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旅唐 > 60、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

60、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

    要说这人要倒霉,喝凉水都能塞牙,马车朝洛阳方向行驶了两天,好端端的马车突然就散了架子。为了早些抵达洛阳千元特意挑的近路走,这下可好马车坏在半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天还马上要黑了,三人蹲在马车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沈鱼:“公子你看这挂穗,这马车好像是前些天撞你的那架。”

    真是冬天扫雪放屋里,自己挖坑埋自己阿!

    沈鱼自告奋勇的建议,由自己骑马前去寻求救援,结果被千元果断拒绝了。古代人大部分贫苦百姓都有夜盲症,简单的来说就是夜间看不见东西,这是人体维生素a摄入不足所导致的,很不幸的是沈鱼就有此症状。

    西北夜间的寒风刺骨,想要在这空旷的郊外过夜,那就必须点燃火堆,不然三十分钟就会出现冻伤,两个小时就会被冻成冰棍。

    捡些枯树枝,沈鱼拿出火引子点燃了篝火。哥三儿蹲在火堆旁,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温暖。

    在寒冷的条件下,及时补充热量是非常重要的。车虽然是坏了,但好在车内的物品还算完好,煮些雪块又在石板上煎些香肠,就着烤过的锅盔大饼,三人解决了晚饭问题。

    人吃饱了马也要吃饱,因为周围没有草,所以豆料管到饱~

    吃饱了就容易犯困,虽然三人很想睡觉,但凌冽的西北风显然不同意。三人这真的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千元知道光烤火不避风等于白给,很明显这里不是个睡觉的好地方。哥三儿把篝火转移到一处背风面,在地上铺了厚厚的干草做隔热层,最后把马按倒在干草堆上,三人抱着马度过了这寒冷的冬夜。

    一夜无事,最后一班岗的千元见篝火要熄灭,懒得去拾木材正想着用坏马车当燃料,却被尿尿的沈鱼拦住了。

    沈鱼猛的转身,朝千元喊到:“少爷烧不得,我们可以用这坏马车做出一架小推车阿!”

    一条水线随着一震喊声从不远处传了过来,我次奥这年轻人....

    千元暗骂一声自己真是猪脑袋,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怎么就没想到呢。煮了锅粥简单的吃了口热乎的早饭,千元开始了小推车的制作。

    理想与结果往往会产生些许偏差,一架报废的马车,经过千元一番妙手改造,一副东北版马拉爬犁被制造了出来。

    千元做的爬犁样子有些难看,但并不影响使用,整个西北大地已经冻得梆硬,路面上覆盖着薄薄积雪。爬犁在这种路面上行驶,甚至比原来马车的速度还快了不少。

    速度变快了,也就意味着行程缩短了,千元手中没有专业工具,做的爬犁也只是临时加固,在抵达渭南村的时候,爬犁终于承受不住解体了。

    渭南村千元可不是第一次来了,想当初屁股受伤还是在这里治好的。三人牵着马匹挑着行李进入了渭南村。

    一阵邦邦邦敲门声:“邓大爷在家吗?”

    吱呀一声院门打开了,邓文探出半个身子来:“哟这不是王公子嘛快进来,这天寒地冻的这是要去何处?”

    三人进了屋子,千元给邓文讲述了这一路悲催的遭遇,并提出想要借宿一宿,邓文听后豪气十足的说到:“公子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这就把东屋收拾出来,有财~有财~这臭小子不知道又跑哪里疯去了。”

    千元只是着急离开长安,并不是赶着要去洛阳,既然现在已经离开长安,也就不用匆匆忙忙的赶路,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富丽繁华,小村庄也有小村庄的景色宜人。千元与卢景商议后决定,在渭南村好好玩上几天。

    渭南村是个小山村,靠海吃海靠山自然也就吃山,大山附近的村民,不管男女老少都算得上是半个猎人,那是家家都有打猎的工具。

    千元用了三大块麦芽糖收买了邓油菜小朋友,充当进山打猎的向导,又厚着脸皮从周围邻居借了三副弓箭,哥三儿就跟着邓油菜进山游玩打猎去了。

    古代的野生动物还真不少,一路走下来千元见到了许多动物,吃浆果的野鹿,口中叼着兔子的狐狸,落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小鸟,还有抱着松塔的小松鼠。它们就像是给一副冬日严寒的画卷,涂抹上了鲜艳的颜色,使一副画活了起来。

    要怪就怪自己箭法太差,千元胡乱射了半天连根毛也没射中,心情很是低落。没想到四人里箭法最好竟是卢景,人在五十米开外,一箭就命中了一只野兔。

    就在卢景以捕获一只野兔,登上此次狩猎第一名不久,就被千元一脚踹下了冠军的位置。

    要不说傻人有傻福呢,王千元可以发誓他刚才瞄的绝对是只兔子,至于为何中箭倒下的是只狐狸,这个问题他也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卢景捡起狐狸看了看,说到:“贤弟箭法了得呀,贤弟未满弓,却射中了狐狸的眼睛,这使得狐皮完整如一。等到了洛阳找个布庄,给贤弟做成狐皮风巾。”

    千元背着双手点点头没有说话,装作一副高手模样。

    一只兔子尽管很肥,也还是不能满足四个穷凶极饿的猎人,好在卢景箭法精湛,又射中了两只野鸡,四人扛着捕获的猎物满意而回。

    邓老汉的家在整个渭南村是最好找的,因为千元送了一个炉子给他,从远处看只有他一家屋顶冒着烟。

    邓老汉家竟然有地窖,地窖内堆满了大白菜。哦现在应该叫菘,与后世的白菜不同,此时的白菜并没有那么大,最大的也就孩童手臂大小。

    作为一名东北人,不整点酸菜吃,那这个冬天他就不完整。唐代没有水缸只能用水翁代替,腌酸菜很简单,只需要水、盐外加一块大石头即可。

    东北家家户户腌酸菜的方法大体都差不多,只是细微处有些不同,可就是这小小的不同,使的每家每户腌制出的味道都不相同。

    三人看着自己面前制作成功的三个水翁,满意的点点头,千元开口说到:“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