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风暖桃花源 > 第五十六章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第五十六章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敢问这位贵公子,此处离威武将军府还有多远呐?”安启明抱拳问路,满脸堆笑。

    “啊?不远,不远,不知客官从何而来,去段府有什么事吗?”

    段子墨一听,问到了自己府上,更惊讶了,心道:“难不成真如段伯所讲,这个孩子是爹爹的私生子?如今寻上门来了,哎呀,不得了,若是让娘知道了,可是要闹翻天的哟!”

    “哦,我们是从中原的福顺县而来,给府上捎了一封家书。多谢公子指路!”安启明话音刚落,只听纪非瑶说到:

    “安公子,不如我们在此处休息一下,稍后再去送信可好?”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一路上人马劳累,我们先吃过饭了再做打算。”

    “哎呀,莫非你就是大伯伯家的义子安启明?”段子墨一听有人叫安公子,心放在了肚子里,这私生子不是自己爹爹的就好。

    “难道阁下是二叔家的子墨兄?”安启明来时义父和他讲了家里的情况,二叔家的独子比他大一岁,玩劣异常。

    “吆,还真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摸的门清呐,走走走,别在这里杵着了,上家里吃去吧!”段子墨一边吩咐段伯:

    “去,让人把安兄弟的马牵上,我们先走一步了。”

    “好嘞,小爷!”

    不一会儿,一众人等浩浩荡荡来到了正街的威武候府,门前候府的气派自不用说。

    进的府内正堂,威武候段稼祥见到安启明的样貌后,也是吃了一惊:

    “你就是洛平那小子的义子吗?”

    “是的爷爷,我叫安启明,义父对我当亲儿子一样看待,在我心里,那我们早就是家人了!”安启明忙上前跪下对着老候爷行了大礼

    “嗯嗯,好好好!这两个姑娘是你什么人呢?”段稼祥瞧一眼安启明人边的两个姑娘问道。

    “纪非瑶见过候爷,小女落难之后,和父兄走散,此番随安公子来西京寻找亲人来了。这是我的丫鬟芸香,对府上多有打扰,还望候爷见谅!”纪非瑶上前曲膝行礼落落大方,丫鬟芸香也行了礼,扶着郡主。

    段稼祥一眼便瞧出来这女子并非寻常人家的小姐,也没深问。又问安启明到:

    “看你穿着打扮,应常习武吧?”

    “是的爷爷,义父给明儿请了师傅,习得一些刀枪剑戟。”安启明恭敬的答道。

    “好好好,孙儿快抉免礼,让你子墨兄先帶你下去吃饭,然后好好好休息休息,晚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聚聚。去吧!”

    段稼祥心里本就认定这个孩子定是段家的人,又闻他习得武艺,甚是高兴,接过侄子的书信吩咐道:

    “子墨,好生招呼启明他们,不可待慢了。明儿,带着他们几个好好在这西京城中观赏一番,顺便帮助纪姑娘打听一下亲人……”

    “是,爷爷!”子墨恭敬的应道。

    “多谢谢爷爷,此番前来,孙儿也想在此多停几天,好好看看这京都和小县城有什么不同?”安启明开心极了,看这府里好生气派。

    “嗯,好好好!子墨,带着弟弟他们先去吃饭,让爷爷去书房看看,你二叔在信上可有什么重要事情!”

    “是!”

    书房内,段稼祥打开书信:

    “二叔安好!

    经侄子多方追查,五国跟踪了十几年的传国玉玺,就隐藏在这一个小县城里,具体位置已发现。

    只是这时期,群雄并起,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二叔自年幼就生于官宦之家,但也能深感世道艰辛吧?

    眼看天下将乱,盗贼四起,你想何处安身?而且吾与二叔同气连枝,不得不得考虑将来呀!

    这一时期的政权像走马灯一样的更替,开国皇帝无不都是武将出身,也无一例外都是昙花一现。

    于是,侄儿在心里总是想着寻访明主,再交付玉玺,助其匡扶大业,造福一方百姓。不知二叔其意如何?

    如今,侄意已决,必不可改。二叔乃是豁达之人,应该能理解。孔子说:‘匹夫不夺志也。’人生百年,忽如白驹过隙,得志则乐,失志则悲。成全别人的愿望,也是圣人的意思。望二叔成全侄子之志,也是将来为我们家族谋划出路……”

    “哼!真是个白眼狼啊!”段稼祥读了此信,狠狠的拍了一下书桌。

    “老爷,洛平是不是没有听从你的安排呀?”候爷夫人见夫君生气,一脚踏进了书房:

    “我就说嘛,这半道寻回来的土豹子是个白眼狼!你偏不信,这下好了,他一边接受咱侯府的好处,一边还要剜你的心,不是豺狼是什么?要我说……”

    “够了,闭嘴,休要再啰啰嗦嗦唠唠叨叨,洛平说的也不无道理,他要是挖我的心,还会让义子送信来明说吗?妇人之见。”段稼祥喝住了夫人。

    气得夫人甩袖而去,段候爷自己接着往下看书信:

    “近日,得到消息,各国皆有人马往此处奔来,想必是为了国宝而来,侄子的意思是先守住国宝,再后图之。待以后,寻得明主再献出此宝。今特吩咐义子启明,送信告之叔父,望叔父为以后早做打算!……”

    段祺祥放下书信,在书房里一阵沉思后,提笔写道:

    “贤侄只知,自其志,不可夺!又可知,叔父之志也?作为臣子,应当和气如春,忠心如铁。储风月之精,禀松篁之节。当乱世之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今乱世臣子虽多,吾段家世代忠良,保家卫国,效忠皇上。今,岂能毁与吾辈之手?若还念叔侄之情,认自己是段家一脉子孙,当以忠孝为先,不可心生异念。

    望贤侄速速取来国宝,献与皇上,以表忠心!

    另外说说你的私事,为什么有子不认,让他流为异姓?实乃大不孝也!今他既然来到府上,就留下来吧,来日认祖归宗后,叔父也好为他在军中谋个官职,让他建功立业,为段家争光!

    哈哈,你小子总算是干了一件正事,让我们段家长房一脉,后继有人了。哥哥泉下有知,也当安心了……嘿嘿!”

    最后落了款,段祺祥把书信封好,抬头叫到:

    “段鹤,将这书信送往福顺将军府去,切记让将军亲启!”

    “是,候爷!”段飞接过书信,飞身而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