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邻居林进喜

    “我呢,叫林进喜,刚刚那是我儿子光生。就在东直门那边的三轧厂工作,这院里,基本都是钢铁工人。三轧厂的人最多,其次就是章大爷他们那一拨首钢红冶钢厂的人。”

    第三轧钢厂?

    许亚林微微点了点头,这个场子他有印象。刚刚回来时,在卡车的车斗里见过,就在东直门附近,距离南锣这里过个北新桥就到。

    而首钢那边,则要远一些。莫约有十来公里,但考虑到首钢园那边的住宿,都是以后建的筒子楼为主,在生产扩大,工人增加。住房若是不够分的话,将一批,可能原本就是首都人的工人,回迁进城,安排进大杂院,好像也说得通。

    害,瞎操什么闲心这是?

    “林叔。”

    客气地笑着叫了一声这邻居,许亚林也在琢磨着要不要将自己的情况说出来。

    南锣这地方,紧挨着什刹海公园,南面就是景山公园,再往前就是紫禁城。这样的地段,安全上几乎不用担心。就像自己此前想得那样,就这样的地段,这十多年过去了,要是还能有敌特窝在这,那反而奇怪。

    可在忽略了安全方面的影响后,民航飞行工作,只要不是专包机任务,一般也不涉及保密内容。没了信息安全方面的顾虑,许亚林需要思考的便是:要是透露了自己是飞行员这事,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一些生活的麻烦?

    罢了罢了,都一个院住着...

    自己能瞒多久?隔三岔五的就不见个人,不把情况说明白,反而容易多生事端。除此之外,一个相对“显赫”的身份,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的同时,也并非没有好的一面。

    比如,一点威慑?

    想到这,许亚林也不纠结了。直接开口说道:“我,许亚林,名字你应该知道。现在,在东安街民用航空局工作。就是开飞机的。”

    “开飞机?这可了不得。”

    很明显,林进喜被许亚林这回答给惊住了。甚至比,许亚林来时,这干部住四合院的事,还要令人震惊。

    还是那句话,不到首都不知道官多。在东西安街这种各大政府机构扎堆的地方,说一个“往来无白丁”...那可一点都不过分。

    这地界压根就不缺干部,反而是缺房子。那么,一些年轻单身干部,被塞进四合院,这所谓工人阶级住的房子里,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可飞行员,那就少见了!

    就许亚林自己知道的,整个首都的民航飞行员,即在地方安排住宿的飞行员全部加在一块,那也没有300人。至于军航,那就不用说了。

    单身的年轻军官,部队自然有营房安排;而年长些,成家了的,也有根据级别分配的安置房。他们基本不怎么会在地方露面,也只有民航口的飞行员,因为工作性质或者叫单位性质不同的缘故,才会被分到地方上居住。

    “有什么了不得的,都是干革命工作,大家只是分工不同。噢,对了,林叔,我跟您打听的事?就是前天晚上...”

    “你说这个啊,这我得想想。那会人多,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是谁拿的煤球...孩他娘,亚林同志来的那天晚上,是你们妇女同志打的主力。你注意到是哪家给他拿的煤球吗?人这赶着报恩呢!”

    “我也没怎么注意,不过我猜啊,应该是刘老太太。”

    “她啊?这倒是可能...别家自己的煤都不够用,就是有心,怕是也无力。老太太她不缺煤球...”

    “可不是,加上那天亚林同志来的时候,我记得穿的是军装。那一身,可精神了,怕是老太太眼睛一看就转不动道了。你没发现,这两天老太太来前院的次数都多了,我看啊,就是冲着亚林同志来的。”

    听着老林夫妇你一言,我一语的嘀咕。

    许亚林倒是能听出来,两人口中的刘老太对自己应该是没有恶意的。不然干嘛拿煤球给自己先用着?

    要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柴,也就是燃料,那在百姓生活里排位可都是第一的。说是最重要的生活...甚至说是生存资料,也毫不为过。

    “林叔,这刘老太太是?”

    “唉,后院一老太太,今年七十多岁了。三个儿子,都是部队上的,老大抗日战争的时候牺牲了;老二解放战争时牺牲了,最后的小儿子,也倒在了鸭绿江对面...”

    “我内人的意思是,你的岁数,和她小儿子相仿。如果他没走的话,现在应该和你差不多大,加上你来的那天又是穿的军装。”

    懂了,爱屋及乌,或者叫睹物思人了这是?

    “满门忠烈啊...行,我明儿就去后院拜访一下她老人家。不管这煤球是不是她送的,就冲这军烈属的身份,我也得去看看。”

    说着说着,许亚林倒是忽然想到了一个点...

    怎么这院里的情况,和那电视剧里那么像呢?

    都有一个老太太,也都有一个大爷...院里人还基本都是钢厂的工人...

    回头是不是还得再跳出来一个寡妇?

    想着想着,许亚林差点给自己逗笑了。仔细想想,也还是有不对的地方。

    首先就是这老太太,与那电视剧的老太太相比,这人的来历说法,可信度明显更高。至于那老太太说给红军做鞋,就很迷惑:一个久居首都的老太太,年轻时怎么会给红军做过鞋?

    再联系到,电视剧里男主傻柱自称的“三代雇农”...

    需要的时候,三代雇农。不需要的时候,谭家菜传人。这特么不是逗吗?

    谭家菜,许亚林虽然没吃过,可好歹也是曾经这首都城里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听还是听说过的。说这谭家菜是宫廷菜出身,或许不太严谨,准确一点说,这是官府菜代表。

    虽说厨子的地位,在旧社会不见得有多高。但那也得分个情况不是?怎么看,这来历都和三代雇农扯不上边。

    果真,禽满啊...

    几个人嘴里愣是凑不出半句真话。

    就在许亚林暗自思量时,林光生回来了。

    “火拢好了,许叔。爸,没别的事的话,我就先回去写作业了。”

    “等会,你过来。你那题不会写,你就别硬撑了,明儿拿学校去问问老师。你这大晚上的,自己想破脑袋,我看你也想不出来。过来陪你许叔叔坐会,聊聊天...”

    喊住正准备掀帘子的林光生,林进喜转过脸,便堆起了略带讨好的笑容,看向许亚林解释道:

    “光生这孩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都怪我那内人,小时候看他成绩不错,一路夸夸夸,得,现在给人夸出心气儿来了。非说要念高中,考大学...那大学,是那么好考的吗?”

    “考大学有什么不好?毕业就是21级干部,多好?”

    看着满脸不情愿,但又难违父命,不好回去。说是陪自己聊天,却赌气似的坐得离两人远远的林光生,许亚林顿时笑着回应了一句。

    还别说,这小子的举动,彻底是让许亚林相信了,这和那什么电视剧不一样。

    林进喜虽未明言,但许亚林多少也能看出一些他的想法:无外乎是想让儿子在自己这“飞行员、大干部”面前混混脸熟,万一以后自己看上这小家伙了,给提携提携呢?

    都说这年头,子承父业,基本没有什么失业焦虑。这话吧,半对,半不对。

    就先不说非城镇职工了,就是城镇职工,父缺就那么一个,可这年头的人家里,普遍都不止一个儿子。一个儿子补了缺儿,那剩下的呢?

    尤其是他们还没地,就是想种田都种不了。

    在这种环境里,留给那些补不了缺的人的机会,往往就只存在于几个地方:一,考学。正如林光生现在在做的那样,靠人不如靠己,自己考出去,博一个出身;二嘛,找门路,就像林进喜现在打的算盘那样...

    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找对了门路,即便补不了缺,那机会也比其他人多不是?

    至于这三嘛,那自然就是最末流的,打杂干临活了。

    作为一个父亲,只要有可能,谁愿意让自己子女朝不保夕的打杂干临工?而考学,在这个大学并未扩招的年月,能考上大学的人,说是凤毛麟角都不为过。

    赌自己儿子能考上大学,那风险太大。

    于是乎,在林进喜看来,最稳妥的办法,无外乎第二种。

    恰巧此时,许亚林又“送上了门”。作为这院里,第一个和许亚林结交的人家,林进喜自认为,这先发优势利用好了。以后许亚林所在的民航局那边有什么机会,他会不想着自己儿子?

    “唉,您说的话啊,在理是在理,可咱这家庭...不怕亚林同志笑话,我就一个初小,孩他娘更是字都不认识。你说说,就咱们这样的,别说他念高中,读大学了。就他现在的作业,我们都看不懂。”

    “他怎么和人家家里有文化的孩子争那个念大学的缺啊?讲心里话,光生别说是考上大学了。他但凡能考上中专,我都得高兴地摆上十桌酒,请全院的人都一起乐呵乐呵。”

    “爸,中专比高中难考。”

    “我说高中了吗?我说的是大学,你考上高中,考不上大学有个屁用?毕业了还是一无业游民。”

    听着儿子和自己唱反调的声音,林进喜那叫一个气恼。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念叨着:

    “儿啊,咱就是普通人,得认命,得知足。你现在要是和爸说,你的目标不是考大学,是考中专...那爸没二话,全力支持你。该给你老师送的东西,咱送,只求人家多教你点知识...”

    “但你要说考大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