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挚友竟是汉高祖 > 第18章 刘氏家门不幸啊!

第18章 刘氏家门不幸啊!

    眼看刘太公就要伸手将牌抓回去,莫余连忙用手中最后剩的那张牌敲了一下他手背。

    “诶诶,我还没同意呢,勿妄动也。”

    刘太公气愤地抚摸着手背:“你刚刚不都说好了么?”

    “我何时说好了?”莫余没好气道,“咱这儿可不兴胡编乱造啊。”

    刘太公锲而不舍的重复道:“那你现在答应也行,老夫要悔牌。”

    “但是我拒绝!”莫余斩钉截铁道,“我莫子傲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对自谓能牌而无规者言否!”

    刘太公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什么奇葩的兴趣爱好?合着你最爱干的事就是拒绝别人?

    “你……你一小伙子,让让老人家怎么了?”

    莫余哼道:“你可知世上有一词,曰‘出牌无悔’?”

    刘太公也哼道:“那你又可知世上有一词,曰‘尊老爱幼’?”

    “棋牌场上无老幼!”莫余正气凛然的说道,“对于打牌而言,菜便是原罪,何况怎么也没见你爱幼?”

    刘太公实在无奈,只得悻悻的端详了一会手中整整十几张竹牌,犹豫片刻后打出了“丁四”。

    “哈哈,赶巧了!”

    莫余长笑一声,手里最后的那张“丁八”猛地拍出,决定了此局的最后胜者是谁。

    “如何,服不服?下次还敢跟我开场加二不?”

    看着莫余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刘太公不快地啧了一声,嘟囔道:“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今的后辈怎么都这样?跟我家那臭小子似的,半点都不知敬重老夫。”

    既然一局牌打完了,恩怨也随之烟消云散,莫余好奇的关心起老牌友:“咋了,最近和家中后辈处得不好?快说说,让我八卦……咳,让我看看能否为你出谋划策一番。”

    刘太公瞥了一眼莫余,越发觉得那坏笑的神态很像刘邦了,特别是刘邦在他面前嘚瑟的时候。

    此人正是刘邦的父亲,当朝太上皇刘煓,能生出这么个爱玩的儿子,他本人自然也相当喜欢玩乐。

    曾有故事记载,刘太公住入皇宫后反而闷闷不乐,刘邦见状就纳闷啊,自己儿子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自己也能在富贵堂皇的华丽宫殿中有吃有喝的被好生伺候着,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结果刘邦一问刘太公,刘太公说道:“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

    简单概括来说,便是刘太公过往还没贵为太上皇时,在民间最喜饮酒作乐,不是斗鸡就是踢球,总之最爱与他人欢快的玩耍,而现今谁敢在庄严的皇宫中干这些事?所以他才又郁闷又无聊。

    也正因刘太公的这个性格,在得知长安城内流行了一种好玩的新奇玩意,且实际试玩后发现的确迷之上瘾,当然就一直欲罢不能的沉迷于打吴诺了。

    幸好如今的游玩算是解决了刘太公的不快乐,莫余甚至还要举办联赛呢,刘太公一听这敢情好啊,他最喜欢热热闹闹的一同耍闹了,肯定是要大力支持莫余的。

    然而除此之外,刘太公还有另外一处不愉快的根源——也是刘太公日常受气的来源,他那已成人皇的好儿子刘邦。

    在刘邦年少时,由于常常游手好闲,与那些乡里乡亲所认为的市井流氓称兄道弟四处游玩,因此一直被视为不学无术,刘太公亦常常教训他,并以他二哥刘喜做榜样,经常训斥他多学习二哥。

    这若只是一次两次还好,可天天如此唠叨呵斥,那刘邦自然也听得极为不爽,都快成为他的一个心病了。

    倒不是他小心眼,事实上称帝后刘邦还是很孝顺刘太公的,甚至一如平常人家的父子间那般每隔五日便去朝见刘太公一趟,但报复性的嘴瘾肯定还是得满足一下的。

    所以刘邦除了爱找莫余聊天外,第二爱干的事情便是跑刘太公面前显摆自己的功绩,并暗讽刘太公当初没眼光啊,怎么就看不出自己那日日被说不成器的儿子才是真龙呢?

    比如有次刘邦帮刘太公祝寿,明明人家刘太公正值大寿之际,高高兴兴的庆贺着呢,刘邦却不管会不会给刘太公心里添堵,就是忍不住又要贴脸嘲讽刘太公一遍: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这意思就很明确——老爹您看看,以前常说我没有赖以生存的本事,赚不到什么钱,不如二哥。现在再来问问您,我的事业和二哥的事业比起来究竟谁更大呢?

    说完也不管刘太公黑着脸,刘邦就嘿嘿哈哈的畅快大笑,虽然刘太公明白此乃刘邦最爱说的玩笑话,讲得太多次以至于都习惯了,但还是心中难以抑制的觉得——这竖子简直不为人子啊!

    想到此处,刘太公自然怒气上升,血压飙高,含怒说道:“我家那小子,早年间吊儿郎当百无聊赖,老夫便斥责他当找一份正事做,这岂非好心好意?实乃为人父见之着急心切,方有感而发,何错之有?”

    “哪知这臭小子后来功成名就,立即尾巴便翘到天上去,常在老夫面前明嘲暗讽,觉得老夫当年是有眼无珠,真真是……气煞我也!竖子何其嚣张,老夫日日受他这鸟气,着实是家门不幸!”

    莫余听得大为吃惊,不由得为牌友愤愤不平起来:“世上竟还有这等不孝子?此等无君无父之人,只需揭发出去,邻里街坊有一个算一个都自会为你打抱不平!”

    莫余这可不是瞎起哄,在古代如此不孝顺自己的父亲可是会为世人所大大诟病,属于最不能触犯的社会道德,无论在哪都绝对讨不了好。

    刘太公闻言一滞,颇有些尴尬:“啊这……不妥吧?是否太过了?”

    平心而论,刘太公还是觉得刘邦挺孝顺的,非常重视家人亲情,就是嘴巴有点臭性格有点差心眼有点小而已。

    再说了,皇家的事情,哪儿的邻里街坊敢管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