刘琦抚掌大笑:“若荆州文武百官,皆有将军这般豪迈勇武之心,不论任何外部势力,都休想侵入荆州半寸土地。”

    “公子言重了。”

    “仲业,我有一言,不知当讲否?”刘琦上前一步,压低声音。

    “公子但讲无妨。”文聘快速应道。

    刘琦左右观望一圈,随即伏在文聘耳边,低语道:“如果蔡瑁等人勾结曹操,暗怀背叛荆州之心,仲业将军是否会不畏生死,为荆州平定祸乱?”

    “荡平宵小,保荆州安定,是我文聘毕生之志,如若有人造反,起兵动乱,末将必然不会袖手旁观。”文聘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说道。

    “可你要知道,蔡氏家族底蕴深厚,权势滔天,如若与其为敌,定会让你陷入相当危险的境地。”刘琦附耳低言。

    “末将若畏惧权势,今日便不会当庭驳斥蔡瑁。”文聘眼中精光一闪,不带半分犹豫。

    “好!”刘琦忍不住赞道:“将军赤胆忠心,一身正气,刘琦敬佩之至。”

    “公子客气了,日后如若有所需要,末将定当为公子效命。”文聘抱拳说道。

    “多谢将军。”

    刘琦抱拳回礼,脸上露出浓浓笑意。

    文聘镇守荆北,统御着南阳郡的军队。

    如今他与蔡瑁、张允对立,站在自己这条战线上,无疑又让自己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现在对于战胜蔡氏一族、获得世子之位,刘琦不禁变得更加信心坚定。

    “琦儿,你大胜曹军,收复失地,立下赫赫战功,想要什么奖赏,不妨提出来,为父定然应允。”刘表看向刘琦,提声说道。

    刘琦转过身,拱手合抱,“父亲,驱逐敌人、保境安民,是我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无需任何奖赏。”

    “功成而不居,谨言慎行,不卑不亢,我刘表得子如此,何其幸甚!”

    刘表说话的同时,眼中尽是欢喜。

    兴许是上了年纪的原因,看到自己的后代有所成就,刘表当真是开心得很。

    “孩儿只希望父亲保重身体,不要再那么辛劳!只要父亲无病无灾,长命百岁,那便是孩儿心中最大的欢喜。”

    刘琦目光灼灼,声音里充满着真挚的情感。

    老爹刘表虽然一开始对自己不怎么重视,甚至有些疏远。

    但那也是因为听信了蔡夫人的枕头风,被蔡瑁、张允这些人的恶意中伤所蒙蔽。

    或许是因为穿越之前的那个刘琦,生母早亡,受到后母蔡氏打压,又被文武百官排挤,这才导致性格懦弱,不敢反抗,更不敢对刘表表露心声。

    种种原因之下,也就使得刘表逐渐丧失了对刘琦的宠爱。

    可自穿越以来,刘琦不断地给刘表送上许多重惊喜。

    又让刘表看到了他的能力与潜力。

    再加上他肯主动袒露心声,表达对自己父亲的尊重与关怀。

    所以,刘表也就逐渐重拾起对自己这个长子的喜爱。

    况且,刘琦说出这番话,也确实是真心实意。

    只要老爹刘表多活几年,那么荆州内部就会安定,外部势力便不敢肆意大举入侵。

    再者,有刘表在上面震慑着,蔡氏一族就算再胆大妄为,也不敢直接迫害自己。

    自己就能趁着这段时间,抓紧积蓄力量,发展自身势力。

    否则,万一某一天刘表离世,蔡氏一族失去制衡,强行对自己动手。

    那时若是没有抗衡的力量,可就后悔也晚了。

    “得子如此,夫复何求。”刘表眼中尽是慨然。

    听到刘琦这番话,众臣不由连声赞叹:

    “大公子忠孝节廉,着实令人敬佩。”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大公子秉持孝义,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天地之性,莫大于孝,大公子当为我荆州年轻一辈之典范。”

    文武百官如此赞扬,倒也不奇怪。

    远在上古时代,华夏就有了“孝”的意识。

    汉代,对于“孝”道,更是非常重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便是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

    西汉时期,朝廷会优待孝子,免除孝子的人头税,或是赏赐孝子帛布。

    到了东汉,除了赐帛、免税外,另加了一条——赐爵。

    汉朝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便是举孝廉。

    顾名思义,孝廉也就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只不过到了后期,这一制度多为世族大家垄断。

    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比比皆是。

    “大公子心存仁孝,性行淑均,令人赞叹。”蒯良忍不住开口叹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