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圣皇崇祯帝 > 第七章:李标说朝政

第七章:李标说朝政

    东暖阁

    曹化淳急急忙忙走进来。

    “皇爷,李阁老到了。”

    朱由检闻言放下了户部赈灾的奏本。

    “让他进来吧。”

    “老奴遵旨。”

    片刻之后,李标步入东暖阁,当即跪拜。

    “臣李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汝立快快请起,赐坐,大伴奉茶。”

    朱由检面带笑容,让王承恩上茶,细细打量着李标。

    “臣谢陛下。”

    李标起身坐在了凳子上。

    他今年三十四岁,生的相貌堂堂,两道浓眉斜插入鬓,三绺墨髯胸前飘摆,面似三秋古月,一双长目炯炯有神。

    好相貌!

    朱由检观其面相便感觉到李标必然是正直清廉之人,怪不得户部尚书郭允厚极力推荐他入阁。

    遥想以前还真没这么近距离仔细看过他。

    “汝立,朕没记错的话,你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吧。”

    “回陛下,臣正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出仕。”

    朱由检感叹道:“如此便是四朝元老了。”

    “臣不敢当。”

    朱由检喝了口茶水,缓缓说道:“汝立啊,你是怎么看待东林党惨案之事的?”

    李标闻言正色道:“回陛下,臣以为东林党人死得其所。

    历年来,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顾国家利益,把持朝政、互相倾轧,致使朝堂乌烟瘴气,到处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是我大明整体衰弱的主要原因。

    如今东林党覆灭,阉党垮台,正是朝堂清明之时,陛下乾纲独断,拯救我大明于深渊,此乃古之明君也,臣深表欣慰。”

    朱由检笑了。

    笑容很灿烂。

    郭允厚果然没有推荐错,这李标当真是识大体、懂大局、明是非,而且是个聪明人。

    “汝立,朕听闻前吏部尚书赵南星是你的老师,你就一点都不念师生之情吗?”

    “回陛下,赵南星是臣的老师不错,但臣是朝廷官员,自当奉公而行,自古忠孝难两全,万事当以国事为重。”

    “说的好,汝立,若所有朝臣都有你这般觉悟,大明何至于此。”

    “臣愧不敢当。”

    朱由检心情大好。

    越看李标越顺眼了,这个人值得重用。

    但是还要继续试探试探他,看看他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这一点很重要。

    “汝立啊,北方的建奴侵占大明疆土,虽四姓之邦却是战力彪悍,对待建奴问题说说你心中所想。”

    李标闻言面有愤色:“陛下,建奴侵占我朝辽东疆土,实为心腹大患者,只要陛下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不出三年,区区建奴弹丸之地弹指可破。

    我大明之所以屡次兵败,原因有四。

    其一便是当年北征大军用兵不当,原本分路合击建奴,却被建奴逐个击破,此为督帅之过。

    其二便是每逢战事必有监军太监,臣以为此举不可取。

    自大汉武帝时设置监军使者以来,监军者,代表朝廷协理军务,有督察将帅之权。

    若是懂军之人可为监军,倘若监军不通军务则易干涉将帅临阵之策,此为兵家大忌也。

    其三便是官员贪腐成性。

    地方官吏鱼肉百姓,肆意加征赋税,不顾朝廷法度,致使朝廷政令不通,百姓怨言极深。

    京中官员大肆敛财,贪没边军粮饷,各地卫所军中亦有害群之马,谎报空饷,致使国库日益空虚,各军将士食不果腹,病不能医。

    其四便是朝中朋党相互倾轧,军中多名良将受其迫害,屡次临敌换将,致使错失重要战机,军队整体士气低靡。”

    待李标说完之后。

    朱由检陷入了思索之中。

    李标说的都是真话,大明的弊病实在是太多了些,每一条都是细思极恐。

    “郭允厚推荐袁崇焕总督辽西防务,汝立怎么看。”

    “回陛下,臣附议,袁崇焕有将帅之才,精通军事,为人正直无私,且非常熟知建奴作战习惯。”

    “汝立怎么看待秦良玉将军?”

    李标愣了一下,他不知道皇帝怎么突然问到秦良玉了。

    随即说道:“回陛下,秦良玉乃国之帅才,女中丈夫。”

    朱由检点了点头。

    其实朱由检的内心是希望秦良玉总督关宁锦防线,秦良玉是打硬仗出身的,南征北战多年,和建奴交过手,同样熟悉建奴的作战方式。

    单论带兵经验,袁崇焕是比不过的。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她领兵出川前去围剿晋商也是两个月后的事。

    ··················

    李标一直在东暖阁待到掌灯才离开。

    朱由检对李标非常满意。

    有这些能臣在侧,对于重振大明指日可待。

    “大伴、化淳,摆驾翊坤宫。”

    “奴婢(老奴)遵旨。”

    朱由检到了翊坤宫夜宿,袁贵妃自然是欢喜不已。

    一夜无话。

    翌日

    陕西

    银川驿站

    书房内,吴殳坐在首位,桌子上放着大内侍卫的纯金腰牌。

    驿丞战战兢兢的站在下首,他不明白驿夫李自成怎么得罪了皇室,大内侍卫统领竟然亲自来杀他,生怕牵连到自己。

    吴殳喝了一口茶,当即又吐了出去。

    茶叶沫子……

    银川驿站穷。

    驿丞也穷。

    这里能有茶叶沫子喝就不错了。

    驿站的驿丞之位也有上缺、中缺和下缺之分,上缺即为肥缺,驿站钱粮多、环境和位置也都更好。

    中缺次之,下缺则为贫苦地区,钱粮经常不足,对于甘肃银川地区而言,驿丞岁俸银只有十四两八钱。

    但凡有官吏途径驿站,驿丞都要表示一些孝敬银钱,这是各地的官场潜规则,十四两八钱根本就不够用。

    驿站只能敲诈附近的百姓,可是甘肃地区连年闹饥荒,老百姓都吃不饱饭,哪里有闲钱?

    驿站没办法,只能勒索一些土特产。

    送这些东西简直就是侮辱官吏,讨好不成反倒是得罪了不少官吏,导致他十多年都没有动过地方。

    吴殳之所以来见驿丞,是因为银川驿站有八十三名驿夫,这些驿夫都配有腰刀,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需要驿丞把李自成单独弄出去办事,这样才好下手。

    “吴大人请放心,下官定当配合大人,只是那李自成本身武艺高强,平时二三十个驿夫都不能近其身,大人可要当心才是。”

    “噢?”

    听驿丞说这话吴殳顿时来了兴趣。

    两人在书房商定好了之后,吴殳直接就出了驿站。

    少时,驿丞让人叫来李自成。

    只见李自成二十出头的年纪,样貌魁梧雄壮,一双虎目黑白分明。

    “小人李自成见过大人。”

    “呵呵,小李啊,不用多礼,本官这有封紧急公文,要你送到米脂县衙,你收拾一下就出发吧。”

    “小人领命。”

    李自成恭恭敬敬的接过“紧急公文”,当即转身而出。

    驿丞捋着狗油胡,露出奸诈的笑容。

    吴殳已经许诺了他,他就坐等调令了,用一名驿夫换取京畿之地的驿站上缺,怎么算来都是大赚。

    “自成兄,你要去哪啊?”

    李自成急匆匆的牵了驿马,正要出去,驿夫高立功正巧走了过来。

    他们俩是好友,平时关系极为亲近。

    “立功贤弟,大人让我去米脂送公文。”

    “去米脂?米脂好哇,嘿嘿,我陪你一起去吧。”

    “你小子又馋嘴了是吧。”

    “嘿嘿,还是自成兄懂我。”

    “行了,你想去的话就去牵马吧,这可是紧急公文耽搁不得。”

    “好,等我一下。”

    ··················

    在通往米脂的官道上有一密林,此林名曰红燕林,据说太祖时期这里曾出现过血红色的燕子,因此而得名。

    “驾!”

    “驾!”

    “吁……”

    红燕林的林荫土路上,五名蒙面大汉横刀立马堵住了去路。

    李自成和高立功赶紧勒马停住,正在发懵之时,从密林中又跑出五人五骑,堵住了他们的归路。

    李自成被包围了。

    “大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拦截朝廷驿卒,你们是什么人?”

    李自成当即怒吼着抽出腰间配刀,面色镇定,丝毫不见其慌张。

    身旁的高立功也是抽刀在手,作全神戒备之状。

    “杀!”

    只见蒙面侍卫们暴喝一声,前后同时拍马抡刀而出。

    “立功贤弟,你打后面我打前面。”

    “好!”

    李自成当即就和前面的五名侍卫战在一处,高立功奋力抵挡后面的五人。

    兵刃碰撞声不绝于耳。

    侍卫们都是右手持刀,左手持盾,虽然没有穿重甲,但是黑袍里面都有一层护胸锁子甲,五人一个组配合的非常默契。

    高立功手持单刀左遮又挡,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再看李自成则是不然,不愧驿丞说他武艺高强,一把单刀舞的密不透风,以一敌五游刃有余,丝毫不落下风。

    这就很厉害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的上是高手了。

    要知道大内侍卫都是精心训练出来的,不是寻常士卒能够相比的。

    吴殳在树干上看的清清楚楚,自己要是不出手怕是拿不下这个李自成。

    想到此处,吴殳飞身而下,双枪直奔李自成面门。

    这招是二龙抢珠。

    是石家枪的杀招,主要攻击的是眼睛。

    这要是给怼上,整个脑袋就得被刺穿。

    李自成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突然感觉到恶风不善,眼角余光瞧见一道黑影自上而下,当即惊出了一身冷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