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入瓮

    这样的部队如果在战争中,军士官等伤亡,则立刻就可以依照计画由副手依序递补,同时递补者的素质不会相差太多,因此不会太过影响部队的作战。表现在整体上,就是部队的“韧性”。至于恐惧与士气这些,则是人类的共性,这无关教育。但是受过教育者,通常也就代表受过洗脑。受过洗脑的士兵也就比较容易无畏死亡。注意,不是只有学校教育才会洗脑,文盲、农民也会因为宗教洗脑而闵不畏死。这在历史上有许多例子。

    义和团是一个例子,但其实比较接近反例。原因很简单,义和团的方法错误了,他们以容易被揭穿的谎言为主,所谓“刀枪不入”的谎言很容易被揭穿,一旦被揭穿,则部队往往会失去信心与士气。真正正确的应该不是“刀枪不入”,而应该是“死后上天堂”、“来生转世”、“义士在天堂有72个处女”之类的。因为这些是不会也不可能被揭穿的。

    典型的例子除了山中老人的刺客组,太平天国的说法外,还有更为典型,直接被纪录下来的资料。如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发起的川楚教乱。其时清军在清剿白莲教时,发现白莲教作战方式为“行不必裹粮,住不藉棚帐,党羽不待徵调,蹂躏于数千里”,“飘忽无常,往返数千里”。其战术以游击战为主,“不整队,不迎战,不走平原。惟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以牵制清兵,蹂躏州县二十馀,寻由豫而西,由陝西而南。及其被捕,临刑多迷而不悔,俯首就戳,嬉笑自若,尚云来世转生。”

    从清人的纪录我们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怕死,不是因为正义或者什麽伟大情操,而是单纯认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相信“来世转生”。这也是典型的洗脑结果。那些农民多是文盲,却也成功被洗脑。所以宗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案。

    当然,在近代民族国家,另一个替代方案就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这也是个很好的洗脑的方案。所谓“民族大于个人”、“没有国哪裡会有家”等,都是典型的愚民洗脑方案。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些高呼“没有国哪裡会有家”的,多半是政府领导,他们的子女通常会有绿卡与海外帐户,乃至于在海外有大量资产。真正相信“没有国哪裡会有家”、为国牺牲的“烈士”,则是草民、小民、愚民与屁民。这与中外无关,别说中国,就是美国,调查一下其高官子女于战争时以各种方法逃避兵役的比例,以及其服役的单位与战区的距离就知道了。

    而这边其实有个关键,那就是“宗教”其实也是个很好的洗脑方案。但是很少看到有穿越者使用这个方案。我所见过得只有赤虎写过一些,其他的就很好了。近代中国的无神教育实在太成功了。

    简单来说,宗教是可以利用的。即便不用基督教,不用佛教、道教等,穿越者也可以自己整一个宗教出来。拿来增加人民快乐度,乃至于增加士兵士气、组织力等都是很有效的。事实上,我认为宗教是必须的。原因很简单,即便穿越者不整宗教出来,那麽你能够阻止小民信教拜神拜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有这个需要。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安能事鬼?”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拜孔子,却到处有人拜佛、拜菩萨、拜三清,乃至于拜基督、拜真主。就连饱学儒士也不能免俗。因此,既然无法阻止民众在精神领域寻求安慰,那麽与其将精神领域放给其他宗教佔领,不如自己整一个宗教出来,自己佔领精神领域。当然宗教本身是有危险,有坏处的,但只要制定好教义教典等,就不必怕宗教反噬,也不必担心其危险。

    当然要搞一个宗教出来,就必须考虑几个重点。首先既然是在东亚地区,那麽这个教必然不能反对祭拜祖先,否则立刻出局。其次,最好是个一神教,这个凝聚力比较高。但是一神教不必然代表需要排斥其他本土神,只需要分出主次就可以了。像是佛教中“觉者为佛”是根本概念,但真正接受这点的只有大学者、大禅师,遍地普及的却是拜佛拜菩萨,念佛往生的草根宗教。最后,天堂又或者佛国、极乐等最好是要有的,来生转世什麽的也要有。这样才有“商业效果”,才能吸引人。也不必然矛盾,只要制定好教义,就可以调和的。

    但是这宗教虽然不排斥其他神,为了凝聚力与精神阵地的坚固程度,却必须有个条件,即其必须要求条件对等。简单来说,这种一神教虽然尊崇一神,不排斥其他神,却一定要排斥其他排斥自己的宗教。譬如说,必须排斥基督教、***教等——至少在这些宗教可以与自己相容之前是必须排斥的。否则在精神领地的对抗上就会有重大缺陷再。

    结论:

    简单来说,海岛种田派其实是很容易的,而且是必胜必成。基本上有点财力就可以进行。如果钱少一点,譬如只有五万十万两这样的规模,那也没关係,慢慢来,多花一两年种田累积移民与资金就可以了。如果钱多,像是郑氏那样,那麽可以大手大脚,短时间就可以看出效果。这就好比现在的投资,如果钱少,就得慢慢来,如果钱多或者能够贷款,一开始就可以上大的。并且一开始累积资金人力的方式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种田产粮。穿越者不需要种田,只需要知道用这样的大农庄式投资与开发方法即可。

    历史上明郑之所以作不到,是因为他们知识不够,概念不足,更重要的是他们小农思想,眼光短浅。郑芝龙只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就是海贸赚钱。一旦看到有风险,就忙不迭投降清朝,最后还被砍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