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决策缘由

    茫茫春雨,洒落大地。

    干涸的地面,在雨水砸落时,一块一块小黑点逐渐浮现。

    在汉口机场的停机坪上,几乎每一队路过的官兵,都会默默地看向许亚林身边的这架DC-3客机。

    扫了一眼不远处的机位上停放的那些属于军航的飞机,许亚林倒是能认出来它们:伊尔-14和运-5。这年头,运输机和民航客机的分类并不算太清晰。

    就比如伊尔-14这款飞机,民航在飞,军航也在拿它当运输机飞。

    包括自己身边的DC-3,也是没少作为军航的运输机,活跃于中华大地。

    在这种背景下,许亚林倒是看懂了那些13师官兵们的眼神中所蕴含的意思。就两字:牛皮!

    虽然地面上的官兵,并不知道之前在空中发生的事情。但正因为未知,所以震撼才更大。

    刚刚他们就看到,那架银白色的DC-3,呼啸着从云层中杀出,非常干净利落地一头扎到了跑道上...

    在眼下这么一个,自家这边飞行任务都临时取消的时间点上,这架依旧在飞,依旧能落的飞机,非常自然地就吸引了大量场站官兵的注意,同时,也显得这个机组,格外“勇猛”。

    “阿林,你刚刚是怎么判断出能落的?”

    就在许亚林伫立在机翼之下,呼吸着新鲜空气时,端着一个铝制饭盒,正在吃饭的徐机长忽然从舱门边探出了脑袋。

    临时经停汉口,乘客已经下去了候机楼。而机组由于还需要在40分钟的经停时间内,确保燃油加注等工作,于是便留在了飞机上。

    同时,在等待加油小组到来前,机组到了午餐时间。唯有早早吃过午餐的许亚林,闲得有些无所事事。

    “之前还在首都的时候,我不是就算过刹车效应嘛。那时候汉口还没下雨,都是干跑道,所以,刹车效应应该是和首都一致的。那时候我算的刹车距离,600米左右就能刹停。现在我们飞了一段,航油最少掉了1600磅,理论上,刹车距离还会降低。”

    “我们目视跑道的时候,大约距离跑道还有2公里左右,高度200。正常来说,最多两分钟,就能把高度降下来,而我们的落地速度是110...”

    “照你这么算,110的地速,两分钟,这就需要3.6公里。咱们可得把跑道飞过1.6公里后,才能接地,剩下的跑道长度刚好600米。你不会是这么算着能落的吧?”

    扒拉两口饭菜,徐机长面上笑呵呵的,但眼神已经微微开始发冷。

    理论上,24500磅重的DC-3,在干跑道上,可以只用600米左右,便将时速从90英里每小时,也就是144公里每小时减到0。

    那么,此时只有22900磅的DC-3,在同样的跑道上,完全也可以只用600米不到,就将其11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降到0。

    理论上没毛病,可现实里,全是毛病。

    这又不是赶沙场?非要玩这么极限?

    万一这雨下得早了一点,跑道不再是干跑道了呢?或者操纵失误,导致飞机接地又多了那么...别说一百米了,哪怕五十米,飞机都可能冲出跑道。

    “不全是吧,还有一个就是结构问题。我也是忽然想到的,就是这DC-3的机翼位置,起落架位置...”

    许亚林笑呵呵地伸出手,将手举过头顶拍了拍自己正上方的机翼。

    “这玩意的机翼靠前,起落架也是前2后1,和我后来飞的那些喷气式前1后2的布局不一样。”

    “噢?具体说说,这个结构,让你当时想到了什么?”

    徐机长这边考问的动静,也同时吸引了客舱里的几人。看着李荣的脑袋,也在舱门处冒了出来,许亚林微笑着点头与其打了个招呼,接着才继续说道:

    “接地姿态不一样!”

    “前1后2的起落架布局,那接地时,就得给拉机头留出时间和空间,确保让后轮先接地。但这玩意不用!它本来就应该是前轮先接地,还有它这个姿态...”

    静止状态,停放在机坪上的DC-3,和后世的喷气式客机也完全不同。喷气式飞机,在停止状态下,机身前后几乎是水平的直线。

    但DC-3不一样,它是斜线!

    机头高高翘起,机尾则低趴在地。颇有点尾重,头轻的意思。

    这么一架飞机,说得难听一点,它在落地时,压根就不需要什么拉机头,把机头拉得翘起来,以一种类似于爬升般的姿态去接地。

    只要速度控制好了,别一下给起落架太高的接地载荷,直接给起落架冲断。可以说,哪怕是俯冲的姿态下来,这玩意都可以直接接地。

    反正它也是前轮先触地,前轮触地后,随着速度减弱,机尾再慢慢放下。

    换而言之,就是DC-3,可以接受远比未来的喷气式客机更大的接地角度。而这一特性带来的,便是更高的下降率。

    这也就是说,200米的高度,其实根本不用2分钟去下。

    就好像徐机长在决定落地的那一刻,微微压杆,加大了接地角度后。这200米的高度,只用了不到1分40秒就落了...

    20秒的时间,听上去不多。

    但在110公里每小时的着陆速度下,却能给机组多留出高达600米的跑道长度。

    这600+600,那不就是1200米了?

    这跑道长度落地,那可就一点都不极限了。

    话不用说得太透,当许亚林点出飞机结构之时,徐机长就已经猜到了许亚林的思考方向与过程。

    该说不说,这家伙的确有天赋!

    “抓紧熟悉手册吧,过两个月,找个天气好的时候,你上来飞。”

    徐机长得到了满意的答案,端着饭盒转身缩回了客舱。李荣则悄悄给许亚林竖了个大拇指后,也跟着徐机长一道,将脑袋缩回了机舱。

    这一下,反倒是给许亚林的好奇给勾起来了。

    顾不得继续在机翼下讨清闲,许亚林小跑两步冲进客舱,看着正三三两两围坐在客舱座位上吃午饭的机组众人,缓步走到徐机长身边:

    “机长,其实我也有个问题想问问您。”

    “你说,什么问题?”

    “虽然刚刚,我们都觉得理论上落地是没有安全隐患的。但到底还是有点...我就是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落地汉口?转大托铺备降油量也是够的嘛。”

    “哟?这么着急回娘家呢?”

    咽下嘴里的饭菜,李荣笑呵呵地打趣道。

    “什么啊,现在大托铺已经不是九师的场站了。62年的时候,那里就归18师了,我们对调了一下基地。”

    “哟,你刚刚不还振振有词,说得头头是道吗?怎么现在忽然问我,为什么赶着落地了?”

    听着许亚林发问,徐机长更加满意了。情不自禁地,也开始跟着李荣一起,开起了许亚林的玩笑。

    不强行操作,不想着去当什么英雄,一切求稳,这才是民航飞行员该有的工作态度。

    “我那时候...也没多想,就是判断可以落地,就说了。不说我了,机长,你不是也判断可以落吗?当时就是颜师傅没说话,要是他觉得不能落,喊了复飞的话,那我们肯定就复飞了嘛。”

    “我是准备喊复飞来着,谁成想你们两个,一个比一个嘴快。我‘复’字都出来了,结果被你们抢了话。”

    默默炫饭的颜思锡无辜躺枪,饶是他话不多,此时也来了点脾气。

    倒不是真的生气,而更像是脸皮太薄,被人开了玩笑后,恼羞成怒的感觉...

    “啊?你说了复飞吗?”

    而听颜思锡说,他提过复飞...

    许亚林反倒是愣住了。

    后世民航界大名鼎鼎的“八该一反对”,这会虽然还没提出。但驾驶舱做复飞决策时,只要有人喊了复飞,便一定执行复飞程序的规定,却是已经有了。

    在复飞决策环节,那可不是机长责任制了。而是飞行机组的所有人,都拥有一票决定权。

    可,天地良心,自己是真没听见他喊过复飞...

    就在颜思锡被许亚林那副懵逼的模样,气得差点跳脚之时,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李荣还在一旁补刀:

    “哈哈哈,我倒是听到了一个‘复’字。不是我说,老颜你平时就应该多说说话,你那嗓门小得跟蚊子似的,人家听都听不见,你说这不出事还好,万一出了事,算谁的?”

    “你听见了你怎么不喊?”

    “我为什么要帮你喊,我又不是飞行员。老子领航员都是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当的,你要问我往哪飞,我能给你说个一二三四五,但你要问我能不能落,能不能飞,那我哪知道?”

    嘴上从不吃亏的李荣,一如既往地横着眼睛,冲着颜思锡就怼了回去。然后最后,徐机长出来和稀泥: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少吵两句。阿荣你也是,知道思锡嘴笨,还总是在这方面撩拨人家。再说阿林,这我就得批评你了!”

    “嗯?”

    这又批评我什么?

    许亚林愣神之余,快速回忆起驾驶舱里发生的一切。

    虽然自己没有听见颜副驾喊的复飞,这有点...不太合适。但...

    老徐,徐机长,你特么不也是没听见吗?不然你还在那喊“可以落”?

    “早上的航前协调,你开小差了吧?”

    “航前协调?”

    “你问阿兰,协调的时候,是不是提过,到汉口的三个旅客里。有两个都是高级工程师,虽然不知道他们从首都来汉口是要做什么,但你想想...”

    “哪个高级工程师在厂子里不是宝贝?他们会这么轻易出来?他们现在出来了,那就说明,一定是武汉这边,有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他们支援。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早到一会,武汉这边工厂里的同志们,就能早开工一会。”

    “所以啊,如果不是实在落不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一定得尽快给他们送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