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少君很温柔 > 第三十四章:商议建城

第三十四章:商议建城

    朱白对所有的事情都是尽职尽责的,他不会因为朱九说的话,他就百分百相信。

    所以他接过书信,认真地看了起来。

    朱寿是他的孙子,可能带有别的感情在,每一个字都看的很认真。

    朱潜没有打扰朱白看信,站起身,走到书桌旁,拿起他前些日子画好的卷轴铺在书桌上。

    朱喜朱禄,帮忙把纸铺平,然后就被纸上的建筑格局惊呆了。

    两条宽阔的轴线十字交叉,四通八达的经纬线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房屋看着没有边界,从小到大的格局形成一个不断向外扩大的圆,俯瞰全图如周易八卦模样,图纸正中书写武安县城四个大字。

    朱九,与朱白也凑了上来,看着桌上的图纸也满脸的不可思议。

    虽然都知道朱潜要重建武安城,他们的猜想也就和常见的县城差不多,最多也就是新的而已。

    可这,虽然都是常见的建筑,但是这样的建筑格局,真的不是要建皇宫吗?

    少君,这是武安城?朱九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嗯,朱潜的回答用鼻音哼出,又开口道:这里只是我的初步设想,还没有和工匠们沟通,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朱白躬身离图纸更进了些,看的认真且仔细,伸手指向图上的三处空白问道:少君,所有地方都建有院落,这三处空地用来做什么?

    朱白不得不问,新建一座城并不算什么,但是留出这么大的空地,朱白不得不问,因为他的心中涌现出了很多大逆不道的想法。

    刚升起的恐惧还历历在目,突然又看到这张建城图,就更让他揪心不已。

    如果朱潜真的想那么做,那么朱家真的会被他拖进深渊。

    还在朱潜并没有卖关子,拿出图纸本来就有和大家一起商议的打算。

    朱潜首先指着最中心的那块空地说道,这里之所以留出来,主要是在扬州是我答应过百姓们,如果有条件,我一定要在最好的位置,建最好的学宫,让他们的孩子都可以上学。

    最中心的位置离所有坊市最近,如果将学宫建在这里,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在这里进学的学生。

    只是现在我还没有想清楚,这学宫如何建,也不知道有多少适龄孩童能够进学,所以就空了出来。

    朱潜又指向十子交叉的中轴线道:你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交趾的水源特别多,而武安县更甚,所以这纵向轴线不是路,是一条东西贯穿的水渠,会将整个武安县从中分开,水渠两边都会是沿街商铺,而水渠的上游会修建一座码头,方便货物从水路运输。

    而东西两边的空地就是两座坊市,一边交易衣食,一边交易住行。

    一是因为这些现在并不着急建设,二来因为不知道现在具体的需求,所以也空置出来。

    听了朱潜的讲述,四人同时舒了口气,这么大的工程很难不让人想歪。

    好在这样的建筑格局并不逾矩,只是他们还是被这样大胆的想法给震惊了。

    少君,您打算用多长时间来见这座城?

    朱白问道!

    朱白的问题又将三人的心提了起来,朱禄,朱喜,朱九都是直接与底层接触的人。

    都明白以交趾现在的条件,想要快速建成这样的工程,不是不可能,而是劳民伤财,而且这个财还没有来路,这场战争所有的缴获,对于这样的工程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好在少君,还是那个少君,百姓的利益他永远想在前面,就听朱潜道!

    没有具体的时间,当务之急是把百姓居住的房子建好,不至于让他们风餐露宿,至于其他的,用到哪里就建到哪里,只要建筑工匠有事做,总有一天会建成的一天。

    至于青壮和无忧军,最当务之急的还是开垦土地,建设工坊,虽然现在我们并不缺乏粮食。

    这两年来,我是真的被粮食折腾怕了,如今好不容易才来了这鱼米之乡,要储存足够的粮食才能以防万一呢。

    图纸的格局,和朱潜的打算也让朱白开始认同朱潜,虽然他没少听人对朱潜的夸赞,也经常听孙子在他面前吹嘘少君如何厉害。

    以前他和朱青也经常私下讨论,已经给过他很高的评价,没想到短短半天时间,朱潜就给了不一样的感受。

    家主乐善好施广结人脉可能有追名逐利的心思,但这少年是真的心系百姓。

    难怪凡事到了他身边的人,都会被他收买,不是他给了什么难以拒绝的好处。

    而是他对每一个都很重视,也不在乎别人的出身。

    少君,这些时日我也做过调查,交趾周边大部分都是沼泽地,这样的土地如何开垦,朱九问道!

    九叔。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扎根在武安县吗?

    没给朱九回答的机会,朱潜便接着说道:你有没有发现?武安县的地势特别的平坦,沼泽地的芦苇都长得特别茂盛。

    刚才我就说过。武安县的水系过于发达,那些沼泽不过是河水漫灌,又没有足够的水渠分流才形成沼泽。

    武安县整个平原,都是红河水从上游裹挟的泥土堆积而成,而且以后还会源源不断的堆积。

    我们开垦土地,也如建这城一样一样,纵横交错,兴修水利,只要规划得当,并不是什么大的工程,涝时排水,旱时浇灌。

    你们别忘了,交趾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如果规划得当,这些沼泽便是沃野千里。

    朱潜甚至想到了,立体养殖,即种粮食,也养鱼。

    当然,现在他也没有和他们说的打算,饭要一口口吃,事也需一点点的做!

    接下来,朱潜就让四人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朱潜也耐心一点点解答。

    偶尔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更加合理,朱潜就立马做出修改。

    经过一个下午的商议,朱白也开始接受,甚至有些喜欢这种每人都有参与,探讨同一件事的感觉。

    直到暮色黄昏,还有很多细节依然没能达成共识,朱潜觉得还是得找些专业的工匠,一起参与讨论,可能效果更好,所以就先搁置。

    黄吉开始给书房掌灯,几人才惊觉天色已晚。

    朱潜卷起图纸,让几人陪他一起吃完晚饭,商议好寻几个好的工匠,改日接着完善今日的想法,才意犹未尽的,各自归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