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吞天之道:我有问心枪 > 第四十二章 貔貅之眼

第四十二章 貔貅之眼

    随着一阵哗哗的流水声传来,隐约中一座灰白色的石拱桥出现在已经进入氤氲深处的方小海眼前。

    方小海凝神看去,猛地看见两只其未曾相识、相貌狰狞的高大怪兽伫立在桥头,正瞪着如环的巨眼看向自己,惊得他一个激灵,差点松脱手中异石。

    心生惧意的方小海正待退去,却见两只怪兽并未展动身形,心中不由一动。

    此时身后的灵儿已经跟了上来,见方小海停住便也驻足观看,这一看吓得她双腿一软,几乎栽倒在地。

    “啊”的一声大叫,灵儿便欲拉着方小海转身逃离,却不料方小海伸出一手将其拦下。

    “灵儿姐姐莫怕,你再仔细瞧瞧。”

    灵儿闻言方自定下神来,细细看去。

    但见两只怪兽身披鳞甲、形似虎豹、首尾如龙、肩生双翼且头生一角,相貌狰狞恐怖,却是伫立不动,原来竟是石雕,可看起来却是栩栩如生,着实可怕。

    惊魂稍定的灵儿小脸通红,一面拍着自己起伏的胸膛,一面娇喝道:“好你个臭石头,居然拿石兽来吓姐姐,看我不撕了你。”说罢便作势要捶打方小海。

    方小海赶忙闪过一旁道:“灵儿姐姐可是错怪小海了,我方才也被吓了一跳,如你这般准备逃走时才发觉是石兽,又怎会故意欺瞒姐姐。”

    灵儿自知方小海不是故意欺瞒,只是为遮掩方才的慌乱才故作羞怒,此刻见方小海讨饶便顺势说道:“既如此,这次便放过你这臭石头,若有下次,定斩不饶。”

    见灵儿如此作态,方小海心中暗自发笑,面上却是不敢稍露分毫,只得故作神秘地问道:“灵儿姐姐可曾识得此兽?”

    见灵儿摇头,方小海便不再理会,踏前两步再次凝神看去。

    只见石拱桥长约八丈,桥头石兽伫立,桥下流水潺潺,桥对岸隐约似有树影憧憧,却是瞧不分明。

    方小海回头看向灵儿,二人对视一眼后,灵儿心中明了,颔首示意方小海只管前行。于是方小海长吁一口气,收拢心神,徐徐迈步向前。

    来到桥头,方小海一面细细打量着怪兽,一面惊叹于雕刻者的鬼斧神工,当他正打量怪兽的眼睛时,竟然觉得怪兽的眼睛异常的深邃,好似大海一般有着无穷的奥秘,吸引着他前去查看。

    方小海不由自主地往前探身,正欲进入怪兽的眼海看个究竟,便在此时,一种熟悉的感觉袭上心头,岂不正是如同当日山谷之地初次看日出时入了梦魇一般。

    方小海顿时一个激灵,强行闭上双眼,随后扭头看向别处。

    片刻之后方小海醒转过来,心中后怕不已,赶忙朝着已来到身后正在打量怪兽的灵儿说道:“灵儿姐姐,切勿观看怪兽的眼睛!”

    见灵儿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方小海接着说道:“此眼有些诡异,竟似可以迷失心神,如同当日我观看日出一般。”

    听得方小海如此一说,再想到当日的情形,灵儿也是不由得一阵心慌,赶忙低头看向地面,随后便催促方小海速速离开。

    方小海此时已知此地险恶,当即打消了触摸石兽的念头,急忙带着灵儿踏上石桥。

    将将走过石桥,眼前景色又是一变,只见一条丈余宽的道路延伸到氤氲深处,仿佛连通天际般没有尽头,道路两侧则是杨柳依依,随风飘摇,这哪是白雪皑皑的冬季,分明是绿树成荫的阳春三月。

    方小海和灵儿二人顿时看傻了眼,越发地相信自己来到了仙境。

    二人心中激动不已,彼此用眼神鼓励对方后便迈步前行,开启各自心目中的仙境之旅。

    而此时的喜伯也已来到顺着二人留下的脚印走出小树林,来到了仙境边缘。

    看着眼前弥漫的氤氲以及若隐若现的美景,喜伯心中激动得无以复加,没想到如此轻易便寻到了仙境,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虽然不记得之前发生何事,但瞧着地上的脚印,方小海和灵儿二人应该无恙,定是赶在自己之前进入了仙境,一念及此,喜伯未作丝毫停留,沿着脚印继续前行。

    待得喜伯接近桥头,远远看到伫立桥头的两尊怪兽,不由得心中一惊,这难道便是传说中的瑞兽貔貅?

    喜伯停下脚步,心中暗暗思忖:“此处若果真是仙境,那么貔貅的出现也是寻常,虽说貔貅相貌狰狞可怖,但传闻此兽可给人带来祥瑞,定不会伤害我等,看情形,此处乃必经之地,灵儿和小海二人必由此经过。”

    即便心中仍存惧意,但喜伯心意已定,匆匆来到桥头,方才发现此乃石兽,心中惧意大减,想到貔貅乃是传说中的瑞兽,禁不住停下脚步,一面打量,一面伸出一手摸向石兽。

    在喜伯的手掌就要触摸到石兽表面时,却是不知不觉间被貔貅的双眼给深深地吸引,全身仿佛被定住一般停在当场。

    对此毫不知情的喜伯定定地看着貔貅的双眼,眼中一片迷离,片刻之后竟好似随着其深邃的眼神进入了一片迷雾般的巨大空间,怎奈却是看不分明。

    喜伯赶忙闭上双眼,伸手死命地揉了揉,等到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正身处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四周空无一人,宫殿之外则是喊杀声四起。

    正诧异间,一位怀抱孩子的宫妆妇人从殿外奔入,急匆匆来到喜伯眼前。

    “慧秀,怎么是你?”看着眼前的妇人,正是当年大晟城送往京城选妃的李家大小姐李慧秀,喜伯一愣,心中更是惊讶不已。

    只见李慧秀面带忧色,对于喜伯的问题并未作答,好似并未听见喜伯之言,反是急匆匆地说道:“喜哥,慧秀此生别无所求,但请你将我这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带出京城。”

    李慧秀一面说着,一面便欲将怀中的孩子递给喜伯。

    尚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喜伯慌忙止住,面露疑惑地问道:“慧秀且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何地,我又为何会在此处?”

    李慧秀听得此言,却是有些嗔怒道:“喜哥,这当口你在说什么胡话,你难道不知道这是大秦的皇宫吗?今日不是你特意进宫来见我的吗?”

    喜伯心中大奇,自己明明早已回到陈家村,又怎会来到数百里之外的大秦皇宫?

    尚不待喜伯弄明白到底发生何事,殿外的喊杀声却是越来越近,不断回头张望的李慧秀神色越发地慌乱起来,此时的她再也顾不得许多,“砰”地一声跪倒在地。

    “喜哥,慧秀今生欠你良多,无论你如何对我,小妹都不会责怪于你,可是孩子无罪,就请你将这孩子带出京城吧,也算是为我大秦留下一丝血脉。”

    喜伯心中疑惑更盛,他赶忙扔掉手中长枪,将李慧秀扶起。

    “慧秀,你明知但有所求,我陈喜从未拒绝于你,如此这般又是为何,再说我的确不知此刻发生何事,能否先行告知,再说孩子之事?”

    李慧秀一脸狐疑,见喜伯神态不似作伪,即便心中焦急万分,也只得耐住性子解说。

    “喜哥,我大秦国与大宋国交战日久,本是势均力敌,不料前些时日大宋国请得强援,加之与奸细内外勾结,于日前攻入京城,今日更是打入皇宫,如今皇上正率众皇子在外御敌。”

    李慧秀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朝着殿外张望,显是在担忧外面的形势。

    听得此言,喜伯心中大惊之余,觉得此情此景竟似有些莫名的熟悉,怎奈此刻形势危急,容不得喜伯多作思索,只得强自按下心中的疑虑,温言说道:

    “慧秀莫慌,有我陈喜在此,定不叫你母女受半点伤害,既如此,莫不如你随我一起出宫便是。”

    喜伯说罢,满脸期待地看向李慧秀。

    李慧秀闻言,面上不由展露出脉脉温情看向喜伯,强颜欢笑道:

    “喜哥,你的心意我自是知晓,但我身为大秦妃子,须得与大秦国祸福相依,只求你将我这苦命的灵儿带出京城,若得生还,便随你姓陈吧,让她替小妹我报答你这一生护我之情。”

    说罢,李慧秀不由分说地将怀中的孩子递到喜伯手中,,随后从自己脖子上取下一枚玉佩塞入孩子的襁褓众,万般留恋的看了一眼后便转身向殿外冲去。

    喜伯闻言只觉心中宛如剜心般

    大痛,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恍惚中迈出一步,便即停住,口中发出一声嘶吼:“慧秀!”

    此刻正朝殿外奔去的李慧秀心在泣血,听得喜伯的嘶吼声,不由得脚步一缓,随后便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大殿。

    眼见那个让自己日思夜想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一声如狼嚎般撕心裂肺的嘶吼声从大殿内传出,听得殿外正在交战的人心头发颤,一时之间手中兵器俱是一缓。

    且不说殿外之人交战正酣,殿内的喜伯此刻已经缓过神来,看着眼前这粉嫩的小脸,差点掉下泪来,他赶忙收敛心神,解开胸前的袍甲,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放入其内,随后拾起地上的长枪,一步步朝着殿外走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