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伟大的孤独者 > 第十五章 留守少年的少年 2

第十五章 留守少年的少年 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山村的三月在野花的吐蕊声中流逝,在春笋的抽节声中流逝,四月便从绵绵春雨的雨丝声中走来,从山涧子规的鸣啼声中走来——雨纷纷的清明又到了!

    清明节,祭祖扫墓,慎终追远,子孟中学照例是要放假五天的。

    清明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山祭祖扫墓。老江当天一早就驱车赶回了老家,给阿爸扫了墓后便又于当天晚上回了子孟镇。

    自从那天与那12个孩子聊天后,总有一种念头在他的心中回荡: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什么。但他一时又想不到突破口。是啊,成年人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无法带上孩子,只能把他们丢在老家,他们或跟着阿公阿婆,或跟阿叔阿伯,成了留守少年,这是广西山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顽疾。

    这样的社会问题,如何是一个普通的支教教师所能解决的?

    既然来了,既然是他们的老师,既然我是一名党员,总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可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像春天里不断生长的藤蔓一样,慢慢地将他的心紧紧地缠绕、缠绕。

    他点上一支烟,然后拿出了都安县的地图,盯着子孟镇不断地看着。晏殊村、昌谷村、元亮村、稼轩村、初塘村,这几个村都是个与个相连在一起。他像魏格纳在病房里看着各大洲板块一样认真地看着那几个村的轮廓。

    雨纷纷,人断魂,清明忧思是天伦。清明收假后,孩子与老师们又都回到了校园。

    周二,晚修。

    晚修是孩子们自由安排的时间,有老师轮流在教室里看着,以备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这天晚上老江没有看班的任务。看校园里的树,看教室门前的花,看那些在教室里灯光下书堆旁奋笔疾书的身影,时间不曾停分秒步伐,转眼自己到子孟镇支教已经大半年了光景了。他在校园里走了几圈后,看到刘校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于是就推门进入,果然,刘校还在办公室里忙着。

    “刘校,那么晚了您还没有走?”

    “是江老师来了,来来来,坐!”刘校一见老江便笑着说道。

    “我看您这还亮着灯,就进来看看。”老江也笑着说。

    “敬爱的江大老师有什么指示?”刘校开玩笑道。

    “岂敢岂敢,我岂敢指示刘大校长!”

    说着两都笑了起来。

    刘校放下手头的事,从办公桌前走到木头沙发上,烧水,泡茶,一边忙着一边说道:“今天你来得正是时候,算你有口福了,我这有一点绝世好茶,那可是正宗的‘明前茶’呢。”说着把那一包茶叶在老江的眼前晃了晃,继续说道:“我这‘明前茶’童叟无欺,如假包换——明朝清朝以前就采摘烘干的,谁敢说不正宗?再说这泡茶的水,也并非等闲之水,那是我从学校后山上打回来的山泉水,此两物相遇,可以说是相得益彰,泡出来的茶,其色清雅如翡,其味醇厚沁心,盛于杯中澄净古雅,饮于口中芳香馥郁。平时我自己舍不得独享,今天就拿出来与江大老师一起分享。”

    “那我就得感谢刘大校长的抬爱——不喝完你的好茶我就不走了。”

    说着,茶就泡好了。刘校给老江倒上了一杯:“来,品品我的‘明前茶’!”

    “怒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明前茶’是这么回事。”老江笑着故意说道。

    刘校看了看他,得意地说:“你别着急,先品了再评价。”

    老江端起来,先是于鼻子前闻了闻,然后双抿了一口,道:“果然——当真是‘明前茶’无疑。”

    听老江那么一说,刘校得意地笑了。

    “这茶,太像茶了!”老江扬起声调补充说道。

    “那是自然,好茶还是得让会品的人来尝,不然就是暴殄天物了。”刘校不在乎地说着。

    老江放下杯子,给刘校倒上了一杯,然后又递上了一支烟,打火,点上,继续说道:“刘校,我班上的孩子,好像大多数是留守少年——据我所了解,班上50个孩子,有6个孩子的爸爸在外地打工,有32个孩子的父母双双都在外地打工。”

    刘校饮了一杯茶,然后说道:“我就知道,江大老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到我办公室一定是有什么事要说的。的确,不只是你们班如此,我们子孟镇中学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孩子来自于各个村屯,他们当中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而难得归来的情况普遍存在,正如你所说,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少年。”

    “为什么大部分老乡都愿意外出打工呢?”

    “愿意?若不是无奈,谁愿意背井离乡?”

    “在家务农或者像甄韩愈家一样,开个小店做点生意不也挺好吗?”

    “江老师,你来自深圳,你应该比我更了解国家的政策。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城市得到了政策扶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时代道路,比如深圳、东莞、珠海等地,特别是你所在SZ市,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中发展得最好最快的城市。去这些地方打工,赚钱要比在我们县城强得不是一点半点。你来我们子孟镇大半年了,对我们这里应该也比较了解,我们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山陵多而平地少,除了我们镇上能有不少的可以利用的平地,其他各村几乎是建在崇山峻岭之中,能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极其有限,要想靠务农发家致富可以说不是一件易事。近年来,种植甘蔗是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收益,但各村上的农户所拥有的能种上甘蔗的地并不多,除了为数不多的平地,只能在山上开荒种植,种与收的成本都很大,而且由于山上的地大多缺乏甘蔗成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即便是整个整个山头地种上甘蔗,产量也不高。在山岭上开荒种植,以前也有不少村的农户尝试过,兀兀穷年,到头来赚不到什么钱,所以愿意那样做的人越来越少。至于你所说的像甄韩愈家一样在镇上开店做点小生意,那也许比在村上种甘蔗更难。他们不是镇上人,自然就没有地在镇上,也就没有店面——能做生意的地盘都被镇上本地人做了。当然,你会说租个店面,实际情况是镇上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房子租给外面的人做生意。所以,村上的农户,只要四肢健全并稍稍有点能力,都想着到广东去打工赚钱。背井离乡不容易,如果把孩子带上,除了存在开销太大等问题外,还有一个他们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孩子的读书问题。所以,外出打工的他们,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也就成了留守少年。”

    “对,我想起了晏殊村,他们村就是在崇山峻岭之中,似乎是没有多少平坦的土地。上学期从他们村筛酒回来,路上还摔了一跤。”

    “说到晏殊村,他们那就更艰难了。他们村可以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要比昌谷村、元亮村、稼轩村、初塘村等这些村要多一些,算得上是我们镇上比较好的一个村之。其他村的情况会更糟糕,就拿你们班卢兆邻、骆宾汪等几个孩子所在的初塘村;李杜,邓甫,南生所在的元亮村来说就更甚了。如果别的村是在崇山峻岭之间,那这两个村就是在崇山峻岭之上,能利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少得可怜,所以这两个村外出打工的人比其他村的都要多得多——能出去就绝不留在家里。”

    煮茶的声音在咕噜咕噜地响,水气弥漫在两人的身边,好像是春天太阳升起时的雾气。茶杯小酌,两人喝着聊着。

    老江给刘校斟茶,接着说:“元亮村的李杜,邓甫,南生,他们的父母都在珠海的一个制衣厂上班;初塘村的王小勃、杨小炯、卢兆邻、骆宾汪,他们的父母都在深圳的建筑工地上做事。我的班上还有不少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缺少父母的管教,终归是教育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缺陷。这不,上周的星期天晚上,他们几个到网吧里通宵玩,第二天我发现那些孩子没有到校,于是我一一给他们父母打电话,才知道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没有一个人知道孩子的下落。第二天近中午时分我才在一个僻静的小网吧找到了他们。”

    刘校弹了弹烟灰,无奈地叹气:“是的,家庭、学校、社会组成了教育的圆,少了谁都将不再是360°。想要把教育的这个圆的缺口补上何其不易。特别是这些年,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都说赚到了钱,出去的人就更多了。”

    老江若有所思:“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改革开放前,深圳只不过是沿海的一个小渔村,各方面都都是贫穷落后的。而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却是繁华的大都市,两地人民年收入之差极大,据相关记载最大的时候达到了1:100。所以,很多当地的农民想方设法甚至是冒死也要偷渡到一河之隔的香港去工作与生活——那就是被称为‘大逃港’的历史记忆。有不少人成功渡到了河的对面,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但不幸的是一些偷渡者溺水而亡,永远地沉在那条隔开深圳与香港的河里。要是谁家有人能成功偷渡到对面的香港,他的家人一定要热热闹闹地放鞭炮以示庆祝,那可是一件令人十足羡慕的事。后来,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公到深圳考察,了解到了‘大逃港’情况时,他心情沉重。他望着那条隔开深圳与香港的浅浅的河流,望着那些高高竖的用以防止深圳人偷渡的铁丝网,说道:‘经济搞好了,逃过去的人又会回到我们这边来。’我的意思是说,以前深圳人民‘大逃港’,现在我们子孟镇人民是‘大逃粤’,我想借用一下当年邓公的那句‘经济搞好了,逃过去的人又会回到我们这边来’,这句话也适用于子孟镇。”

    刘校听后,大笑起来:“看看,毕竟是来自深圳的老师,对深圳的历史如数家珍。是啊,邓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古伟人,没有他就不可能那么早就实施改革开放,我们国家也就难以取得今天的这样的伟大成就。不过,我不是伟人,要是我有权利,我就按你说的做——搞好经济。”

    水壶没水了,老江添上,那来自后山的泉水在高温的作用下慢慢起了气泡。老江沉思了片刻,道:“刘校,我想……”

    “我亲爱的江大老师,你又有什么宏伟的计划?”刘校打断了他说道。

    “我哪有什么计划!我只有在想,如果我们能提供大量的可利于农业发展的土地给大家,各村的老乡愿意回来吗?”

    刘校淡淡地笑了笑:“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回来,但我知道——我们真的提供不了‘可利于农业发展的土地’给大家,而且还是‘大量’的。”

    “土地,我们子孟镇,还有那些昌谷村、元亮村、稼轩村、初塘村,有的是土地!”

    “土地?全是山岭,何来土地?”

    “山岭就是土地,山岭就是土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