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鬼谷学斋 > 第一章 以战止战

第一章 以战止战

    吴国,姑苏城郊

    一群人跪在一条溪流前,有男有女,身上的衣服虽然破烂,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绸缎所制,

    这群人的身份都不简单,在如今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的时代能穿上丝绸的,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商贾巨富,

    但此时再没有了当初贵族的气势,所有人的脸上都透着一股绝望的色彩,

    有人甚至发出了啜泣,使得原本就压抑的氛围更加恐怖。

    身后站着一排持刀武士,身着皮质甲胄,手上的大刀呈现诡异的黑色,

    似是长久以来被血浸染,漠然地看着眼前跪倒的人,生不出一丝同情。

    “杀!”一声传来,大刀径直地落在众人的脖颈上,

    大刀明显不够锋利,只有极少数劈了过去,

    普遍的都是卡在了脖子上,血肉横飞,只剩下一声声地惨叫...

    “我王,这是最后一批了!”

    看着染红的溪流,以及停滞的惨叫声,一个士兵跑到了一个中年人的身边,轻声禀报到。

    中年人冷哼一声,“把头都砍下来,就挂在姑苏城头”

    而就在不远处,仍然跪坐着一个人,满脸不屑,

    此人国字脸八字胡,横眉竖目,

    一看就是掌控大权的人,但此时却是一脸愤恨地看着刚刚的中年人,

    披头散发的样子,估计没有人会想到,此人在几个月前还是辉煌一时的吴王夫差,

    而中年人正是越王勾践,此时一脸冷笑地看着夫差,

    “吴王,干嘛跑呀!不过是开个玩笑,好好地就弃城而去呢?

    让做叔叔的我是甚为忧心,以后可不许这么不听话了,

    要是碰到什么野兽的,死在野兽腹中,怪可惜的。”

    夫差自然知道对方的意思,但此时一句话都没有反驳,只是恶狠狠地盯着越王,

    “对,就是这个眼神,真是百足虫,死而不僵,

    你知道为何会被我灭国吗?

    就是因为你的腰挺得太直了,手伸的太远了,下辈子小心点!”

    越王继续出言讽刺,戏谑地为吴王分析‘原因’。

    “我当年就是这个样子吧!跪在你吴王脚下,哈哈!”

    越王说着环顾了一下四周,周围的越国将军没一人敢赔笑,

    从头到尾,夫差没有多说一句话,对于偷袭复国的勾践,留给他的只有鄙视。

    “虽有悔恨,但吾有今日,自是自己咎由自取,

    今生最对不起的只有子胥一人,下一世,愿为你做牛做马!”

    夫差对着姑苏城行了最后的君礼,便愤然挥动拳头冲向了越王。

    “杀了吧!这种贱人,怕脏了我的手。”

    越王似是没有了耐心,招手示意了身后的将军,

    听着夫差的谩骂,众将军一拥而上,看着被分尸的夫差,

    越王此时没有了任何表情,虽然除了一个大敌,

    但陡然之间目标的丧失,让这位春秋最后一位霸主怎样都高兴不起来。

    阳光格外明媚,照的越王睁不开眼睛,

    良久,飘出了一句话,

    “吴国,灭了...”

    庚午年(公元前471年),原来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吴国,一夜之间不复存在了,

    同年,远在陈国的一个院子里,也发生了一件足以震惊中原的大事,

    一个老人被众人搀扶着坐在了摇椅上,

    老者生的鹤颜白发,一身白袍,

    摇摇欲坠的身体上有着一双散发灼灼白光的眼神。

    “老师(先生)好!”

    院子里的其他人似是在对着老者打招呼,

    “你们开始吧,今日由你们的亢师兄讲解。”

    老者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极具力量,让的众人不敢反驳,

    原本搀扶的一个人似是接到命令一般,走上前去,

    “今日依旧是朗诵道德经,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直接提出,

    道可道,非常道...”

    亢仓子一声有力的引读,众人尽数开始朗诵起来。

    一刻钟..

    两刻钟..

    期间有人提出问题,亢仓子也是给出了解释,看着一切都很好...

    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时辰,身后的老者已然闭上了眼睛。

    ...

    “今天早上的讲解课结束了,大家回去好好总结,

    如果有什么问题,就过三天早上来这里。”

    亢仓子卷起了手上的竹简,转身看向老者,

    “老师,我们进去吧!”

    接连叫了几声,老者依旧没有回应,

    亢仓子的卷书也掉到了地上...

    过了几天,一件大事在陈国传开了,

    过了几个月,一件大事在诸国间传开了,

    “道祖孺人-李耳寿终了。”

    不管远在何地,都有人为这位素未谋面的老者吊唁。

    ‘道祖虽亡,但道家将与世永存。’

    诸多诸侯皆是借着道祖去世的势头,好好做了一波秀,

    即使在李耳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仍有多个诸侯称自己得到了道家的正统,

    以吸引更多的贤士到来,

    连以往最没存在感的周王也漏了个大面,

    以诸侯送葬礼遇李耳,想借此将李耳孺人的尸体请到洛阳城,

    但好在李耳孺人早有准备,

    估计是感觉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了,特地给自己的徒弟留了一封书简,

    ‘康,为师这几日所闻所尝皆无味,五感尽失,怕是命不久矣了,

    望吾尸葬与山间,纷杂一生,死后所求,唯有安稳二字’

    年仅十六岁的亢仓子将李耳安葬于陈国境内的山里,

    便只身前往楚国境内传道,亢仓子成了李耳的代理传人,

    此时已经来到了楚国境内的亢仓子改名为楚康桑,

    他不知道师父到底意欲何为,竟然让自己不辞万里来到楚国境内,

    原本只愿意相信自己占卜的道祖,最后晚年时,找到了自己相识的周国上代国师,

    为自己算了一卦,为这个破碎的江山算了一卦,

    李耳孺人传道一生,即使千千万万人受到了自己思想的启蒙,

    依旧对于破碎的山河没起到什么作用,让这位盛极一时的‘大人物’也不禁怀疑起了自己,

    卜卦结果就是南方,而南方只有一个诸侯国,楚国,

    这个拥有诸侯中最大国土面积,最大人口的国家,自然有这个实力。

    就这样,亢仓子从一个十六岁的青年开始找起,

    一个月,周边的村庄里,留下了雨水填满的脚印,

    一年,一个少年操着一口流利的陈国口音,在穰地传道,

    十年,两道已经不再孤单的身影向着郢都前去,

    二十年,“先生还是自行离开吧!”楚国国君对着一个中年人训斥道,

    五十年,原本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长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坚守传道的心,

    亢仓子也想通了,即使没有找到那个改变未来的少年,但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

    如果说亢仓子道家思想学得不彻底,他自然不会反驳,

    但做人这一方面,亢仓子绝对是完美学到了,‘言而有信,方为君子。’

    拄着拐杖的亢仓子,来到了自己的最后一站,如果再没有,自己也没有找下去的体力了,

    “上庸城,

    所属皆上,所受皆庸,

    好名字,就你了。”

    亢仓子深得老子的占卜术,跟着所留的卦象,一路找到了上庸城。

    在这五十年间,许多小诸侯国被兼并,似是迎来了新时代,

    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现在的局面,

    ‘以前,打仗是为了找到讲道理的机会,

    而现在,讲道理是为了找到打仗的理由。

    战争,似是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