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渔村,从水产养殖开始 > 第九十二章 大舅哥的难处

第九十二章 大舅哥的难处

    “这个啊?”张建业抬抬手,举起自己提的东西,“给你们带的礼物,还有陈凯哥托我带回来的海货。是他们试验场养的,很肥很美味。”

    “看来你和凯哥相处得很愉快啊。来,我给你提吧。”姜若鱼接过张建业的袋子。

    “还不错,他们场可太厉害了,有些研究的课题,我只在课堂上听过,亲眼见还是第一次呢。”说到这,张建业语气里的开心很明显。

    “凯哥还夸你呢,说你能力很强。姐夫,不错啊,能让所有人都夸,也是能力卓群啊。”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姜若鱼提着袋子往前走。

    张建业又兴致勃勃地和他讲着,在市里碰到的趣事。

    说了一会,张建元问道,“姐夫,你和王二海很熟吗?怎么刚刚看你们两个在一起。”

    “很熟谈不上,他找我帮忙,我就去他海带田里看了下。”

    “你还过去帮他啊?咱们家什么时候和他家交好了。”张建业纳闷。

    “你琢磨呢?”姜若鱼反问。

    张建业毕竟是大学生,有光明的未来。

    可是如果只知道学习,却一点都不懂人情世故的话,那大学生这个优势在参加工作后,也发挥不出来。

    工作不是象牙塔,有时候你会无奈的发现,懂人情比能力更重要。

    张建业听姜若鱼这么问自己,明白其中必有缘由,眼珠子一转,想了想后试着回答,“因为,我们村张家和王家是两个大家,我们合作比吵架要好。”

    “对。”姜若鱼没想到张建业一下就想到了这点,既然脑子这么灵,怎么上辈子甘心在农科院呆了一辈子,甚至最后被边缘化了也没走。

    姜若鱼继续补充,“而且,村里就我们两家搞养殖,没赚钱还好,万一赚了钱,怕有人眼红。我们和王家关系好点,别人使坏的时候,还得顾虑下,得不得罪起我们俩家。”

    还有一点姜若鱼没说,渔村马上也会没落,人会越来越少,大家都会到城里去打工。

    就这么几口人了,还争个什么劲,和平共处吧。

    到了家里,把礼物分给家人后,张建业又拿了些海货出门,“这些是凯哥带给猴子家的,我给他们送去。”

    张建业在家里过完元宵节后,才出发去上学了。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气温也渐渐暖和起来,生物焕发出勃勃生机,渔村也渐渐有了自然的美感。

    姜若鱼也很欣喜,他的贝藻田长势很不错,这会他在和大舅哥一起,给它们施最后一次肥。

    “大哥,这段时间要不是你帮我,我可能要累死,一个人真是吃不消。”

    张建国笑道,“说这话干啥,你都给我开两块钱工资了,这哪是我帮你,明明是你帮我啊。这个价格给别人,别人都抢着来干。”

    姜若鱼闻言也笑笑,大舅哥说的也是实话。

    他站在渔船上,看着这三十亩水域,辛苦了好几个月,也快到收获的时候了。

    “这是最后一次施肥了,再等一个多月,就可以收上来了。”

    “你这海带和贻贝长得很好,就算是现在收起来,质量都比别人的话。”张建国感慨。

    姜若鱼高兴地说,“最后这一个多月,还能再长不少,到时候希望都能卖的出去吧。”

    养得不错,现在开始愁卖了。

    八十年代,水产养殖之所以做不起来,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不易保存。

    后世的人吃海鲜,都是图个新鲜,早上刚捕捞的海鲜,晚上就能出现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餐桌上。

    可现在这个年代,缺的就是保鲜的手段。你想大批量的使用冰块,泡沫箱,想有便捷的快递,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索性姜若鱼养殖的是海带和贻贝,这两样东西,都可以晒成干货再卖,暂时还不用考虑保鲜的问题。

    但没了这个问题,还有别的问题。

    比如,销路。

    姜若鱼毕竟是第一次养殖,十五亩的海带,十五亩的贻贝,即使最终全晒成干货,量也很庞大。

    这么多的成品,以现在的保存手段,不快点卖出去,长时间积压在手里,肯定也会放坏。

    姜若鱼思来想去,觉得要找时间和马科长联系下,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大哥,最近这一个月,我这应该不需要施肥了。只做些日常的维护就可以。你这个月如果有长期的工作,就去做吧,不用顾着我这边。”姜若鱼和张建国交代。

    “这几个月真是谢谢你了,因为我这边的事,耽误你不少赚钱的机会吧。”

    张建国摇摇头,笑道,“哪有。在外面做工也做厌了,如果可以,当然是想做些离家近的工作,给你帮忙,你还给我开工钱,我巴不得呢。”

    姜若鱼想起大舅哥说过,他曾经也想养海带的事。

    “大哥,不如你现在就向村里申请一块水域,就在这个湾旁边就行。这里是个内水湾,很合适养殖的。”姜若鱼记得,现在这年月,水边还没有人管,打个招呼你就可以用来养殖。

    以后就没那么简单了,还要向村里交钱。

    而且过一个月后,自己的海带和贻贝,如果全部有销路的话,那肯定是赚钱的,到时候村里人眼红,说不定就会那么轻易让你养殖了。

    张建国低下头,说道,“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之前还有点积蓄,咬咬牙能盘下来这么个养殖场,现在真拿不出钱。”

    “我也是没钱盘下来的啊。”

    “不会吧,你去年那两趟出海,卖鱼都卖了七八百了,怎么会没钱呢。”张建国说完,露出羡慕的神情,那两次他刚好都不在,没有蹭到这个好运气。

    姜若鱼一愣,自己都忘了这茬,那时候倒是有大几百块进项,不过都给晓莲存着了,养殖的花销都是借的。

    贷款了三千,后面买养殖器材,小摇撸,再加上这几个月维护买的其他工具,差不多花了两千多一点。

    还剩下七百多呢。

    不过这些,姜若鱼也没法和大舅哥说,他家现在困难,即使说了,他也不一定有勇气去贷款三千。

    更何况去年自己是有陈凯和马科长两个贵人相助,不然也贷不了这么多钱,也不会有免费的苗。

    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因为有后世学的成熟的养殖技术,有这个底气,自己才能毫无顾忌的去贷款,放开了手搞养殖。

    大舅哥并没有,再加上他现在又缺钱。即使自己笃定地告诉他,贝藻间养一定能赚钱,以他目前的情况,恐怕也没有信心放手去做吧。

    没有信心,很多事就做不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