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末年的日子 > 第十四章 豺狼来了有猎枪

第十四章 豺狼来了有猎枪

    “大人,咱们中央有禁军,边防有边军,地方有厢军。这剿匪的事军队不干还要您来操心?虽说长久以来地方部队疏于训练,但是对付区区盗匪应该不是难事才对啊。”

    “想来,这地方上应该有掌管部队的长官才对吧?您作为文官,难道还要担任剿匪的任务?”李麒是有些好奇的。虽说北宋重视文人而轻视部队,可总没有文人带兵打仗的吧。

    但事实有些出乎意料。

    马汉看着李麒有些奇怪的说道。“大人是本州知州,自然兼任安抚使。这保境安民的重担也向来是各州府首官的重要职责。虽说各路有专门的安抚使司,但安抚使也是由地方长官兼任。”

    “李兄走南闯北这点事总该是了解的吧。”

    李麒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不对啊。以前接受的知识都说宋朝文官治国,兵备松弛。倒是从来没说过地方长官还管兵啊。

    看马汉这头头是道的说着,就好像应该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一样。

    “马大哥这话倒是不敢苟同。身在官场当然对官场非常了解。小弟过去常年与师傅寄情于山水之间,倒是对官场了解甚少。”

    马汉哈哈大笑道,“还想你啥啥都知道呢,看来也有你插不上嘴的事情。哈哈哈”

    蒋圆摆了摆手,示意李麒接着说。

    “想来大人应对之策是有的,既然问我,我便抛砖引玉,说说我的一点点浅见。”

    “俗话讲,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待敌人当然要以酷烈手段对待,只有打的赢才能谈其他的。至于咱们有何应敌之策,首先得看看咱们有哪些应对的手段才行。”

    李麒与马汉分立蒋圆两边,并行于河道边,边走边说道。

    “应对土匪其实跟边军打仗没啥两样,只是规模小点而已。打仗打得无非是钱粮。这是基础。在此之上的便是兵员的多寡,兵器是否充足。

    同时,战争的动员与宣传也非常重要。要让人们知道为啥打仗,为谁打仗。”

    “我朝兵员众多,虽说大部分不是什么可造之材,但是从中挑选出可用之人,再从青壮人中挑选一些,训练一下应该也能应敌。这便是兵员的问题。”

    “另外,据我观察,我朝相当一部分耕地都集中在各种乡绅土豪手中。这些人的最大财富就是土地。平时让他们出钱可能比较难,可这种时候相信他们应该能够明白怎么选择。是帮助官府保住田地还是被土匪打劫。”

    “他们与自耕农一起都是以土地为最大财富,要让他们知道,打仗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土地与财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动民间的力量。”

    “这样就能发动一部分力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朝廷给予我们支持。即便不能派兵马,也得给我们一些资源上的支持。”

    “大人,您看我说的可对?”

    蒋圆看着河面,点点头。“没想到你还有这方面的才能。蒋某只期望这一州之地不受屠戮之苦。也不枉读一回圣贤书。”

    “大人,看来李兄对行军打仗有番研究,不如让他同我一起整备兵员,您看如何?”

    蒋圆还没说话,李麒倒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刚才你说蒋圆一个文官担任部队首长也就算了。咋的,你这一看就是保镖头子的人也带兵打仗?

    “不知马大哥官居何职?对这军队事务也能说上话?”

    蒋圆与马汉两人对视一番,哈哈哈大笑。“他是安抚副使,这剿匪的重要还是要多仰仗于他啊。哈哈哈”

    靠,感情你们这是地方部队一二把手啊。不过怎么感觉马汉这家伙像家丁多过像军人啊。

    “也好,李麒初来,你便带着他到处走走吧。此次出行,收获不错,收获不错。哈哈哈”

    说完几人便乘船来到对岸,马车车队早已乘渡船来到西岸,车队边更是多了不少衙役样打扮的人,见到蒋圆一行纷纷躬身喊道,“恭迎蒋大人”。

    蒋圆回了衙门,李麒却跟着马汉去了别的地方。沂州城比莒县城大了不少,却也只是方圆几里地的一个小城郭。离府衙一里之外有个军营。李麒跟马汉一行人来到了这里。

    “马大哥,您这是带我来军营了?”李麒打量着这一片破屋,虽说有军营的样子,门口也有站岗的,可样子实在破旧。忍不住问道。“您这是军营还是奴隶营啊?蒋大人把你军费给贪污了?你这是打算把我卖苦窑里啊。”

    马汉脑脑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兄弟,这可不是故意跟你卖惨,咱蒋大人可是出了名的清廉,咱们军费当然是足额发放的,不过我都给发给咱们兄弟们了”

    “你也知道,咱们虽然有些军费,可那点钱财够干啥。咱们现在有军卒两千多人,可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实际能用的也就千八百人,这千来号人又大都执役,剩下的也就四百来号人,除去各处守备,这在营的也就百十来号了。”

    李麒与马汉一同走在军营里。说是军营,倒更像是一个大杂院,里面大人小孩都有。大部分军卒都是本地人,很多人更是随军家属都在。

    马汉说道,“咱们厢军一般没有战斗任务,主要从事劳作,一半壮城军倒成了装修队,修城修路都是咱们的活计,少部分在这里的能够供给差遣,还有一部分修缮制造武器。另外各种官员的侍从护卫很多都是咱们的活,剩下还有一部分在野外开荒种地。”

    “前些年军费还能发的多些,这些年边军开支越来越大,能到兄弟们手里的就越来越少了。”

    李麒站在军营还算最干净的校场中,看着军营各处偷偷望着自己的所有人,有些发愁。

    难道就靠这些人抵御宋江这群悍匪?甚至是今后的金人入侵?李麒是不相信的。原来看各地农民起义造成巨大损失,有些不明白。现在看来,这些人哪有什么战斗力啊。即便有少部分青壮,恐怕遇到土匪首先想到的是怎么逃跑而不是应敌吧。

    在军营闲逛,发现人真的不多,年轻兵丁尤其少,多的是老人,说是老人,其实也就是四五十岁,这个年纪,在后世可能正是当年,但是在现在,基本就算是老人了。

    除了当值的兵丁穿戴整齐,其余人基本都是闲散的散在各处。看到马汉与李麒来到,站起来问声好,就又懒散的回到各处。

    军营里到处都很乱,最干净的地方是兵器维修间。说是兵器维修间,其实倒不如说是一处作坊,一处农具作坊。

    刚进来就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几个人正在敲打什么东西。

    “大人,今天怎么得空到营里来看看?这位大人看着面生啊。”一位老汉迎着两人走了上来。

    “老王,这是新来的李大人。以后营里事务就李大人与我共同管理。”马汉对老头说道。“兄弟,这是这维修作坊的管事老李头,咱们这边一应军器都归他管。”

    老李头赶忙对李麒说道,“李大人真是青年才俊,老朽见过李大人。”

    李麒赶忙说道,“哪有什么李大人,您叫我小李就行,我可不敢称大人。”

    一番客套,老李头便带两人参观起了作坊。

    虽说是兵器作坊,但是因为基本不参与作战,这里最常见的反而是农具。原来军营一应粮食供应都是兵丁自己种地来供给的。在县城外开荒了几百亩地,种了粮食。这里供应的最多的反倒是各种农具和工地用的材料。这不就是生产建设兵团吗?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堆着一堆大刀长矛反倒落了一层灰尘。

    李麒翻检着兵器,看着上面已经生锈的刃口,有些头疼。这他妈还打仗,打个屁。一看这样子就不知道多久没练习了。

    这土匪还倒好说,基本也是农民中因为各种原因过不下去才啸聚山林的山林野匪罢了。等金人打过来,正规部队再加上都是骑兵,让这些人应对这不是等死的节奏吗。

    一样长管样的东西引起李麒的注意。一根竹子像个长喇叭一样,头上开了一个小眼。像是个长喇叭,又像一根长笛子。

    “这是什么东西?咱们这还造乐器?”李麒拿起来递给老王头看。

    “大人,这是突火枪,后面装填火药,前面装上弹丸,应敌的时候点燃火药就能杀伤。前些年禁军中退下来的玩意,分给各路府军器监的,伤人可以,杀人却不行,样子货。”老李头一脸不屑的说道。

    突火枪?靠,这不就是枪的老祖宗吗?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

    虽说现在这玩意还不是兵器的主流,可后来随着蒙古人带到欧洲,可就慢慢成了大杀器啊。

    好东西,绝对的好东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