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笛语飞花 > (41)杨老子期切磋艺,过招忽见旧日情

(41)杨老子期切磋艺,过招忽见旧日情

    断子期见杨不吝抽出吴钩宝剑,遂以玉笛摆开起手式,以示敬意。

    杨不吝淡淡一笑,道,“贤侄,请出招。”

    断子期晓得杨不吝与晚辈相较绝不会先出手,便也不多谦让,一招“云中穿星”,直刺杨不吝胸口。杨不吝见玉笛逼到眼前,一招“石壁如屏”,格住来势。

    只看笛剑一交,变化顿生。笛影剑形,瞬息来去,闪烁之间,甚是夺人眼目。“云石剑法”正如其名,幻则如云,坚则如石,时如云变,时如石摧;“寒星剑法”则如天上悬星,或明或暗,处处皆招,不过又沁着断子期的内劲,处处透着寒气。

    转瞬之间,便过五十招。但两边势均力敌,不见一点破绽。

    断子期心中暗道,想不到杨老前辈年过六旬,气力却不减半点,当真是内力深厚,剑法独绝。而这边杨不吝也是心中暗道,想不到这小子剑法竟能练到如此精绝地步,这寒星剑法中的奇巧之处,尽得其要,真不愧是青出于蓝,远胜其师。

    杨不吝想罢,虚晃两招,又直逼断子期。断子期玉笛一舞,倒像是一团绿水,又冲向杨不吝。

    如此剑笛相击相撞,不觉之间,又过了五十招。

    其时,断子期斗得已是微喘;再看杨不吝,面上已团红如枫。断子期遂抖了抖笛身,忽然跳出战圈,彬然一揖,谦逊道,“杨老前辈剑法绝伦,晚辈五体投地,若再斗得一招半式,晚辈一定要在前辈面前出丑了。”

    杨不吝知其心意,也倒转剑身,道,“单看贤侄剑法,已尽得寒星剑法精髓。呵呵,真是江湖后浪远胜前浪,老夫也真要挂剑归田了。”二人又客气一番,即各回房中休息了。

    却说南北丐帮大会是四月十五,此时距会期尚有二十余日。于是南丐众人便与断子期,暂借住于杨府之中。

    这一日午后,断子期用过饭食,独自一人在房前亭中闲坐。这时已不甚冷,倒有几分冒春之意,断子期遂从腰后抽出玉笛,轻奏一阙《冷月青山曲》。

    一曲方罢,杨不吝已来到断子期面前,道,“贤侄好笛艺,不过其中似有很多忧怨之情。贤侄心中可有为难之事?”

    断子期轻叹一声,道,“杨老前辈,其实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本有机会入您门下。”

    “哦?”杨不吝心中奇道,“这是从何说起?”

    断子期道,“在我十三岁那年,您曾在北方广选弟子,不过要收有一定武功根基的弟子。我当年也参加了入您门派的比武,曾连败五个对手,不过到第六个对手时,却输了。”

    “哦……”杨不吝不觉一叹,心中立时也生出些许遗憾,转而又道,“可你实在是个练武奇才,就算没在我门下,一样有了今日的成就。”

    断子期摇摇头,道,“前辈,我不是没有能力胜过第六个对手,而是,如果我打赢第六个对手,他就会削去我的左臂。”

    “岂有此理!”杨不吝一听,不觉怒道,“怎么会有这种事!那人是谁?”

    断子期道,“他是世家子弟,白良宾。”

    “白良宾?”杨不吝似自问了一声,大是恍然道,“我真是老糊涂了,我早就看出他资质平庸。我当时也很奇怪他能一路过关斩将,原来他是一路仗着有官家撑腰,才得已进入我门下。唉,可最后,他还是没逃过滥竽充数所致的恶果。”

    断子期也不无感慨道,“他虽是罪有应得,不过我呢?”说到这,不禁几许惆怅涌上心头。

    杨不吝亦是轻叹一声,安慰道,“善人自有善报。你虽未得到我的教诲,却遇到了天下四掌之一的冯远兴,而且凭你的资质,已将寒星剑法发扬光大,这难道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隅吗?”

    断子期听到这里,欣慰地点点头,道,“幸亏遇到我的恩师,否则,否则……”说到这,断子期话锋一转,又道,“不过今日,能得见杨老前辈的风采,真是足慰平生。”

    杨不吝“哈哈”一笑,道,“我怎禁得起贤侄如此赞誉,不过,只要贤侄愿意,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切磋剑法。”

    断子期又欣慰地点了点头,道,“多谢前辈。”

    这一晚,断子期因得杨不吝的青睐,高兴地竟有些难以成眠。直到丑时,还不能脱衣入睡。

    这时,忽听窗外有轻微脚步声。断子期心疑,立马出门,却已不见人影。

    断子期轻身跃到屋顶,忽看到一条人影闪过,倒有七八分像柳盘龙——而断子期号称飞天剑客,追上这条身影,自不在话下。

    如此追踪了七八里路之后,却到了郊外路边。这时,忽然从旁蹿出一条身影,拦住了断子期的去路。断子期定睛一见,又是与陈玉刚相较武艺的那个男子。

    只听那男子告诫道,“丐帮的事,你还是不要插手。”断子期冷冷地看着他,反问道,“丐帮的事,都与你有关?”

    那男子并未回答,而是稍含怜意地道,“你身手不错,我不想让你枉死……不过柳盘龙,今晚死定了。”

    断子期一听,不禁打了个寒战,道,“你究竟是谁,南丐帮与你们,到底有多大仇怨?”那男子转过脸看着一旁,只是道,“我劝你还是尽早离开南丐帮这伙人。”

    断子期见再多言语也是无用,便欲再追柳盘龙。那男子一见,即出手相阻。如此,这两人即打作一团。

    俄顷,这二人便交换了五十招。那男子照例还是略逊于断子期,眼见断子期掌力又至,忽然双掌旁推,足下微转,身子竟平空退后二丈之远。

    “大挪移身法?”断子期惊道。

    那男子一听断子期道出他身法的名字,也是一疑。“大挪移身法”本是少林武学,身子不动半分,便可移动数丈。而那男子所使的“大挪移身法”,却是经过改良的身法,虽不如正宗的“大挪移身法”精绝,不过临敌趋避,却是极为好用。

    断子期思绪瞬转,忽然使开幼时在少林学的“般若掌法”。可巧,那男子似乎也会,竟招招相应,若合符契。

    不一时,三十招“般若掌法”便已使毕。可断子期却还有掌法未完,又使了二十招;而那男子,也俱是用最为恰当的手法相迎。

    到二十招使尽之时,二人竟心照不宣地伸出右拳相抵;二人并未用半分力气,拳头只是轻轻接触。而这二人,眼中,瞬间,同时,竟蓄满了泪水。

    “玉成?”断子期轻轻叫道,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可亦透着难掩的深情。那男子一听,也轻声地不敢相信般地叫道,“师兄?”

    断子期一听,立时握住那男子的手,感慨道,“玉成,真是有近二十年不见了。”那男子也慨然道,“可不是,光阴迅速,我们都已经长大了。”

    原来那男子名唤沈玉成,在五岁之时,曾以俗家弟子的身份入少林跟随庭雨大师学武;而那时,五岁的断子期也正以俗家弟子的身份在庭雨大师门下。由于断子期先入门,生辰又大过沈玉成,所以断子期便做了师兄。自此,他们二人便在一块习武,终日不离,一直到八岁。那时,庭雨大师教他们少林入门功夫《般若掌法》,不过这二人好学,在三十招的《般若掌法》之后又自创了二十招,并在最后一招之后,以两拳相撞作为收式。而那改良的“大挪移身法”,也是这二人共创的成果。

    断子期道,“若不是你使出大挪移身法,我真认不得你了。”沈玉成也笑道,“可不是?幸好,我们还记得这般若掌法,尤其是我们自创的二十式。”

    断子期叹道,“小时每天练习的拳法,当然会铭记于心,一生不忘。”沈玉成听后,若有所思,道,“师兄,你知道那三年之中,我最难望的是什么事吗?”

    断子期摇摇头,道,“我们在一块儿的时光,每一天都很快乐,真不知哪一件事是最难忘的。”

    沈玉成狡黠一笑,道,“那是一个夏季的日子,我在山路上拣了一串钱,买了半筐的葡萄。我们一块在房中偷吃,生怕师父发现我们捡钱没有等待失主。呵呵,不劳而获的东西真的很好吃。”说到这,二人不觉都笑了。

    断子期又轻轻一叹,道,“一转眼已经将近二十年没见面了,不想却在今日相见。”说到这,断子期忽然正色道,“玉成,你为什么要为难丐帮?”沈玉成一听此问,也收起了笑容,正色道,“师兄,丐帮的事,你就不要插手了。这不是你能管的事。”

    断子期一听,心中更起疑团,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谁杀了南丐帮的三个团头,而米团头,又在哪?”沈玉成只是转过头,不去看断子期质问的眼神,道,“师兄,这件事你真不要插手。你插手,不过是枉送性命。”

    断子期冷冷地看着沈玉成,道,“是你杀了他们?”沈玉成道,“我并没有动手,不过,我也绝不会告诉你是谁杀了他们。”

    “好。”断子期道,“你不告诉我,我也不勉强你。不过,我一定会查出是谁干的。”说到这,断子期忽然想到什么,忙问道,“柳盘龙呢?”

    沈玉成轻叹一声,说了一些话语。

    毕竟沈玉成说甚言语,且听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