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从开飞机开始 > 第24章 高度层冲突,空中闲话

第24章 高度层冲突,空中闲话

    “油气混合气,混合比例,我给你讲一讲:”

    “一般来说,油、气比,在15比1时,能使发动机产生最大动力,其监控仪表是废气温度表。混合比越大,燃油在混合气中的占比越大,排出的废气温度越低。起飞阶段我就不讲了,15比1,让发动机获得最大动力。到了巡航阶段...”

    “在咱们DC-3的飞行简易检查图表上,只有气缸头温度限制,没有标明废气温度表(EGT)的读数限制是多少。这里告诉你一个小技巧,你最好拿个笔,拿个笔记本记一下。”

    “在巡航时,如果遇见自动贫油失效,那么我们就可以先拉回混合控制杆,让混合比减到最小,EGT读数增至最大。然后再前推混合控制杆,让EGT的读数,比最大值,小125华氏度。这个比例,一般而言,是巡航阶段比较适合的混合比。”

    在螺旋桨“嗡嗡”的轰鸣声中,徐机长扯着嗓门,不急不慢地教导着许亚林更加细节的技术问题。

    与歧管压力表的性质一样,化油器油气混合控制,这同样是喷气式飞机上所没有的设备,亦是其没有的操作步骤。而且,这个步骤,还和桨距调节一样,属于必须拿捏恰当的地方。

    “贫油和富油,一定得控制好。无论是最大富油,还是最大贫油,都不能长时间运行。富油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火花塞积油,甚至直接把火花塞给淹了,后面打不着火;而长时间的贫油运转,更是会让发动机工作不稳定,过热、震爆都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震爆,不及时改出贫油,还会让发动机受损,甚至直接在空中失效。”

    “DC-3有自动混合控制,一般来说,这个问题不需要我们过于操心。但这个规律,一定要记牢。万一遇到混合控制失效的机械故障时,在做检查单前,首先就是要注意监控仪表指示,要是不稳定,一定得及时调整,调整完再继续做检查单。”

    “是,我明白,也记下了。回去后,我再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这些信息记上。”

    徐机长的话,勾起了许亚林关于昨晚的记忆。

    在知道因航材问题曾造成过什么后果的前提下,听到混合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发动机损毁,许亚林立马打起了精神,将这一点牢牢地记在心间。

    而许亚林的态度,也让徐机长很是满意。

    一个基础扎实、脑子灵活的学员,可谓是每一个教员的最爱。但通常来说,这类所谓的“尖子生”,往往也都有点恃才傲物的毛病。

    认真程度,往往得打一个问号。

    偏偏,许亚林在该认真的时候,从未放松过。

    “好,那今天就先讲这么多吧。马上到报告点了,你先准备一下,报告完就要开饭了。到时候...思锡,你现在饿不饿?”

    “有一点。”

    祖籍江苏无锡的颜思锡,虽说后来经常在昆明和重庆两地打转。可在口味上,还是偏向清淡为主。

    而早上的嘉陵江滩早点铺,由于其主要客源都是码头力工的缘故,下料那叫一个狠,整体口味上又咸又辣。在辣的方面还好,但在咸上,比许亚林后世吃过的小面还要重。

    这样的早点,颜思锡显然是吃不太惯的。

    “那一会你先去吃吧,我来操纵。阿林呢?你饿不饿,不饿的话,你和我在驾驶舱守一会,阿荣那个家伙不吃完饭肯定不会回来的。”

    “好,我没问题。”

    空中就餐时,飞行机组成员轮顺用餐,再正常不过的流程。

    早上吃得肚圆的许亚林,晚一点吃饭,完全没问题。许亚林反倒是有点担心徐机长那边...

    为了那点新鲜的蔬菜,机长早上可是压根就没吃饭的。相比于勉强还能吃一些的颜副驾,常年在广东、上海工作,并在这两个地方养成的肠胃,让徐机长对早上那“加料puls”版重庆小面那是压根吃不了一点。

    可相比于许亚林那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忧,颜副驾就大方多了。瞅瞅时间差不多了,也或许是胳膊累了,都不等许亚林这边完成飞行报告呢,便开口向徐机长申请转移起飞机的操纵权:“那你现在来飞吧?怎么样,我正好让胳膊休息一下。”

    “好,我来吧...阿林,你接一下思锡的位置,上来帮我监控仪表。”

    双手扶上飞机的主操纵杆,徐机长迅速地调配起机组人力资源。

    在确认过许亚林对仪表的认知没问题,即便是对一些喷气式飞机上没有的仪表,由于有飞过活塞式飞机的经验在,熟悉起来也很快的前提下,徐机长十分“胆大”的让许亚林接过了监控飞行员的职责。

    而默默旁听过许亚林应答过程,同样认为只是监控仪表,应该没什么问题的颜思锡副驾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解开了自己身前的安全带,然后起身,从副驾驶座上离开。

    一边或揉或甩地放松着手臂肌肉,一边和徐机长打过招呼后,趁着许亚林往副驾驶座上爬的空挡,离开了驾驶舱。此时,驾驶舱内便只剩下了许亚林和徐机长两个人。

    “武汉,首都121飞行报告:飞跃宜昌1255,高度2100,云底飞行,地速220,预达1355,高空风120/2米每秒,温度1。”

    坐上副驾驶座,许亚林顾不得先去打量那个就在自己面前“搔首弄姿”的操纵杆。盯着ADF指引,在发现指针震颤的那一刻,按下无线电发射按钮,向空域管制室汇报起了目前飞机的飞行情况。

    “首都121,上高度23,21有高度层冲突。”

    嗯?

    高度层冲突?

    听到区调的指令后,许亚林有点不解。在快速回答了一句“上高度23,首都121收到。”后,许亚林便思考起来:

    按照现在的“东单西双,北单南双”的飞行高度划分,且垂直间隔要求保证在300米以上的规定。2100米的高度层冲突,就意味着在宜昌到天门航段上,正有一架飞机在2000米左右的高度飞行。

    而这个高度怎么说呢?

    虽然按照现在的航空器来说,2000米的高度不能算低空飞行,但也绝对不高。

    并且这个高度就很特么奇怪。

    在这样一个全国的民航客机全部加在一块,都只有300架上下的年代。空中交通可以说是异常空旷,平日里别说是听见高度层冲突警告了,就连后世那种,不同机组在空中,在管制频道不繁忙时互相闲聊打屁的声音都听不到一点。

    结果现在忽然在身边遇见了一架飞机,还好巧不巧地“撞在了同一个高度层上”,这体验可谓是新奇。当下,许亚林便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按下了无线电发射钮:

    “能问问是哪个机组吗?武汉。高度2000,是军航吧?飞的啥玩意啊?”

    “你是不是闲的?没事别瞎打听。”

    或许是因为很少能在空中遇见其他飞机,也或许是因为习惯了严肃认真的环境,徐机长对许亚林这种在飞行管制频道里聊闲话的行为。表现得很是...惊诧。

    在意识到许亚林到底干了什么以后,连忙空出一只手,赶在武汉区调回答前,替许亚林找补着:“武汉,学员有点调皮,请忽略。”

    听着无线电频道里,这一前一后传来的两道声音,武汉空域管制室内的管制员顿时一头黑线。接着,又不禁感到有点莞尔。

    这个首都121,还挺有意思啊。

    两道声音,一老一年轻。

    管制员倒是很容易听出来,之前问话的那个年轻飞行员,应该就是后来那道声音里说的学员。

    听着那口音里夹杂的大碴子味,倒是有点像东北那群大大咧咧的爷们能干出来的跳脱事。

    没错,别说是徐机长奇怪了,就连管制员,也对许亚林在管制频道里闲聊、打听八卦这事,表现得很是惊讶。

    还是那句话,这年头,空中的飞机太少!

    虽然在空中交通管制上,如今军航和民航并未分开,民航指挥系统也是由空军在一手操办。但空军的飞机,大多都是在飞本场,即从哪起飞的,就从哪降落。

    尤其是战斗机,无论是升空进行日常训练,还是执行空中巡逻任务。基本上都有各自固定的“地盘”,训练飞行不必多言。飞抵训练空域后,基本就在那一片来来回回;而巡逻飞行,每个飞行团往往也有各自固定的巡逻区域,一般情况下,他们绝对不会跨空域乱飞。

    与此同时,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如今的空中力量,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类似湖北这种中部地区的天空中,飞机还会更少。

    除了偶尔出现的转场飞机外,武汉区调的管制员平日里接触比较多的,也只有民航的客机和军航的运输机。但这数量,也是低得可怜。

    大部分时间,管制频道里都是一片安静。

    而这种安静,又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种压抑、或者叫严肃紧张的氛围。然后这种氛围又会传递到每一个路过的飞行机组身上。

    大家伙路过一听,这频道里这么安静。偶尔响起的对话,也都是正常的工作交流,极其严肃。

    那这时候,即便是个有多动症的猴子上来了,恐怕都得先想想,这地方,到底能不能说闲话...

    偏偏,“猴儿”中出现了许亚林这么一个异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